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文学教法]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作者:谭海燕

《文学教育》 2007年 第0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职业技术教育是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历来受到各国的青睐。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中的高层次,国内外的教育机构均将其列入高等教育的范畴。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备某一特定岗位或岗位群所需综合职业能力的,为生产和管理第一线服务的高层次应用型、技术型人才。诸如施工现场工程师、高科技装备维修人员、导游、广告设计人员、外汇交易员、集中控制室运行人员等等。换言之,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应当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专业技术、经营管理、经营业务、智能操作等岗位的实际需要。
       毋庸讳言,作为高校招生第四批录取的大专层次的高职生,与本科生特别是重点大学本科生相比,在基础理论知识等方面一般存在某些“先天不足”。再加上学制、生源诸方面的差异,社会上对高职存在某些偏见。其实,作为一种新的高等教育类型,高职是有一定规格和特色的。它既严格区别于中职,又不同于一般大专,也不能办成“压缩性本科”。高职教育是根据市场需求来设置专业,并按职业能力要求确定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的。高职的专业课十分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而基础课则以必需和够用为度。紧密配合理论教学的大量实践实训,旨在促使学生学以致用。经过几年“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教育,数千名高职毕业生已脱颖而出,成了社会有用之才,成了各行各业的业务骨干。
       但是,高职教育在我国发展的时间毕竟不长。要保持其新生的活力,并使培养的人才在未来社会中始终具有较强的竞争力,除了把教学质量当作生命线外,至关重要的是必须坚持特色,突出技能,尤其要重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托尔斯泰的话发人深思:“如果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将永远是摹仿和抄袭。”和我们同属亚洲的一些国家也在反思教育问题。如马来西亚的教育部长说:“我们没有其他选择,我们必须建立起能够培养出具有创造性思维工作者的教育体系,否则我们将在竞争中失败。”新加坡资政李光耀担心缺乏创造力将拖延国家跟上信息时代的节拍,因此他要求学校培养学生更多的创造性。
       从本质上说,创造就是困难问题的解决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明确问题、组织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作为高职学生,其创造能力就表现在能运用自己所学得的知识、技能,独立地发现问题、明确问题、组织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且解决的问题对于社会或者本人来说是新颖的。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创造能力的具有是需要学生本人不懈的知识、技能积累和学校的精心培养。那么,高职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哪些创造能力呢?
       一、质疑探索能力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科学上的重大突破,理论上的重大创造,技术上的重大发明,往往就是从“疑”开始的。“苹果为什么落在地上?”这个“疑”,对于探索“万有引力”的牛顿曾有极大的启示;“水开了,壶盖为什么被掀起来?”这个“疑”,使瓦特发现了蒸气的力量。质疑可以使人们对惯常所见的事物、现象加以思考和探求,进而可能有所发现、发明和创造。在高职语文教学中,质疑是一种重要的方法。教师对文章词语的运用、句子的含义、段落的安排、主旨的表达、写作方法的使用、作品的鉴赏等方面都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质疑。要培养学生大胆提问、勇于探索的精神,尤其要重视和强化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的思维不受原有知识、经验、态度、评价以及传统观念的影响。即便是名家名篇,也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说“不”。
       当然,质疑是以认真阅读理解为基础的。在阅读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在正确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对阅读材料的语言文字、思想内容提出不同的见解。学生在阐明自己见解时,要明白清晰,言之成理,自圆其说。质疑贵在有独立见解和创新意识。在质疑和释疑时,要正确运用“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其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逆向思维。因为前者表现出很大的创造性,而后者则容易获得与众不同的新颖的理解和答案。
       二、抽象概括能力
       当代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了数字化的信息时代。面对以几何级数增长的大量信息,我们必须教会学生运用抽象、概括的方法来对信息进行筛选和提取。抽象、概括能力,可以通过“压缩语段”的训练途径得到培养和提高。所谓压缩语段,就是指在整体把握阅读材料后,从中提取主要信息,删去剩余信息,接着重新进行组合的一种语言概括方式。在训练学生准确捕捉信息要点的同时,还必须充分认识有效信息的时效性。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效益。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迅速而有效地挑选出企业或个人所需要的、有价值的信息呢?快速阅读训练就成了高职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要让学生学会速读的基本方法。例如,采用直读法,控制视线运动,就可以逐步达到“一目十行”的效果。若要寻找资料或阅读报刊杂志,则可采用跳读法,即只读标题和重点语句,也可只读首尾段或各段的首尾句。这样可以迅速了解文字材料的主要内容。而捕捉“从而”、“所以”、“总而言之”、“综上所述”、“但是”、“然而”等标示性词语,则有利于迅速把握作者的思路。在速读技巧方面,一是要坚持无声阅读,因为无声阅读的速度一般是有声阅读的3倍。二要学会以短语或句子为单位整体认知,以便迅速领悟文章的意思。三是阅读时注意力要高度集中,限时浏览全文。要培养在复杂阅读环境下的抗干扰力,全神贯注地进行快速阅读,并能提纲挈领,准确简洁地表达出来。
       三、知识迁移能力
       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学习光靠在课堂上读教科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在社会这一“大课堂”中学语文。同时,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也在于让学生具备语文知识和能力去适应社会各方面的需要。因此,高职语文教学要从学生将来就业的实际需要出发,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知识迁移能力,即能灵活运用已经掌握的语文知识去解释类似的语文现象,解决类似的语文问题。此正如前人所言:“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需要指出的是,首先,语文知识的迁移是以对知识的融会贯通为基础的。要提高迁移能力,关键在于要把握知识的要领和带规律性的东西。其次,“迁移”并非是简单的照搬,而是需要紧密结合新的语言环境进行“再造”。而这种知识和能力的迁移,正体现了学生的创造性。
       四、联想想象能力
       联想是由于受到某人或某一事物的启迪,触类旁通,因而回忆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想象则是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的形象,两者都是积极的思维活动。语文教材一般比较形象生动,指导学生探究文学作品中的联想和想象,有助于提高学生由此及彼,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和形象思维的能力。而要培养学生丰富的联想想象能力,首先要设法扩大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分析、综合、概括生活的能力。让学生把眼光看得更远、更宽;想得更多、更深刻一些。其次,要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把古今中外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作品结合起来讲授。再次,要开拓作文形式,各种文体都可以让学生练习。这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形象思维大有裨益。另外,还应鼓励学生学习一点艺术表现手法,积极尝试文学创作,努力营造艺术氛围。
       五、比较鉴赏能力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一切的。”在高职语文教学中采用比较阅读法对训练学生的思维是很有帮助的。从取材、立意、表现方法等方面对有关文字材料进行比较阅读,可以启发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进而培养异中析同、同中辨异的思维能力。古今作品之间、中外作品之间、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之间、作者的构思和作品的情调,乃至遣词造句等等都可以通过比较对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进行训练。教学中可采用纵向比较的方法,促进学生进行垂直思考。古今作品比较,课文中的前后比较就属此类。也可采用横向比较的方法,即在一个时间平面上同时将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比较,以开拓学生视野,培养他们思维的广度,帮助他们学会比较全面、具体地分析问题,把握此事物与彼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至于通过对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鉴赏,学生既能陶冶情操,获得美的享受,也可以激发创造潜能。
       
       六、获取信息能力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使企业拥有经营权、决策权和自主权。而真实、有效、及时的内外信息,是企业进行决策的前提和依据。学会各种基本的文献检索方法,是信息社会对高职学生的基本要求,更是他们受用终生的能力。要鼓励学生通过多渠道获得信息与资料。如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图书馆等。还可以通过咨询、走访、参观、考察、电话、问卷、典型调查等方法直接获取信息。在此基础上,要培养、训练学生对信息进行系统管理、分析、归类、合成的能力。
       七、演讲交际能力
       演讲是现代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它对宣传鼓动、传授知识、经营管理和社会交际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好的演讲能鼓舞士气,凝聚人心,促进企业的发展。而交际作为人类最普通的一种社会活动,也有着沟通信息、调解行为、增进友谊等多种功能。结合教学内容,可采用情景对话、专题辩论、模拟谈判、演讲比赛等形式,进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议题和具体策划均由学生负责,教师只当参谋。
       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还要重视如下几点:
       第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是否重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这是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根本区别之一。传统教育是以教学内容的稳定性和单一性为基本出发点,以知识的记忆和复现为基本目标,以知识掌握的数量和精确性作为评价的标准。而现代教育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调的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精神,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教师唯一、教材唯一、课堂唯一、讲授唯一、笔试唯一的做法。就高职语文教学而言,我们要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即由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以讲授为中心到以讨论和阅读为中心,以固定课本教材为中心到以阅读课外文字材料为中心。
       第二,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拓宽教学空间。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发展出现两大趋势,一是突破,二是融合。突破能产生新知识,融合也能产生新知识。而无论是突破还是融合,都离不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教育要根据这种发展趋势调整教学内容。我们要毫不犹豫地删除陈旧过时的知识,增加前沿新知。要减少记忆性知识的分量,增加有助于提高分析能力、创造能力的内容。澳大利亚TAFE不设大学语文,但有一门类似于“应用文写作”的课程,属于国际商务专业,被称作为“有关工作方法文件的写作”。此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胜任在交际方面的技能,具备在复杂工作文件方面的构思能力和写作能力,并同时具备收集、分析和组织信息资料的能力,以及相互交流观点和信息的能力、与其他人合作的能力。这种写作课程的开设,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也很有新意。他们注重实际能力的培养,在提高学员写作能力的同时,又旨在对学员进行人文技能的培养,这充分体现了高职教育的特色。
       语文教学中的写作课,尤其是议论文的写作,语言空洞、素材单调是通病,很多学生一写议论文就拿居里夫人、孔繁森等作例子,似乎除此之外便没有素材可取,文章自然缺少新意。如果我们发挥影视的积极作用,就可以使学生的知识面大为开阔。比如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实话实说”、“百家讲坛”等栏目以及各省市电台、电视台的“新闻透视”、“关注”、“政法频道”等栏目,或就事论事,或就热点问题进行评述。如果我们把这些节目引入语文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助于他们分析议论水平的提高。
       第三,要重视发散性思维训练。
        发散性思维的特点是不受事实限制和传播束缚。它需要的是打破常规,寻求变异,产生独特的见解。它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必不可少的一种思维训练。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地向学生提一些发散性思维的问题,营造某种刺激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环境,开展一些创造实践活动等。在组织教学、提问、作业设计等各个环节一定要给学生留有思考、讨论的余地。
       第四,要改进教学评价方法。
       要充分运用教学评价的导向作用,老师创造性地教,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鼓励创新意识,倡扬创造思维。在对学生学业进行评价时,应当在重点评价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增加肯定创新意识、褒奖创新实绩的指标,并使其在整个评价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学生考查课的成绩,可通过平时的口谈、笔谈、期末的面谈,以及课堂练习、课堂讨论等来评定。
       第五,要加强课外辅导,重视发展学生个性。
       本着“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教学思想,语文教师应当经常深入学生之中,或指导读书,举办专题讲座,开展课前演讲,语文手抄报比赛,或带领他们进行课题研究,或引导和支持学生成立各种兴趣小组乃至组建学生自己的社团等,使学生通过“第二课堂”和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不断发展个性,增强创造能力。
       参考书目:
       苏立康:《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
       谭海燕,湖南株洲职业技术学院语文教师,研究方向:高职语文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