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文学教法]一堂创新的语文课
作者:何丐海

《文学教育》 2007年 第03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课文《司马光砸缸》我教过好多次,以往教完以后,我总会问学生:大家还能想出其他的方法救出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吗?问题一经提出以后,同学们便纷纷议论开来。但是,每次等到汇报交流时,教室总显得鸦鹊无声,偶尔就是有个别学生发表的意见,也是牵强附会。究其原因,主要是孩子年纪小,大脑思维较单一,提出的解救方法不成熟,和神童司马光的“砸缸”作比较,当然不能相提并论了。学生能不扫兴吗,连老师也是茫茫然不知所措!可叹我竟然悻悻地教了一年又一年。
       本学期,我再教《司马光砸缸》一文时,摒弃以往方式,作了新的尝试。
       师:大家喜欢司马光吗?为什么?
       生1:(边掰着手指头边答):我非常喜欢他。第一:他很聪明,知道能用石头砸破大水缸救出小伙伴;第二:他很勇敢,别的小朋友都哭呀,喊呀,只有他一点都不慌张。
       生2:我很佩服司马光,因为他看起来年纪跟我们差不多,却比我们厉害多了!
       生3:我觉得司马光不仅是个聪明、勇敢的孩子,还是个善良的好孩子,喜欢帮助别人,我喜欢他。
       师:何老师也跟同学们一样喜欢司马光。不过,老师非常相信,假如咱班的小朋友当时在场,一定也能想出那么棒的方法来呢。一起来试试看,如果自己遇到困难,你是不是也能跟司马光一样做到不慌张,开动脑筋想出好办法呢?
       生1:我们很想试一试。
       生2:什么困难?老师,你快说。
       生3:我们肯定不比司马光差。
       课件出示:
       出示画面:放学回家的路上,一位小女孩走着走着,突然间鼻子出血不止。
       师(停止画面)问:大家有什么好方法吗?小组展开讨论。
       学生议论纷纷。师巡视倾听。
       生1:我会赶紧把她扶住,叫她把头抬高,再拿出干净的纸巾帮她擦掉流出的鼻血。
       生2:这样做鼻血还会流出来吗?对了,让她把中指朝上举,李老师上健康课时说这样鼻血就会慢慢地止住了。
       生3:我不同意前面做法让她把头抬高。头一抬高,鼻血马上就会流进嘴巴里,恶心极了!如果这时小妹妹的鼻血还止不住的话,咱们可得赶紧拔打120求救电话,请医生来给她治疗,然后再通知她的爸爸妈妈。
       生4:不用这么麻烦啦,我妈妈教过我,流鼻血时,只要弄点湿布放在额头上,把头抬高,血马上就会止住的。
       临近下课时,我又请学生结合生活中自己曾遇到过哪些困难或危险,又是怎样刻服这些困难的。教室里顿时又沸腾开了,大家纷纷举手要求发言:
       生1(腼腆地微低着头):我,我……有一次在家里,我不小心一脚踩到了小花猫皮皮的长尾巴上,它迅速掉头狠狠地咬了我一口,脚背上顿时留下了几个深深的牙印,还渗出了点血。我忍痛赶紧跑到洗手间,打开水龙头拼命冲洗伤口,伤口被冲洗得干干净净的。我又马上把这件事告诉爸爸,爸爸还带我去打了预防针呢。
       生2:上学期吧,我刚入小学没几天,那一次,在上学的路上遇到了一位陌生的哥哥,样子长得凶巴巴地,他要我把口袋里的零钱交给他,我壮着胆子跟他说我哥哥快过来了,钱在他那儿你自己跟他要吧。奇怪的是,这位大哥哥却大步走远了,钱也不要了。可我——哪有哥哥呀!……
       真没想到让“小司马光”停止“砸缸”后,反而涌现了更多机智勇敢的小司马光!
       教完这堂课后,我深深地悟到:
       第一: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应积极开发课外学习资源,这些资源可以来自社会、来自生活,要引导学生走进社会,在生活中说语文,学语文,悟语文,用语文,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第二:举一反三,拓展训练不是要学生钻牛角尖,走死胡同,浇灭学生创造的火花,要尽量引导学生从现有生活经验出发,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展开想象,大胆创新,展现个性。
       第三:教师要敢于跳出编者的“框架”和自己思维定势的“圈圈”,凡是不利于教学的,要敢于摒弃,带领学生大胆地进行改革创新。允许教师保留对教材的独特见解,灵活运用教材,处理教材。我想,这也是编者愿意、乐意看到的。
       何丐海,教师,现居浙江永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