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作者]陆游的爱国情怀
作者:刘文姝

《文学教育》 2006年 第20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在中国文学的历史长河中,曾涌现出无数个优秀的才华横溢、真知卓见的思想家、文学家。他们如璀璨的群星,映射出一个历史阶段的辉煌与衰落,一个时代的荣光、辛酸与耻辱。在这些“群星”当中,陆游可谓是其中闪亮的一颗。作为南宋的一名著名爱国诗人,他以其显著的成就而独树一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位。
       陆游(公元1125年——公元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出生于一个富有丰厚文化传统的官僚地主家庭。年幼时,正值金兵大举南侵,使陆游从小就饱尝了颠沛流离的极大痛苦。宋代王朝覆灭的耻辱,正像他在《感兴》一诗中写的那样,“少小遇丧乱”,充分表达了诗人对民族、国家和人民的一种急切忧虑。家庭氛围的熏陶,社会环境的影响,极大地刺痛了诗人的心,使陆游在幼小的心灵中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写书”的志向。
       陆游自幼聪慧好学,他曾在《解嘲》一诗中这样写道:“我生学语即枕书,万卷纵横眼欲枯。”陆游为了实现自己的鸿鹄之志,“夜读兵书”,晨练舞剑。他曾求教于当时著名爱国志士曾几,在曾几的指教和影响下,更确定了他诗歌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陆游是一位多产的诗人,他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而他又生活在那个金人入侵,宋王朝大好河山四分五裂的特殊年代,当时的环境决定了他的诗歌的主旋律就是反映民族矛盾,渴望万里从军,报效国家的爱国主义情感。他的诗有着浓重的时代气息,慷慨悲壮,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具有强烈的战斗性。作为一个杰出的爱国诗人,陆游的诗又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他始终关心着国家、民族的命运,全面地反映了南宋那个特定时代的社会面貌。陆游的平生抱负不仅仅只是一个闭门忧国忧民的“读书人”,他还一直向往着“手枭逆贼清旧京,直斩单于衅宝刀”。陆游的前期诗中,始终洋溢着那种“铁马金戈”“气吞残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献身精神,他始终以为国立功战死杀场为荣,如他在《书志》一诗里所表现的那样:生不能杀敌,死后肝心也要化为金铁,铸成利剑,来内除佞臣,外清妖孽。我们不妨从他的《书愤》一诗中体味一下诗人的情怀:“白发萧萧卧泽中,只凭天地鉴孤忠。厄量苏武餐毡久,张巡忧愤裴齿室。细雨春花上村苑,颓坦放月落阳宫。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整首诗既有作者的雄心壮志,又有对投降派的尖锐嘲讽,表达了作者立志恢复中原,抗战到底的雄心与报负。
       陆游生活的中期,诗人也获得了唯一一次身临前线的机会,少年时的雄心在这里得以发挥,陆游自然十分振奋。他身着戎装,奔波于前线,广泛地接触到了一些爱国民众,为他们出谋划策,商讨办法。火热的战斗生活,更加激发了陆游的爱国热情,也使他深刻地领悟了从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寻找创作源泉,开拓独特的诗风。这一时期的诗作,诗人用满腔热情,抒发了自己的以身报国,效命杀场的豪壮理想,表达了他为祖国和民族洗雪耻辱,恢复失去疆土的强烈心愿。从陆游的诗中,我们不难看出那金戈铁马、刁斗笳鼓的战场硝烟,也不难看出那旌旗猎猎、号角声声的热烈场景。
       陆游的一生,是悲壮的一生,是爱国的一生。他用自己的笔抒发着爱国的情感,这是陆游诗作的主旋律,通过他的这些爱国诗篇,我们清晰地可以看到一个“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爱国形象。
       刘文姝,教师,现居甘肃通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