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课文研析]《天静沙·秋思》内蕴探赏
作者:杨红霞

《文学教育》 2007年 第0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天静沙·秋思》是马致远飘泊外地有所感触而写,被推为元人小令之最,号称“秋思之祖”。它写的是一个飘零异地的游子在深秋暮色的原野渺茫前行,萧条苍凉的景物,处处引起他的感伤,表现了旅人的失意惆怅,渺茫落寞的情怀。
       小令前三句写的都是使游子感伤的景物。枯藤老树昏鸦,渲染郊野衰败萧条的傍晚气氛。缠绕着枯萎藤蔓的老树矗立在野外荒郊,铜丝般的枝杈在随风颤摆,显得孤零突兀。暮色沉沉,几只幽灵般的乌鸦在孤突的枝杈上飞旋噪叫归巢,益发增添了暗淡凄凉。残枝、败叶、枯藤、昏鸦,寥寥几笔,酿造了荒凉衰败的氛围。这萧条衰败之景,牵愁照恨之物,正衬托了旅人苍茫孤寂的愁苦之情。
       值游子无尽惆怅之时,眼前突然呈现另番景象。“小桥流水人家,”溪水潺潺,小桥静卧,桥边溪畔,柴门茅舍,似曾相识。几户村野人家,色彩情调为之明快,霎时唤来一丝瞬间的温馨。“人家”意味着宁静、安适,意味着亲人团聚啊!这一句的“明快”与首句的“苍凉”恰恰形成了情境的不谐调,而这不谐调又真切地引发了人物微妙的情绪变化。“人家”如此,然而天涯孤旅的自己呢?夕阳将没,还在暮色中漂泊,故乡渺渺,哪有自己的家呢?思乡之情油然而生。这“人家”饱和了几多回忆,几多向往,然而又可望而不可及,瞬间又凝结为多少失望,多少惆怅,离愁难奈之至!
       “古道西风瘦马”,一语转出,刹那间,明快之余顿又衍出无限的孤苦渺茫。古道荒凉,无限地向远处延伸,百草披靡,瘦马蹒跚,游子独在风尘中信步踽行。这样的画面,正是独特的情感浸染的艺术效果。古道已是毫无生气,暮色中的秋风更是漫天愁意。老马嶙峋瘦骨,眨巴着眼无力地前行。虽无一字写人,但游子旅途的艰辛困窘、渺茫孤苦、丧魂落魂,都飘然而出,无以复加。他多么盼望有个安适的着落呀!然而古道漫漫,暮色沉沉,哪儿才是尽头呢?不得而知!
       以上三句,气氛的渲染烘托,委实不错;情感上先抑后扬再抑,人物内心的痛苦已在极限上郁积。
       “夕阳西下”一句,看似平淡闲言,实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从构图上看,它为画面提供了难得的背景。前三句勾画五种景物,极为凝炼,然而它们都是分散的视点,有了“夕阳西下”这个背景,就把显示人物内在情感的分散景物融合为一体,渲染为浑然苍凉的画面了。从色彩上看,前边色彩皆暗,易表现一种朦胧幽深。秋天的残阳,苍白惨淡,使情调就更加低沉而苍凉惨淡了。从情感的轨迹上看,它又为情感迸发做了最后的蓄势,起着启导抒情闸门的作用,日暮途远,望着惨淡的夕阳心情会愈加悲凉。
       最后一句,情由景致,直抒胸臆,宣泄感情。凄凉的黄昏,游子仍无处投宿,在荒野古道上飘零。羁旅愁,思乡情,人生的失意,旅途的困窘交织在一起,已使他无限地迷茫感伤,又加之于“夕阳西下”,这一落千丈的沉重压抑,感情悲至极处一下就宣泄出来了——断肠人在天涯。
       这一句画龙点睛,淋漓尽致,使景物高度情感化了。若把这一句换为“景语”,则会使全曲失色。
       这首小令情调虽低沉,但艺术上是颇为成功的,正是处处景语皆情语,景因情致,情缘景发。王国维评道:“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唐人绝句妙景,即指用最经济的语言描绘出生动的形象,通过巧妙的艺术构思表现复杂的思想感情。这首小令并未去吃力地刻划景物,渲染情感,而只是用二十八个字,联缀富有共同特色的十种景物,没借任何关联词语,而是用内在的感情脉胳把它们熔铸成一个苍凉的意境,寓深刻的思想感情于如诗如画的白描图中,构成一个情景交融、写景密度颇大的艺术画面,给人以强烈的感染。
       杨红霞,就职于河南沁阳市教研培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