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拾贝者]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空间的构建
作者:陈加红

《文学教育》 2006年 第20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培养是作为《新课程标准》重要理念提出的,这是对传统学习观的一次革命,是对陈旧的“填鸭式”或“放羊式”教学观的否定。在语文教学的实践活动中,如何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空间,以达到《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实现教师自身教学理念上的转变呢?
       一、教学理念的转变。教育学对“教学”的一般规定中指出“教学就是指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方式。这就充分说明了给学生构建自主学习空间,在整个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如果教师不以贯彻《新课程标准》为契机,对自己长期积淀形成的教育观念来一次彻底的革命,新的教学理念就难以建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就是一句空话。在教学改革大势所趋下,旧的教学理念不转变,就是打着新课标的招牌新瓶装旧酒,这是对学生“自主性”的误解。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该自始至终贯穿这个带有根本性的实质精神,这个实质精神是与旧的传统教学观念,诸如“灌注式”“填充式”的教学程式格格不入的,完全相悖的。
       二、课堂上变换角度,让学生进入情景。新的教学理念认为教学的最佳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运用恰当的方法去主动认识客体,在认识客体中最终掌握方法去进行创造。这个过程应贯穿教师的“情感色彩”。这种“情感色彩”,其广义的涵义应该是教师自己有浓厚的情感去把握教学活动,同时在教学活动中调动学生浓厚的情感。所以,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变换角度,假设自己是学生,改变传统的以“教”为核心的教学,设计为以“学”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形成教与学的同步推进。当然,这只是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自主”的空间框架,其核心应该是教师要做好学习方法的示范、指导,有针对性的设计学法训练,并对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学习作为认识思考的对象,注意学生的思维过程、思维方法以及学习方法的形成。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备课,突出“教师搭台,学生唱戏”。所谓“搭台”,就是教师要洞悉学生心理和时代精神,创设适合学生智力发展的问题,以便有效地组织学生“唱戏”。所以课堂组织方式的确立,要以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为前提,教师灵活地发挥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比如《在山的那边》这首诗的设计,转换角度,与学生一起回忆童年的梦,童年的向往,共同进入一种情景,然后进入课文,很自然地由“实”到“虚”,完成理想与信念的升华,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里完成了学习任务,把握了诗歌的底蕴。
       三、学生自主空间的构建,要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最基本的问题是进行思维训练,尤其是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发展学生的智力。爱因斯坦说:“要是没有独立判断能力的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想象。”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把握好三个环节:一是渲染气氛,也就是情感的培养,境界的创造;二是有针对性地、创造性地启发,为学生创造广阔的思维空间;三是进行灵活多样、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形式。
       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方式时,要灵活多变,适合学生。诸如分不同层式指导,组织学生合作竞赛,开展有效的激励评比等手段,这些都是有效的办法。在这些集体活动中,我认为不能忽视个别指导和个别教育。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集体要为每个成员的发展提供机会。教育者对学生的直接影响和集体对学生的影响一样,都是必须的和重要的教育因素,两者必须结合起来。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针对班上不同层次的学生,特别是学习进度较慢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思考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地、和谐地发展,以期达到教学目的。
        陈加红,教师,现居湖北阳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