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鉴赏者]《我的叔叔于勒》中的次要人物与情节
作者:王 忠

《文学教育》 2006年 第20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我的叔叔于勒》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它迭荡有致的故事情节,典型的人物形象是小说获得长久生命力的关键所在。被选进中学课本已多年,同仁们对它评点的文章数不胜数,并且集中于对人物形象、讽刺艺术以及结构的分析,对于小说中出现的次要人物及次要情节少有问津。事实上,次要人物及次要情节也有其重要作用,它地位上从属于主要人物(或典型人物)、主要情节,是对主要人物的衬托,对主要情节补充、配合,使人物形象趋于丰满,情节趋于完整,并深化小说的主旨。
       一、推波助澜,丰富情节
       这篇小说看起来属平铺直叙,从盼于勒到赞于勒,至巧遇于勒,躲避于勒,一气呵成。但古今中外作家熟谙曲折生意的道理,“文似看山不喜平”(苏轼语),“文须钳综见意,曲折生态”(朱熹语)。莫泊桑也不例外,他把促成文章波澜起伏的催化剂赋予了次要人物。过去让人恐怖的于勒,因为在美洲发了财,一下子变成了正直、善良的人,故事因此稍起波澜。10年过去了,等待仍然遥遥无期。但于勒叔叔的信毕竟促成了二姐的婚事,二姐与他的夫婿订婚成功,全家人决定旅游,这一情节介于赞于勒和巧遇于勒之间,故事突然被推向发展、高潮阶段。并且发生戏剧性的变化,出现的老水手、卖牡蛎的于勒让人大跌眼镜,让全家人脸上毫无光彩,菲利普夫妇对他的态度180°大转变。如果略去订婚这一情节,巧遇从何谈起?
       因此可以说,看似轻描淡写的次要人物,其实都是积蓄的力量,厚积而薄发,推波助澜,使小说呈大张大合的态势,使读者获得与众不同的审美感受。
       二、烘托表现主要人物形象
       这篇小说主要人物是菲利普夫妇,次要为于勒、若瑟夫、二位姐姐、二姐的夫婿。次要人物对主要人物起烘托作用:其一为正面衬托,其二为反面衬托。所谓正面,即与主要人物的性格、精神风貌协调一致,简单说,就是性格等方面有大同。属于这一序列的,首先值得一提的是二姐的夫婿——小公务员。他表现出的求婚决定,源自于勒叔叔的信,或者说金钱。他是贪恋钱财,才伪善地求婚。他性恪、思想与菲利普夫妇有大同之处——爱慕钱财,伪善没有道德感,但是菲利普夫妇比他有过之而无不及。反面衬托主要人物形象,就是次要人物思想、性格与主要人物相去甚远,并且互为对比。发了财的于勒想着补偿兄嫂的损失,期望和他们过快乐的日子;落魄为水手后,又不愿见兄嫂一面,怕再拖累他们。于勒时时想着兄嫂,骨肉之情溢于字里行间,这恰恰反衬出菲利普夫妇对待胞弟的冷酷无情。若瑟夫付钱时给了于勒叔叔十个铜子的小费,表现了对叔叔的同情和对父母做法的极大的不满。这恰好与父母的贪婪、自私、势利、冷漠形成对比。
       正衬与反衬,次要人物众星捧月般地使主要人物形象臻于丰满。
       三、深化主旨
       小说借菲利普夫妇对待兄弟于勒前前后后态度的变化,来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小说中的次要人物也在不同程度上表现了这一主题。于勒是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受害者,从他的身上形象地揭示了资产阶级人的价值标准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本质。社会的大染缸使他从小就沾染上资产阶级的恶习,亲人唾弃他,后被遣送到美洲。他阔绰时,受到亲人的赞誉,后在竞争中破产,寄身在海轮上,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再次遭到亲人躲避,这一价值标 准就是金钱。无怪乎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在其文学作品《高利贷者》里所说的,生活不是一部由金钱开动的机器吗?二姐的婚事因于勒叔叔的信而成功,说明金钱势力无孔不入,渗透到资本主义每个毛孔里,爱情与婚姻也未能幸免,也浸透了铜臭。
       《礼记·学记》云:“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短篇小说的“美”尽在阅读、品味、发掘过程中。以上三点,从各方面阐释次要人物(情节)在小说中的作用,意在拓展小说的审美阅读取向,以帮助读者更深层次地理解小说。
       王忠,教师,现居安徽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