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拾贝者]儿童语言的诗性培养
作者:马燕庆

《文学教育》 2006年 第20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儿童的感觉是非常奇妙的,因为他的视角独特。在孩子的眼里,万物是新奇的,是有生命的,是平等的。于是,我们看到,孩子的眼睛是亮的,是探寻的,孩子会蹲在地上与小生灵交流。这个时候,每个孩子都是诗,诗性的光芒照在每个孩子身上。
       但是,儿童内化的语言还没有发展完成,他还不能够把这些独特的感觉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甚至他所说的话,会让大人发笑。比如,盖了新晒的被子,孩子会深吸着气说:妈妈,我闻到了太阳的味道!这种语言,是不合语法规范的,却是诗的语言。
       一个五岁的孩子这样写季节:冬天到了,我要捧着雪花睡觉,雪花很软和,扎疼了我的脸,不让我做梦;春天到了,我躺在草地上睡觉,鲜花来捣乱,香味把我吵醒了。
       这样的诗句毫无技巧,但是思维跳跃,感受直观,浅显的语言勾勒出简单的意象。
       谁能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谁就能挖掘出最美妙的诗。
       随着年龄的增长,在接受了规范的语言文字教育,经历了过多的限制和规则之后,我们发现儿童语言中诗性流失了,或者可以在指导下写出有章有法、有形有象的诗,却显得极为呆板,徒有诗的外形,却无诗的内涵了。
       看这个孩子十岁时写的诗:
       我发现天空那么高
       白云浮在半空中
       我踮起脚尖却碰不到
       我发现天空那么大
       风儿离我那样近
       我伸出手来却抓不到
       我发现天空很奇妙
       星星对我说着话
       我屏住呼吸却听不到
       我第一次感到自己的渺小
       对宇宙来说我是多么微不足道
       我希望
       夜晚伴着月亮沉睡
       清晨对着朝阳微笑
       最后向自己说声 你好
       我要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
       把理想的蓝图描绘的更加美妙
       在这首诗里,我们在前半部分有时候还可以感觉到那些微妙的东西,但是越往后越直白,越往后越能看出来是为文而文,为主题升华而升华,矫情到一眼就可以看出来。这就是我们长期模式作文教学指导的结果。
       所以,真正的对儿童进行诗的指导,并不是语言的教导,而是诗外的教导。阅读、观察、思考,甚至行走、体验,经岁月的打磨和情感领悟,规范的语言已经内化为原生态的语言,诗人才真正产生了。
       这个时候,那些童年时的独特的感觉还在,还是那样灵敏和惊奇,但是触角已经不再单纯;这个时候,丰富的感觉和海量的积累会把语言进行重新的锻炼,然后重新出炉,那些散发着智慧的诗句终于可以出世了。
       我的体会是:
       如果给孩子讲诗的表达技巧,不如让孩子自己去大声的诵读诗家经典;
       如果只是单纯让孩子读诗,不如让孩子去随性看书;
       如果只是让孩子去看书,不如带孩子去旅行;
       不要怕他弄脏了小手,淋湿了衣服,擦伤了身体;不要怕他的眼睛看到污染和邪恶,不要怕他忧伤的歌唱,不要怕他独自去行走——那才是他蜕变的真正开始。
       然后才可以化蛹为蝶。
       马燕庆,教师,现居江苏邳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