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文章写法]写作教学应该跨越尴尬
作者:龚亚娟

《文学教育》 2007年 第0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中国足球曾历经坎坷,拼力想冲出亚洲,可夙愿难遂,尴尬至极。后来,神奇教练米卢带领中国队冲出亚洲,范志毅等队员无不感慨地说:“过去觉得足球像包袱,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今天我们才真正尝到享受足球的味道。”当我在杂志上看到这句话时,我猛然感到:中国足球曾经品尝过的这份尴尬,在我们的写作教学中不正存在着吗?
       我尝试着改变这种应试教育下戴着脚镣手铐跳舞的尴尬,我正努力跨越着教师苦口婆心教写作,学生千篇一律写文章的尴尬。作文教学提倡“新思维,新表达,真体验”,要求作文有创新——寻人所未寻,想人所未想,用人所未用,写人所未写。能创新作文,写作教学也就跨越了尴尬。如何创新呢?
       一、面对生活,激发联想
       联想就是由眼前事物想到其他事物,由此及彼的一个思维过程。也就是头脑中改造旧表象,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是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作文创新的主要途径,也是克服思维、思想之定势,打破呆板、僵化之旧模式的主要方式。我曾经上过《初中联想思维训练》写作指导课,指出可以从形似、音近、理通三方面展开联想。既可以从正面展开联想,也可以从反面展开联想;既可以从形象到形象,也可以从形象到抽象。学生掌握了联想的技巧,作文的思路就打开了,“文思泉涌”有赖于联想的妙用。
       二、面对生活,学会感悟
       名人名言,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而且富有哲理,耐人寻味。
       首先,从名人名言中体会感悟之深刻。
       我为了让学生受到名人名言的熏陶,专门在黑板一角辟出“每日佳言”一栏。坚持每天赠给学生一句名人名言。选择名言需注重教育性、哲理性。要求学生准备一个可随身携带的小本,天天摘录,天天诵读,深刻领会名人名言的内涵,体会名人对自然、人生的感悟。
       如下列名人名言
       “所有的果实,都曾经是鲜花;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鲜花都能成为果实。”
       “鹰有时比鸡还飞得低,但鸡永远不能飞得像鹰那样高。”
       “烛光虽小,却是自身发出的光辉;月光虽亮,却是借用太阳的光芒。”
       “弱小的草呵,骄傲些罢,只有你普遍地装点了世界。”
       “创造新大陆的,不是那滚滚的波浪,而是它底下细小的泥沙。”
       这些名言因事而论,因时而作,均是作者对生活最真切而深刻的感悟,学生在诵读中随着作者的感悟而深思,而触发。
       其次,从古典文学中体会感悟之美妙。
       宋词是古典文学的一朵奇葩。学宋词、赏宋词,让学生更多体会到的是宋词的美与新。宋词的美在于它的多情多智,宋词的新在于它表现了词人对生活对自然独特而深刻的感悟。而这份感悟最能表现个性,展现自我,是最个人化的。如李煜的词带有亡国之君的家仇国恨,凄婉悲切,他在两首《相见欢》中写道:“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在《虞美人》中写道“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而东坡的词则显空灵超脱,雄浑壮阔,乃千古绝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秦观的词彰显出清新婉丽。如“柔情似水,佳期如梦——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诵读宋词,赏析宋词。
       做法是:每周一词。教师提供材料,学生自主赏析,再分组讨论,教师做精要点评。所选的词必须是经典、哲理的。如范仲淹的《苏幕遮》,陆游的《卜算子》,李清照的《声声慢》,苏轼的《水调歌头》,辛弃疾的《青玉案》等。
       2、寻觅感悟,体会真情。
       不管是王观的“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还是陆游的“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不管是辛弃疾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还是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些词作之所以亘古永传,美丽无比,缘于词中所具有的这份深刻而独特的感悟。一草一木皆关情,一颦一笑都成词,面对自然万物,人生百态,词人灵感顿生,百感交集,令人回味,令人沉思。
       第三,从同龄人的习作中体会感悟之重要。
       “画龙点睛”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其实一篇记叙文中,作者那深刻而独特的感悟就是龙之“睛”,有了它,主题深了,立意高了,显得灵气十足了,因此文章必须有的放矢地写出感悟。
       1、亲情类、母爱类。
       亲情看似平淡无奇其实情真意切,母爱虽是点点滴滴却是值得品味。要使这类文章平中出奇,关键是要抓住一个合适角度,透过小事显出真情,通过细节找到感悟,这样就能写出细节的美点,写出感受的亮点。例:
       《爱如茉莉》:“一日放学后,被眼前一幅和谐的画面深深震撼,母亲正在阳台上给我送她的那盆茉莉浇水,夕阳的余辉洒满了她的全身,母亲平静而祥和地沉浸在那柔和的晖光中,她温和的笑颜一如花枝上那星星点点的小花,虽平凡却幽远。夕阳晚景,我从未像今天这样注意到其中的安宁与美丽,母亲唇边的那朵微笑让我感到安全与温馨。我忽然想起母亲给我的这份爱,在平凡普通中默默散发着芬芳。久入芝兰之室而不觉其香,我是多么傻,在被这份爱滋润了16年以后,我方才明白,哦,爱的茉莉!”
       2、游览类、寻美类。
       山河壮丽,风景迷人,仅写美景,总觉美中不足。“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的,如果能从寻美中悟出一番人生哲理,那就锦上添花了。例:
       《拐弯处的美丽》:在叙述一路上如何左冲右突,向目的地(烟花燃放处)进发了后,写道:“走到一个大厦的拐弯处,道路突然宽阔了许多,挤满了驻足观看的人们。姐姐熄了摩托说:‘就在这里看看吧。’忽然,‘噼里啪啦’几声脆响,几条火龙倏地腾空而起,在空中短暂地停顿了一下,突然向四面八方裂变成各种美丽的图案,像牡丹花开,像菊花绽放……姹紫嫣红,绚丽多姿。弟弟兴奋地说:‘我们走近去可以看得更清楚些。’姐姐微笑地摇了摇头说:‘才不是呢,太近了,看到的只是烟雾,而不是烟花,只有在稍远一些的地方,你才能看到它的艳丽多彩和美丽造型。’话音刚落,又是几朵美丽的烟花凌空开放。
       我们经历了多少迂回曲折,却并不是为了走到烟花的身边,而是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一个让烟花美丽起来的角度。
       人生就是这样,一切快乐、幸福、美好的感觉,完全取决于我们认识事物的合适角度。”
       3、花季类、敏感类。
       少男少女——花季雨季,情感的困惑,内心的躁动,理该有情可依,有感可抒。可事实上,学生不是执意避讳,就是不敢直抒胸臆,要么矫情造作,刻意拔高,要么故弄玄虚,无病呻吟。那么如何真情告白,尽情宣泄呢?例:
       《今夜,我等待》:“我紧握着电话机,痴痴的等着。脑海里不时地浮现出你那能使我忘却一切烦恼的温柔笑容,耳畔不时地回荡你那曾使我陶醉于每个初春清晨的笑声。曾经与你一块凝望天空飘逸的白云,一起数着凋零的黄叶,一同漫步于雨神的世界。这360多个快乐的日子,一直都是我清澈见底的回忆。一种从未有过的失落感顿时肆意的扩张。为什么我所得到的是一个变了调的结局?为什么两颗纯真的心却不能拥有一份长久的友情?夜,就像一位年长的朋友,静静地陪着我。一阵清风扑面而来,抬头仰望天空,我终于明白:深邃的夜是美丽的,但永远比不上阳光的辉煌——明天,该是艳阳天吧!”
       三、面对生活,畅言感悟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面对生活,首先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其次还必须有一颗感受美的心灵,让心灵与生活对话,产生共鸣。
       首先,参与生活,感受生活。
       感悟是一个人对世间万事万物通过心智活动得到的一种体悟能力。经历的世事越多,享受的生活越丰富,那么他的感悟也就越丰富,因此我们提倡学生投入到火热的生活中;积极地参与各种活动,关注身边小事,天下大事;细腻地观察社会人生、自然万物;真切地体悟人间至情、人间至爱。“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样的人是书呆子,其写作必然是闭门造车,空洞无物,虚伪矫情。
       其次,整理感受、寻找亮点。
       感悟即体悟能力,这种能力由于人的记忆、观察想象、判断能力与文化教养及生活阅历等的不同而呈现出感悟的深浅与多样性。同一个人,由于健康、情绪、气氛等因素的作用,也会呈现出感悟的深浅与多样性,而且,面对同样的人、事、物、景,同一个人也会有多种不同的感受。这样,感悟就有肤浅与深刻、独到与一般之分,这时必须整理感受、寻找亮点。
       1、自然贴切,不生搬硬套。一些同学写自己虚度光阴之后,猛然觉醒自己是祖国的花朵,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应该努力学习。这的确可以说是感悟,但这种“叙述+决心”似的感悟除了老套落俗之外,还给人一种生搬硬套之嫌。如何克服呢?例:
       《如果和所以》中这样写:“窗外有棵天堂树。叶子轻摆着,飞舞着,诉说着它们的满足。一只画眉停在树枝上,是它,我认识它,这棵树是它的家。它望着我,然后飞走,‘不管我生在何处,只要我努力去飞,我能够去天涯海角。但现在我不会飞走,因为我的翅膀还不够坚硬有力。’
       所以,它每天都在练习,每天都在向梦想靠近。
       我明白,我也有压力,因为我生活在竞争的社会中,我也要努力上名牌、上重点。因为这是我的梦想,那么,我只能靠自己的翅膀。”
       文中的作者,由鸟及人,由鸟的练飞联想到自己的努力学习,这份联想和感悟就显得自然贴切。
       2、恰如其分,不夸大缩小。考试后,成绩不理想,心情糟透了。往往有些同学矫情地以“失败是成功之母”自勉。例:
       《考试后》这样写道:“被叫去的同学回来了,不论我怎么打他骂他,他都阴着脸,不发一声。突然发现一只被日光灯撞过身的甲虫……我一次次地向成绩这盏日光灯撞去,掉下,撞去,掉下。一次次的失败挫折,一次次的东山再起,一次次的迷茫失望,一次次的重振旗鼓,小甲虫的行为固然可怜,但追求光明进步的渴望倒不乏英雄之气。”
       3、新颖独到,不重复老调。公园里鲜花盛开,美丽无比,你随手将鲜花采摘到手,回家发现,花却谢了。这类题材如何写出新意呢?
       《花的美》这样写道:“美,有时是不能近观的。比如,远山如黛,美丽而神奇,可当你真的走近了它,才发现那不过是一大堆冷漠的石头。
       美,有时是不能触摸的。比如,水中的月影清亮,足以让你想起恋人的眼神,可当你伸手一碰,那美丽的明媚就会立刻碎掉,因此总是想把美采摘到自己篮子里的人,常常会收获许多失望。”
       4、委婉含蓄,少直接表露。走过一段弯路,蓦然回首,父亲仍一如既往地爱着,让人又感动又惭愧。这种感情可以这样表达:“在他的心中,儿子不也是一道风景吗?走出黑夜,走进了阳光里,像一棵树,越来越健壮,越来越坚强,而这,不正是对父亲最好的报答吗?”
       第三、叙议结合,表现亮点。
       面对着纷繁复杂的生活,如何寻找到感悟的亮点。这样,文章就有了“风骨”,而这“风骨”就可以通过叙议结合来表现。
       余秋雨在《关于友情》的结尾中写道:“两只蚂蚁相遇,只是彼此碰了一下触须就向相反的方向爬去。爬了很久之后突然都感到遗憾,在这样广大的时空中,体型如此微小的同类不期而遇,可是我们竟没有彼此拥抱一下。是的,不应该再有这样遗憾,且把期待留给下一代,让他们乐滋滋地爬去。”
       作者对友情的感悟,上升到了精神的家园这一层面,表达出朋友是需要用心沟通,用心爱护,用心经营的理念。
       总之,只要我们能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感悟生活,那么就像“一千个读者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学生的文章必定个性张扬、丰富多彩,何愁学生作文“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这样,我们的写作教学也就轻松地跨越了尴尬。
       参考文献:
       1、《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2、阎立钦关于《培养创新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讲话
       3、[美]戴布拉·艾米顿.《知识经济的创新战略》(金周英等译)[M].
       4、《教育创新途径与趋势》主编 周明星 中国人事出版社
       龚亚娟,浙江上虞市百官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