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探索者]语文考试改革及考试体系的科学建构
作者:陈维贤

《文学教育》 2006年 第20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一、中学语文教学呼唤考试改革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语文教学改革正逐步深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也已经颁布,它与义务教育相衔接,大大加快了中学语文教学的发展。但目前新课标的实施还存在不少问题,甚至还有一定的阻力,教师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方法的变革难度较大。这与教师的思想观念、对新课标的认识、多年养成的教学习惯、适应能力等有极大的关系,其中不容忽视的一点就是当前语文考试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即考试改革没能跟上。当前语文测试在能力考核、题型题量、内容及答案设计、作用发挥等存在的问题有目共睹,许多语文教师也都撰文从不同角度进行探讨甚至挞伐。我认为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阻碍教师课堂教学改革、造成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的关键症结之一是考试评价体系缺少科学性和全面性。
       宏观上看,当前中学语文测试突出的一个问题是题型模式化,不同学段大同小异、能力层级不甚明确,重复测试,缺少科学的序列性。只要我们把各地的中考试题和高考试题(以及期中、期末试题)作一比较就不难发现这个问题。初高中测试题完全一个模式,四大板块:基础知识理解和运用、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甚至每一小板块的题型都完全一样。第1题字音题,第2题字形或字义题,第3题词语题……作文皆是话题作文,文题不限,自拟题目、自选体裁、自主立意。更有甚者,初中测试题中大量照搬高考模拟题或高考题的原题。这就出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本该注重背诵、积累、感悟的初中盲目拔高要求,做所谓的能力测试题,而高中生却要花时间补初中就该掌握的基础东西。这种测试的盲随、无序造成了训练、教学的混乱和无趣,导致人文精神失落,影响了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更不利于能力的培养。大学教师埋怨高中教师,一个高中毕业生尽管高考语文成绩很好,但语文素养、能力太差;高中教师埋怨初中教师,初中基础没打牢,到高中还要恶补,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就是这一恶果的直接表现。对学生来说,到了高中语文似乎没了学头,考来考去还是那些东西。
       不同的学习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接受能力、兴趣爱好不同,教学内容、能力要求、评价手段和测试体系应该是不同的。我们的语文测试违背了这一基本规律,也不符合学生学习及能力形成发展的规律,从而导致语文的尴尬处境。不同性质的考试有不同的目的、要求、设计方式及作用等,教学期间的形成性测试不同于教学结束的总结性考试,更不同于选拔、预测性考试。实际上,当前语文问题的出现可以从教学中来找原因,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又可以从考试中找到原因。即:
       考试体系教学语文问题
       我们国家的考试有极强的导向性,尤其是中高考。高考命题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有利于中学教学。因此,我们可以也应该从语文考试体系建设的角度来审视、解决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构建科学的考试序列体系来解决当前的一些问题。
       二、重新构建考试体系的契机和条件
       当前的课程改革为重新构建考试体系带来了契机和动力。
       2001年,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由四个部分组成: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价体系。初高中不同的课程体系必将以不同的考试形式来配套。《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应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衔接。要按照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原则,加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改革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内容,探索多次机会、双向选择、综合评价的考试、选拔方式。”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初中升高中的考试与招生中,要结合考虑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个体差异……”这些论断为考试内容改革奠定了基础。建立以知识、能力、学生特点为前提的考试体系正吻合这一要求。各地也正在积极进行考试评价的探索和改革。山西某县把学科考试成绩、能力测试结果、综合素质评定综合考虑,各占一定比例,全部计入总成绩,作为对学生的终结性评价和普通高中录取的依据。
       根据教育部的精神,新课标下的教材不再统一,可多元化,多种类并存。在课程结构上,“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为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课程标准应有不同的要求,在开设必修课的同时,设置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在新一轮全国高中课程改革中,“学分”成为一大亮点,必将实现高中课程的多样性,选择性,建立起更为弹性的课程管理制度。学分制全面、多元、个性化的特点,改变了以往应试教育分数决定一切的弊病,学生能够得到较为客观的评价。因此,实行学分制,必将重新建立新的选拔考试制度。
       《普通高级中学课程标准》强调,高中语文课程要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使全体高中学生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并为学生的不同发展倾向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在考试上也必然要求与之相适应的改革。据《北京晚报》,2004年2月18号国家教育部召开了新闻发布会,教育部有关人士在通报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最新进展时透露,随着新政策的推行,会有与新课程相配套的高考改革方案出台。要力争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进入上一级学校的视野,成为高一级学校招生参考的重要方面和组成部分。事实上,中高考的改革一直没有停息,步子也越来越快。自主招生、特长保送等形式已在不少高校展开、推行,高校完全自主招生估计为时不远。2005、2006年的全国及各地高考卷体现了较强的人文性,新课程特征随处可见,可以说高考语文试卷为课程改革预留了一定的空间。2005年的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不限定各种题型的比例分值,这不能不说是课程改革的推动。当务之急是,我们要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遇,尽快构建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新课程要求和中学生实际的科学的考试评价体系。
       三、关于语文考试体系构建的设想
       一、构建科学的考试序列体系之前提。首先要加大科研力度,明确相关问题,统一思想认识。这需要专家学者、一线教师来共同探讨、努力。悲哀的是,目前语文学科还没有自己的知识系统,“语文课中的知识都是这些语文相关学科知识的混杂物”。考试体系更是墨守成规。
       现阶段语文教学的好多问题都没弄清楚,特别是“语言”和“言语”,“社会语文”和“学校语文”等重要术语,这严重地影响了考试体系的构建。其实,每一个语文工作者都应明确,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的语文学习属于学校语文的范畴,它和学前及幼儿阶段的语文学习、社会语文学习既有一定的联系和共同性,又有一定的区别和特殊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语文或母语的学习逐渐由言语的学习过渡到语言和言语并重,由自发走向自觉、自知,由感悟、习得走向学得。再如,“评价改革”“考试改革”。考试只是评价的一种方法,两者既相辅相成又有本质区别。评价有规范性和非规范性之别,非规范性评价贯穿于教育的每一个环节。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其次需要把握学段特点,确定测试层级,运用实验研究法科学测定不同阶段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语文学习的规律及特点、教学的内容和要求,而不是人云亦云或出于思辨地想当然。我们要科学的确定不同学时段的学习目标、测试要求、测试目的及测试作用发挥的范围、程度。科学的考试体系必须符合不同学段学生的个性特点。如同基因测序一样,我们可以利用现代技术做好这一工作。口语、听力等不同能力的测试以及机上答题等不同测试形式都可以此为依托来完成。可以说,网络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构建考试体系提供了便捷的调研、统计渠道和新的平台。
       二、构建科学的考试序列体系之构想。笔者认为小学低段属于过渡时期,语文考试以口语、听力以及字词句实际运用的测试为主。初中阶段应以语言和言语的学习、训练、测试为主,重点引导学生积累为以后发展奠定基础的语文知识,形成基本的语言和言语技能,掌握语言规律,建立正确的语感;初步掌握各种文体的基本写法,初步了解或掌握一般文章的阅读和鉴赏方法。整个中学阶段的语言和言语学习主要乃至全部放在初中阶段,通过工具性来发挥人文性。语文试题加大基础知识的分量,强化识记内容的考核,减少过于拔高、超出课本的阅读测试,作文符合要求即可得高分。使通过这一水平考试者,完全具备进一步学习的基础,符合义务教育培养的目标、要求。题型上以填空、默写、解释等传统主观题为主,高中阶段的测试可以取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测试,诸如字音、字形、词语、病句、修辞之类,主要测试各种文体的阅读、写作能力和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通过人文性巩固工具性。高考试卷仅以阅读和写作两大板块构成。
       把口语交际等语文运用能力的测试和评价贯串于整个中小学阶段。初中(以及小学)语文测试设立听力和口语、交际试题,赋分要高。中考应定性为水平测试,由国家统一命题,凡考试通过者可颁发相关证书,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英语教学和考试方面的一些做法。高中实行自主招生,凡通过中考水平测试的考生均可申请高一级学校;高一级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或直接录取或加试某些科目,以强化特色。高考定性为选拔考试,由各省或各大学自主命题。国家不再制定考试大纲,各命题单位以教学大纲和自己的特色、培养目标自主命题。
       以上谈的初高中考试、教学体系是从宏观、理论的角度提出的,而非从个体层面上讲的。我们不仅要从初高中一体化的角度看问题,还要从每一学段内部考虑问题。彻底改变初高中测试序列不科学,每一学段测试方式单一片面,测试作用发挥有限的问题。大而言之,学校语文分为校内学业考试、毕业或升学考试。小而言之,分为语文诊断性考试、语文成绩考试、语文毕业考试、语文选拔性考试。这四种考试性质、作用不同,国家制定它们的规范要求,加强校本培训,使之构成层级分明、相互补充的科学体系。单元测试、期中期末测试、毕业升学测试以及口语表达测试,语文学习能力、心理测试等统一考虑,形成多样化、全面化、序列化、科学化的多维度、多层面的考试体系。初中、高中,口试、书面测试,语言、人文,形式、内容等等都纳入我们的视野。
       我们还应认识到,当前的中高考尤其是中考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仅仅靠考试体系的构建也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我们教师所做的就是寻求一条能够正确处理教学和测试关系的最优化路子。
       陈维贤,男,安徽阜阳一中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