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文学教法]探究创新式语文教学法浅论
作者:秦松林

《文学教育》 2007年 第0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探究创新式教学法既是一种课程模式,又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学习方法。一般由学生(有时也由老师)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条件、自主提出问题,或择定研究课题,然后安排计划、设置办法、寻找资料、研究思考问题,最后解决问题,从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种学习方式的基础是自主学习,核心是独立思考:独立提出问题,独立研究问题,独立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方法向传统接受性学习提出了挑战,在挑战中激发的斗志勇气和思辨创新实在是我们也是学生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那么,怎样进行探究创新式课程模式呢?
       教师必须真正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创造条件指导学生积极到知识的海洋中游泳,使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引导学生既动脑又动手,让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有两种方法。
       一、探讨创新法
       1、这种方法总的来讲是按三个步骤完成,权且称之为“三步探讨法”吧!
       第一步大意性探讨。粗读课文,大体感知其意,未懂处,简单勾划一下,不作深究。
       第二步理解性探讨。细读课文,质疑、讨论、查找资料、开展活动、解答疑难。
       第三步评价性探讨。对作者、对人物、对观点等提出自己独立的看法,并能找到自圆其说的理由。
       比如,学习《米洛斯的维纳斯》就可按这样的思路进行阅读训练:
       a初读全文了解大意,对疑难句简略勾划。
       b再读全文收集疑难问题,同桌间讨论。
       c教师提出几个概念,请同学们理解概念,弄清含义。
       d学生将讨论后还难以理解的句子拿出来,师生共同研究其深层含义。
       e由表及里,对文章整体把握,动笔概括作者观点——维纳斯的美学意义(或艺术价值)。
       f评价作者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原因。
       2、这种方法也可以是让学生自主性的自读,教师只做检查、评价。如“自寻目标→自学探索→自主解题→自我检测→自能小结”模式。又如,钱梦龙老师倡导的自读模式:认读→辩论→审题→问答→质疑→评析。
       二、研究创新法
       “自主选择恰当的课题,制订研究计划,运用调查、访问、讨论、查找资料、网上检索等多种方式进行研讨,形成成果并展示和交流”。这就是研究创新式教学的要求,有时也可以由老师根据学生不同的实际情况给他们选择课题。这已经不完全是课堂教学模式了,它侧重的是课外实践、研究、创造能力的培养。具体做法应该是由简及繁,逐步深入。
       比如:
       a民俗民风社会调查。要求确定一个方面,进行观察,访问、查阅资料,然后写出调查经过,调查报告。
       b名言研究。要求确定一个主题,如珍惜时间等,查找资料,然后按古今中外分类,写成文章,展示交流。
       c名人研究。调查同学们最喜欢高中语文课中哪位作家,将有其共同爱好的同学聚集起来,确定主题,明确要求,制定计划,最后将同学们的研究成果编成班级读物。山东省密市曙光中学任得宝老师的经验值得学习。
       指导学生按如下程序进行学习:提出论题→搜集资料→小组交流→综合分析→定题写作。而每一个阶段,教师都必须指导他们制定明确的计划和研究内容。
       怎样在课堂里组织起有效的探究实践活动来呢?
       汪凌老师说得好,“既然语文教育把培养学生语言能力作为中心目标,那么,语文教育就应该促进所有的学生都能更好地掌握尽可能多样的表达形式”。所以,课堂里组织起的实践活动应重视形式丰富多彩,学生全面参与。下面笔者对自己实践过的几种形式做个简单介绍。
       一、讨论辩论式。论题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可由教师出,也可由学生提出,让学生自由发言,讨论、争论、谈自己对作者的观点的理解和评价。比如,让一二组讨论,你喜欢林黛玉还是贾探春?为什么?三四组讨论:王熙凤值得学习吗?为什么?各组书记员要记下同学们的观点理由,看谁理由多且有价值,课后整理成文章张贴墙报,又比如,老师设置论题“阿Q精神好不好”?通过同学举手确定正、反方组织课堂辩论,进行摄像录音,过后再播放出来,让同学自我欣赏。
       整个过程,教师不把自己当做居高临下的权威者,而是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和独特理解,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的心理氛围。学生可以摸索,可以怀疑,可以批判,也可以标新立异,这种自主的精神孕育出了创新的火花,使语文对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二、记者答问式。例如《游褒禅山记》教学安排过程:
       1、提前一周选定6位“新闻发言人”,一位主持人,并公布给学生们,说明一周后由他们回答关于《游褒禅山记》的所有问题。同学们预习完成课后作业,“新闻发言者”搜集学习有关资料,熟悉课文相关知识。
       2、课上“新闻发言人”选“记者”。15分钟时间比赛背诵第二、三自然段,通过默写检查,选择优秀者成为记者,其它同学可将问题写在纸上交给记者提问。教师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出几个问题,分别交给几位学生记者,并将这几位记者的名字告知主持人,须让他们有发问机会。
       3、教师做评委和书记员。肯定优秀点进行表扬,对答得不准确或不完全处作点拔和补充。
       三、扮师上课式。自读课文教师一般不上。把讲台让给学生,让语文兴趣浓者代老师完成(采用报名和点名式相结合定“老师”),小老师要上课,自然深入学习,同学喜欢“考”小老师,往往努力预习,如此,则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笔者所带的班级有四位同学报名合作上《病梅馆记》,他们将文章分成几个知识点,各人分块负责,又积极合作,课堂效果极好。
       四、知识抢答式。这一活动比较适用于阶段性复习,教师运用结构组合式进行知识分块列点,变成问题,进行分组抢答,过关比赛。如把古文知识分成五关试题:文学常识关——文化常识关——实、虚词关——特殊句式关——背诵文段关。除了问题由老师设置完成以外,其它组织过程全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五、课前活动式。文兰森主编《语文活动设计精编》有诸多介绍,在这里想谈两种通过自己实践证明效果较好的形式。
       1、五分钟读书活动。高一上学期要求每生准备一个精装笔记,开设“语文知识百花园”,每堂课按学号由一位同学从他的“花园”中摘一朵“花”来给大家欣赏。即五分钟朗读自己记录摘抄的知识或美文,要求语言准确,声音洪亮,达此要求则进行小奖励。通过这一活动养成同学们从日常生活中准确读音,积累知识的习惯。
       2、十分钟演说。高一下学期进行。演说内容限定在三个方面。名作介绍评价;名句名言赏析;名诗名词鉴赏。具体做法如1按学号轮流,合格者小奖励。
       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向课外伸出一只手,把课外星点的阅读纳入课堂,看似有消遣意味,实则课外丰富课内,课内又推动课外,如此就有了学语文的兴趣和习惯,也许这就是“要养成好的习惯必须实践”吧。
       六、表演操作式。这是一种带有明显艺术特征和实验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少数人的表演,使多数人获得情境感染、文化熏陶和知识理解。语文教育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就要为学生营造多彩的语文环境,让听与读熏陶渐染,使说与写相辅相成。在表演操作式教学里,不管是表演者还是欣赏者都得独立学习文章内容。领悟作者思想,体会人物情感。因为表演者得演好,欣赏者得评好,如此,学生们则达到了自主学习的目的,实践证明,通过这样的活动进行教学,学生们的文化视野能迅速拓宽,审美情趣、心理品质会得到较快提高。
       秦松林,广西桂林永福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