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探索争鸣]新课标下语文课堂教学疑点浅析
作者:王继良

《文学教育》 2006年 第23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自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各地教学实验开展得如火如荼,方兴未艾。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些疑点,值得广大一线教师加以警惕和重视。
       一、朗读教学的散乱问题
       就说早读课,读书声稀稀落落,若有若无。不是学生不愿读,而是读厌读烦了。轮到读书,教师一句“读书”就完事,没有给学生的朗读加以悉心地指导、点拨和启发,没有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和调动他们朗读的积极性。有的学生不是在读书,而是在念书,一个字一个字地念,还有的是在吼书、唱书。朗读,在初中阶段,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语感的养成,语文素质的提高至关重要。一位教师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对于一个初中语文教师,能够让学生读好书,让学生喜欢读书,那就是他最大的成功。”在教学实践中,我也是努力地把朗读教学落到实处,即使在文言文的教学中,也没有让学生只停留在会念会背上,而是让学生从文中体会出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再选择适当的语气语调进行朗读。如学习郦道元的《三峡》,就让学生用不同的语音语调读出山的肃穆,水的汹涌迅猛,春冬景色的静美以及秋景的凄凉悲伤来。学习蒲松龄的《狼》,也让学生根据屠夫的心理状态读出不同的语气:在读狼的追随紧跟时,要求学生读出那种紧张、恐怖的氛围;在读人与狼的相持搏斗时,让学生在朗读中突出人的勇敢精神和场面的激烈紧张。这样的读,学生读得津津有味。由此可见,不是学生不想读,关键要看教师怎样让学生读,让学生怎样去读。
       二、鉴赏式教学问题
       鉴赏应该在学生充分感知、理解和领悟的基础上展开、提升,才能鉴得深刻,赏得自如,才能形成自己的观点和体会。如果一上课就来个鉴赏,无异于空中楼阁。另外,一篇文章的优劣并不完全取决于几段语言优美,描写生动的文字,它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可厚此失彼。正如有的人虽然五官长得好看,但如果要把某部分单挑出来,也会失去它的神韵和风采。所以,鉴赏教学要整体欣赏,局部品味,不可剥脱整体,脱离语境。
       三、主体性和主导性的关系问题
       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以落实教师的主导地位为前提,因为教师首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如果课堂缺乏教师有效的组织管理,由于学生的组织应变能力有限,无法顾及其他个体的反应,必然导致课堂上的无序和失控,从而降低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还是学生阅读的促进者,学生对文本意义的建构是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的,如果没有教师的渐入佳境的引导和因势而发的促进,学生就不能在较高的层面上把握文本,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将停滞不前,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以及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等目标也就无法实现。张志公先生曾经说:“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提高能力必须通过操作实践。然而实际操作又不能没有指导,像演戏一样,戏要由演员演,可是也非常需要一位导演。成功的语文教学,是导演与演员良好配合的结晶。”所以,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使得教师主导地位削弱,就会严重损害学生主体性的落实,这样的语文教学活动也必然是无序和低效的。
       因此,语文教师要与时俱进,把握新课程背景下的课程内容、学习方式和课堂教学特点,当好“语文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王继良,浙江省东阳市江北亭塘初级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