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探索争鸣]反思与教师专业的发展
作者:尹 洁

《文学教育》 2007年 第0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自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反思与教师专业发展一直是教育界十分关注的两个概念,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要促进教师的反思,应该加强教师的反思自主意识。本文以问卷调查方式,对教师反思意识现状进行了调查,认为现在教师反思自主意识还比较欠缺,应给教师营造一个较好的反思氛围,强化教师自主反思意识并对反思的策略进行了一定的思考。
       一、反思与教师专业发展
       上世纪6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发展经历了从被忽视到被关注的发展历程。如今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成为教师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纵观教师专业发展运动,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一是20世纪60—70年代,将教师职业视为专门职业,强调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性的提升,即“教师专业的发展”。二是80年代以后,重视教师的角色和实践发展道路,关注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性的提高,即“教师的专业发展”。可见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教师专业发展由关注教师群体的发展转为关注教师个体的发展,由关注外部教师社会地位提高转为重视教师内部的专业素质提高。反思,正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和核心。
       反思一词最早由美国教育家杜威引入教育领域,他在1933年出版的《我们怎样思维》一书中对教育教学中的反思进行了论述,他认为“反思”是“对于任何信念或假定性的知识形式,根据支持它的基础和它趋于达到的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的积极的、坚持不懈的和仔细的考虑”(美 杜威著,姜文闵译:〈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6页)杜威认为反思是一个能动的、长期的、动态的、严密的活动,杜威对反思的理解为教师专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起初,杜威在教育中提出“反思”,并未引起很大的凡响。真正使反思思想在教育界产生重要影响的是另一美国学者萧恩(Donald A. Schon),他在其著作《反思性实践者》(1983年)阐述了自己对反思的理解。萧恩强调反思与实践的关系,倡导反思应是一种“实践性”反思,并把反思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在行动中的反思”,在教学中,教师总会碰到一些出乎意料的事情,这就要求教师要及时思考并调整自己的教学。二是“对行动的反思”,这种反思可能发生在行动前和行动后,对整个事件进行整体反思。
       自萧恩以后,反思研究在国际教师教育界不断开展,许多学者都对此进行了新的研究,进一步发展了“反思”思想,并将其扩展成为一股席卷国际教师教育界的思潮。同时,还提出了许多有关反思的新的概念,如反思性教学,反思性学习,反思型教师,反思性实践,教师成为研究者等等。这些概念都认为教师既是实践者,也是研究人员。反思,一般是指行为主体立足于自我之外批判的考察自己的行为及所处情景的能力。教师的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技能,教育理念进行回顾、审视、诊断和修正,不断提高自身素养的过程。教师教育不能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还要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从而使广大教师在实践中通过反思不断地认识自我,更新自我,提高专业水平,最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反思对于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师的反思是一种自觉能动的理性策略,是否具有反思的意识和能力,可作为区分常规经验型教师和研究型反思教师的重要标志之一。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G·J·Posner)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教师的专业发展,可以通过教师建立自己的教学理论,总结他们的知识、反思他们的教学经验来实现,反思性教学实践是提高教师发展的最有效途径。教师不仅要掌握理论性知识,而且要在自己教学实践中不断获得实践性知识,形成“实践理论”,使教师在实践总结的基础上,将理论同自身实践联系起来,从而促进教师取得教学实践成果,走向专业自主,更主动的积极参与教师专业发展。
       二、加强教师自主反思意识
       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必须具备自觉反思的意识。只有教师具备了反思的意识和愿望,才会产生反思的实践及自身能力的发展。一个具有反思意识的教师,会长期的、持续的、自然进行反思活动。“主体概括起来在活动中主要表现为对于主客体关系的自觉性、主体的选择性和创造性”,这其中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主体对客体关系的自觉性”和“主体自主性”,一旦主体意识达到一定程度,主体就会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表现出自觉的行动。(袁贵仁,《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第103-105页)在许多与教育反思有关的概念中,例如反思性教学,反思型教师等等,主体都是教师,所以应该鼓励引导教师认识到反思的价值,产生反思的需要,进而激发推动自己进行反思实践,促使自己优化教学,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和先进的教育理念,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将教师“学会教学”与学生“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只有强化了主体意识,教师才会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主动对教学的全过程进行监察,改善,才能更好的进行反思。
       教师反思意识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但基层教师的反思意识还较为欠缺。日前,笔者在贵州省某县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旨在了解经济欠发达地区初中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现状。此次调查在全县8所镇级中学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72份,调查对象为在职初中语文教师。问卷中有两道选择题,涉及了教师反思问题。问卷的第18题您是否有进行教学反思的习惯?66.6%的老师选择经常反思,选择偶尔反思的占32%,1.4%的选择了从不反思。虽然有半数以上的老师选择了经常反思,但是在对教师的访谈中,笔者发现了一些问题:其一,仍然有为数不少的老师不具备长期的反思意识。教师的反思不是一时的事,而是一世的事。教师的反思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是进行一次反思就成为了反思型教师。其二,教师反思的深度不够。许多教师所谓的教学反思常常都是一些粗浅的思考,并未深入的去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解决办法,往往是一闪而过的念头,思考不够系统,逻辑不够严密。因此可以看出,虽然大部分教师已经开始初步接触“反思”,但这种反思是短暂的,不够系统深入的,还需不断的改进,完善。第19题问到您是否有写教学日记的习惯?选择一直坚持的只有1.4%,选择经常的占35%,选择偶尔的占41.6%,选择从不的占22%。从19题的答卷中可以看出,有相当数量的老师从不写教学日记,一直坚持写教学日记的老师更是百里挑一。在与教师的访谈中笔者发现,许多偶而写教学日记的老师常常是迫于学校检查而不得不为之,主动自发写教学日记的老师并不多见,教师对反思还缺乏明确的认识,有的老师甚至认为反思就是工作总结。由此可看出教师反思的主体意识还十分欠缺,国家教育部门以及教师个人应共同努力,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办法,促进教师的反思进程。
       三、反思的策略
       反思的策略是指教师采用什么方式来进行反思活动。反思是一种个性化的活动,不同的教师,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行为方式,反思的方式也各不相同,但可以大致归纳出几种方式供教师参考。
       1.教学反思日记
       主要指在教学以后,教师对当天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监控,对自己的教学情况进行回顾和描述,从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批判,及时找出并记录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思考对策,努力探讨解决办法,让自己在不断的反思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当然,教师对自己一些比较成功的经验,好的教学实例也应及时记录下来,供日后参考、使用,不断完善自己。
       
       2.利用现代化设备进行反思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现代化的技术也进入了教育的领域,对教师的反思起到了辅助的作用。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教师的交流更加方便和迅速。如李镇西老师就在网络上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将自己教学中好的经验,案例记录下来,与全国各地的老师们一起交流,分享,共同进步和提高。所以老师们也可以此为鉴,建立自己的网站,有问题可以在网上提出,与老师们一起交流,解答,这是一个很好的互动交流的方式。
       如今,许多现代化技术已走入了我们的课堂,教师可把自己的教学过程拍摄下来,自己反复的观看,揣摩,有助于提高教学技能,改善教学行为。教师们还可互相交换教学录象,观摩彼此的教学,并交换意见,以期达到共同进步。
       3.与同事之间互评,与学生增进交流
       教师应积极参加校内外的教研活动,公开课等等,经常与同事进行交流,互相评价,取长补短。虽然反思的最终形式是教师对自身的认识,但是有时从他人那里可以获取到自我意识无法获取的反思内容,对自身反思起到重要作用。
       学生,是教师教育活动的直接对象,了解学生的真实体验可以为教师的反思提供重要依据。现在许多私人培训学校,就常采取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的方式,对老师的教学进行评价。老师应及时对学生的反馈进行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4.反思书签
       教师在阅读有关教育书籍、期刊时,不要照搬书籍内容,而要以一种健康的批判质疑的态度去阅读。书中的一些新的理论和认识,不可能完全符合教师个体的教学实际,所以教师要进行自己的思考,将书中理论与自己的教学结合起来,用自己的理解来诠释书中的理论,使之能灵活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当中。
       总之,不同的教师有着不同的特色,反思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国家、学校应致力为教师反思创造一个好的社会文化环境,让教师在一个浓厚的反思氛围中,以反思为途径,不断的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参考资料: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熊川武:试析反思性教学,教育研究,2000年2月。
       [3]卢真金:反思性教学及其历史发展,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12月。
       [4]郭福根:教师素质的提高与反思性教学实践,河北教育,2003年第1期、第2期。
       [5]宋楚主:在教学反思中成长,江西教育,2004年第7期。
       [6]刘耀明: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性教学,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第4期。
       尹洁,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04级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