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导写者]巧借语文技能为作文增加亮色
作者:吕 兵

《文学教育》 2006年 第20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笔者在搞语文知识复习的过程中偶然发现,我们可以借助语文知识复习过程中所掌握的基本技能来增加作文的亮色,现在分说如下:
       1、借助修辞、对偶等拟就作文标题。我们都知道这样的一句话,“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拟写了一个好的标题,等于作文成功了一半”。纵观历届高考优秀作文,我们会发现好多作文都有一个漂亮的标题,如作文《让我轻轻地告诉你》、《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等。它们都恰当地运用了修辞。而在平时作文训练中我们的学生常在拟题上存在问题,我们不妨教育学生把我们在语文复习中复习到的修辞运用到作文标题中,既可以说是学以致用,又达到了巩固的目的,又会为作文增添亮色。
       2、借助成语或选用、仿用句式造就优美语句或句段。要为作文增添亮色并不难,只要我们学会做有心人。我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会接触到或读到些优美的句段,我们可以摘抄下来,用到句子中或是让学生在作文过程中仿写出来;在搞句子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时会接触到好些优美的句段,我们不妨让学生读熟,在写作文时不妨让学生搬用或是围绕主旨仿写。如以“拼搏进取”为话题,有学生就是把仿写中的排比句段搬到作文上来的,请看:(1)生命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那挫折必是滋润花的养分,没有经历过挫折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没有滋润养分的花迟早会枯萎。(2)痛苦和挫折是人生必然要遇到的两大难题,要想让我们的心的戈壁荒原开满鲜花,只有在遭遇挫折时排解痛苦,积蓄人生的力量为新的目标而奋斗,生命之花才会常开不败,生命的存在才会有新的更深刻的意义!又如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有学生这样写道: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也不必完全为真理。关于幸福的答案,同样是丰富多彩的。它们就是借助选用、仿用使文章增加了亮色的。
       3、借助名句、名篇为作文增加文化、人文底蕴。学生行文平淡,缺乏文化或是人文底蕴,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读书少似乎有关,事实是我们在为应付考试的复习中让学生接触了不少的、涉及到各个方面的诗文、名句,为何不叫学生巧妙地运用到作文中间去呢?记熟的名句能够恰当地运用到作文中去,无疑会给平淡的作文增加亮色。请看2000年江苏满分作文《冷香飞上语文》中的一段文字:“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语文从那些古人口中娓娓道出;语文被当阳桥头的张飞一声吼出;语文从忧国忧民的范仲淹的笔端流出;语文在浔阳江头的琵琶的琴弦上回荡,语文带我们到天姥山的仙人洞里体验神奇,到景阳岗的青石板上感受惊险;它让我们深味“逝者如斯”的感慨,“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忧愁,“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无奈,“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萧瑟……考生没有作海阔天空的神游,而是把视线牢牢地盯住语文教材。文中的许多名句、场面、情节,都是来自语文课本《念奴娇·赤壁怀古》、《岳阳楼记》、《琵琶行》等,考生只是把它们作了巧妙的糅合、概括,融会贯通,为其所用。
       4、借助古代诗文谋篇布局,构思作文。笔者发现,好多古代诗文的谋篇布局是很讲究的,我们可以借鉴来构思作文,这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如一般人写思乡怀人总是登高望远,而《南海旅次》却从“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入手构思,可谓别具一格;再如杜甫《月夜》不写“我”如何思念妻子儿女,而写妻子如何思念“我”,女儿不解母亲为何,却写出了“我”对妻子儿女的思念之深。形式是文章的骨架,搭好文章的骨架等于完成了文章的一半。其实,聪明的学生总能够用有关课文的体式,学生一旦领悟了课文的精妙构思,掌握了带有规律性的一类文章的形式,就能够打开思维的广阔空间,写出主旨集中、形式独特的好文章来。如2002年江苏一考生仿照《孔雀东南飞》写成乐府诗,也真是大胆得可以。他把一位立志投身于西部大开发的青年作为叙事诗的中心人物,在与家人、亲戚的矛盾冲突中展示其“心灵的选择”,倒也写得很有那么回事。笔者想,这位考生作文之所以能够得到满分,绝对与作文的形式有关。
       吕兵,教师,现居江苏泰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