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文学教法]试论课堂教学中几个问题的把握
作者:张 伟

《文学教育》 2007年 第0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当前,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已深入人心。在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的情况下,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已成为每个授课教师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通过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结合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我认为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需要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课堂气氛的控制
       教师要使教学达到预期目的,必须学会驾驭课堂,掌握营造积极课堂气氛的能力。如何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呢?我认为,制约课堂气氛的因素不外乎有教师、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双方的关系等几个方面。所以,对课堂气氛的控制,实际是通过对具体影响因素加以控制实现的。
       1、教师的形象、威信与课堂气氛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其形象和威信影响着教学组织的顺利与否。心理学指出,认识过程与情感过程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形象、较高的评价,往往伴随着肯定、赞许、羡慕等积极情感;而不好的形象、较低的评价则伴随着厌烦、不满、轻视等消极情感。以良好形象展现于学生面前、在学生中享有威信的教师,其言行为学生所信服,他传授的知识,学生确信其真实性和正确性,就会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
       为了获得课堂组织中的主动权,教师应努力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提高威信。对教师来说,影响其形象威信形成的因素很多,除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外,从主观方面看,深厚的专业知识、独到的见解、高尚的情操、高雅的行为举止以及高超的教学艺术和对学生的深厚感情,都是形成教师个人威信的重要方面。
       2、教学的情趣与课堂气氛
       教师的形象威信对于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有很大作用,但也必须认识到,一种稳定的课堂气氛更来自于教学活动的情趣。如果教学本身失去情趣,那么,教师的形象和威信对良好课堂气氛的形成和保持也会力不从心。实践证明,有情趣的课堂,有利于积极课堂气氛的形成。情可动人心,故有情的教学可使学生情绪高涨;趣能扣人思,故有趣的教学能使学生深入思考。教学中的情与趣主要来自于知识和教师的“表演”两个方面。这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学内容本身的情与趣,把自己认识教材内容时的体会,自然地表露出来,给学生以感情上的感染,形成浓郁的课堂学习气氛;同时教师要恰当地用语言、举止、表情等表现出情与趣,让学生的思维跟着教师的思路走,深入浅出地把学生带入知识的王国,使他们产生“如临其境”的感觉,形成深刻的印象。
       3、教学内容的难度与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是学生集体的情绪,这种情绪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认识活动的困难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教学内容过深,难度太大,学生听不懂,虽努力而无收获,那他们就会失去信心,产生挫折感,产生厌倦、失望的课堂情绪,从而导致教学效果的下降。但是,如果教学内容过浅或难度太小,那学生又会没有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势必会精力分散、精神懈怠。所以,教学内容的难度一定要适中,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中感受到自我的力量和认识的快乐。为了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教师所做的各种努力都很必要,但只有因知识本身激发学生产生的积极情绪才是最深刻的。
       4、人际关系与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也受人际关系的制约。教学中人际关系主要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融洽,学生之间互相团结,这往往会产生积极、健康、活跃的课堂气氛;否则,则易导致消极、沉闷以至对立的课堂气氛。
       当然,影响课堂气氛的因素不止以上几个方面,教学环境、学风、校风等因素,也会间接地发生作用。
       所以,要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我认为教师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和较高的威信;第二,提高教学的艺术;第三,掌握好教学内容的难度;第四,建立良好的教学人际关系。
       二、课堂教学中如何组织学生的注意
       注意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指的是人的意识对一定客体的指向性,换句话说,是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一定的客体对象。掌握学生注意的特点规律,有效地组织学生注意,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有着重要作用。组织学生注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控制刺激信息的强度和质量,激发、促进并保持学生的注意
       一定强度的刺激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发生或指向该刺激物,而刺激信息的质量则制约着注意的持久程度。因此,教师在发出信息的质量方面,也应进行控制。学生在课堂上接受信息的途径主要是视、听,教师在讲课时,要通过活泼自然的教姿、抑扬顿挫的声调、富有表情的言语,吸引学生的注意;对学生已经掌握了的知识,不要翻来覆去地讲述,在内容上要随时给学生新的刺激信息,使他们始终有新鲜感;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不要单调乏味、墨守陈规,应善于运用多种方式、方法进行教学,或运用板书、演示结合讲授,或借助提问、设疑、讨论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等等,使其始终处于不断兴奋之中,以保持他们的注意。
       2、掌握学生心理状态,调动学生主动注意
       学生学习兴趣一般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新颖教学内容的注意。教学应不断以新颖的内容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其学有所得。二是对知识的应用。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离开了“用”,学就失去了价值。只有将知识运用于实践,使学生亲身体会到所学知识的意义,才能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主动注意可以在没有干扰和困难的情况下产生和保持。但学习不是单纯的享受,它始终处于困难和干扰之中,因此,它需要学生具有自觉的、自制的主动注意。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形式,增强、保持学生注意力的持久和集中,培养学生的注意品质,锻炼和增强注意的自我调节水平,强化学生主动注意的心理状态,扩大知识的传授量。
       三、课堂教学节奏的控制
       课堂教学节奏指的是课堂教学进程的快慢、缓急、强弱、张驰等等。在教学中,人们一般把节奏叫做“速度”,即讲课的快慢,这是不完整的。实际上,讲课速度的快慢只是教学节奏的一部分。课堂教学节奏,不仅反映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同时也是影响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控制好课堂教学节奏,应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学习规律掌握节奏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活动,而活动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节奏的快慢、强弱、轻重、缓急,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而定。学生学习规律涉及的问题很多,这里只从学生学习注意力的变化来看,根据试验和经验,在一堂课的教学中,一般有这样的变化规律:开始阶段,学生注意力分散,情绪尚未稳定下来;中间阶段,学生注意力集中,甚至有可能高度集中;结尾阶段,由于疲劳,又等着下课,学生注意力分散。根据上述变化规律,课堂教学节奏,在开始阶段可以松弛一些,慢慢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集中起来;中间阶段是一堂课的黄金时段,要充分利用,教学节奏应该加强、加紧、加快,让学生学到新的知识;结尾阶段,节奏自然放慢,让一堂课轻松地结束。
       2、注意学生反应,随时调整节奏
       教学节奏的设计只反映了教师良好的愿望,在具体施教时,教师一方面按计划掌握节奏,另一方面还要时刻注意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随时做节奏上的调整。这包括:发现学生在课堂上心不在焉,就要考虑是否教学内容太浅,如果真是太浅,就得加快教学节奏,转入学习新的内容;是否教学内容太深,如果真是太深,学生索性不听,是的话就要放慢节奏,力求把难点讲明白。另外,教师还要考虑教学环境等因素的变化,适当调节教学节奏。
       3、节奏的控制因人而异、因课而异
       节奏的快慢、强弱、轻重、缓急,表现在课堂教学上有一定的规律,但是也不能千篇一律、课课相同。不同的教师,控制节奏各有特色。有的人上起课来,如淙淙流水,缓缓渗入学生心田;有的人上课如重锤敲响鼓,声声敲在学生的脑海里。人的性格、习惯不同,处理节奏也就有不同的特点、风格,不能强求一律。从目前学生的年龄特征、性格特点来看,他们大都喜欢较快节奏,作为教师应尽量适应他们的特点和要求。
       不同的课程和不同内容的课,其教学节奏也应该是有变化的。有的应侧重于慢节奏,有的应侧重于快节奏。教师在一堂课的教学中要取得较好的质量和效果,就应控制好教学节奏,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最佳的效果。
       张伟,河北师范大学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