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拾贝者]高考语言文字复习策略
作者:刘兴莉

《文学教育》 2006年 第20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在高考备考的过程中,考生的课程较多,需要记忆的内容也很多,对汉字的复习时间不够充分,加之汉字浩如烟海难识难记,学生对这一知识板块有畏难情结。教师在复习这一基础知识板块时,很难找出捷径帮助考生,对高考备考往往只能蜻蜓点水,复习效果不佳。作为语文基础知识,汉语言文字是语文学习的基石,对考生终身发展有利,我们只有花大的力量探讨有效的方略提高学习效率,才是正确的学习态度。笔者认为运用群体力量减轻记忆的负荷,提高记忆的质量有明显的效果。
       一、语文教师要注重提高考生识记汉字的质量
       高中学生学习的任务重,思想压力大,支撑记忆的主要方式是通过理解知识达到记忆的效果。记忆的质量如何提高?教师一般会认为汉字只不过把字词记住就可以了。而学生记忆也只是机械地死读死记,效果不佳。但是高考就喜欢考那些常见的,又喜欢写错或是理解错的字词,机械地记忆有时还降低了记忆的质量,连熟悉的字句也弄混淆了。学生依靠延长复习时间来解决这个问题,也只能是无济于事,倒不如不去记忆。教师在复习这一块板时最易犯错误的是,让学生自己去复习,给他们一定的时间,时间一过也就“蒙混过关”,这是教师无能和不负责任的表现。教师要引导学生,让学生想办法,然后交流,提高记忆的质量和效率是目标。
       提高学生的记忆质量是关键,汉字本身就拥有丰富的文化魅力,高中生也有一定的文化根基和思维能力,老师更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从这个现实状况找整合的交点,开启学生记忆的门径。打破惯常的记忆模式,达到让学生终生难忘的记忆效果,应是老师的复习理念。在这一板块的复习中,教师要善于创新,打破陈旧的复习方式,突破难点。
       二、从汉字的构造艺术打破学生惯常的记忆方法。
       汉语言文字的构造本身就显示着古代人的艺术水准,体现着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高中学生有一定的文化底子,有深刻的思维能力,可以浅近的介绍汉字的构造方式,让同学们的思维不再沉闷。
       “穿流不息”这一词中的“穿”是错误的,学生总去想,大街小巷很多人,车水马龙,那些人与车,穿来穿去,人多嘛!进而又推出“穿流不息”的“穿”是正确的,是“穿插”的“穿”。教师要打破这一记忆方式,可以从汉字的构造艺术出发。“川”是由河的象形演变而来的,看那波浪形的东西就能感触到一条河在流淌,事实上“川”的原本意思就是“河”的意思,“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中的川就是河流的意思。“山川”又作何解释?川是河流的意思,山是山岳的意思,“川流不息”本身是个成语,成语是过去的语言词汇沿用至今。“像河流一样不间接,形容车水马龙,人很多的情形”,看来用“川”还有种比喻的韵味,形象!这种的解释最为合理。
       由象形字这一点就可以点通学生记忆的门径,打通思维渠道达到终生难忘的记忆效果,记忆质量也就提高,不用每天都像和尚练经一样苦诵。
       三、激活学生创造原动力与合作效应提高汉字学习效率。
       高中阶段学生的创造力很强,他们敢于想象,思维的跳跃性也强,老师只要把学生的智慧开拓出来,就能够解决汉语言文字中容易写错的字,老师要能够抛砖引玉,注意点化和引领。例如:
       老师可以讲析一个词语“缭草”,同学们最易写成这样,也许最简单的字最易写错。笔者曾统计了一下,这样错误情况占95%以上。当时让老师吃了一惊,于是我点了其中的一个同学问道:“你写字是用什么写的?”答:“用钢笔”,“钢笔里面是什么东西?”答:“墨水!”
       然后我激动地告诉他,“你写字要用墨水,潦草是特指写字潦草,为何不用三点水的那个“潦”?
       这样一讲,几乎所有人都记住了该词。这种创造性的记忆方式,产生了终身不忘的记忆效果,学生们的激情高涨了,原来,记忆这样容易。
       由此看来,教师在复习的课堂上只需激活创造力,发挥群体效应就能解决实际性的问题。同学们学会交流合作,在交流合作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还能健全人格。老师的负担减轻了,学生的记忆负担减轻了,记忆的质量提高了,保证了自我的创造力,构建起了自信的城墙,这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刘兴莉,湖北省建始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