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探索者]语文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作者:郭选红

《文学教育》 2006年 第20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知识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源泉是创新,人才资源优化的本质是创新,世界教育改革的焦点是创新,我国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创新。因此,我们语文教学必须承担起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责任,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推进语文素质教育,实现语文教学现代化。
       一、建构“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创新氛围。
       培养创新能力,首先应以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富有创造性的情境为土壤根基。但现实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中心主义和管理主义倾向,它严重地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语文教学中,最需要教师营造平等、民主、开放、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必须抛弃惟我独尊、一统天下的观念,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用伙伴的态度引导学生,诚恳地与他们进行交流。师生双方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只有当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对自己人格的尊重时,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信念才容易树立起来,创造的积极性才容易激发出来,无限发展的创造潜力才容易释放出来。例如《骆驼寻宝记》的教学,我安排学生围绕“人类应怎样治理精神沙漠”开展讨论;而在教学《海燕》一文时,我提出“在你的生活经历中,哪一种动物曾引起过你美好的回忆”的问题,让学生谈谈这种睹物生情的经历等等。在积极的思索和热烈的讨论中,学生的思维被激活,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想象空间得到扩展,创新精神的灵光时时闪烁在课堂之上。美国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只有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对课堂学习才有一种安全感,才敢于真实地表现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二、运用多媒体,开发智力,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多年来,教师仅凭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教师讲、学生听,形成一种传统。但是这种课堂教学往往把学生的思维空间限制在很小的范围内。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既注重“双基”教学,更强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能、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它能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不容易观察到的事物,用电教的手段充分显示出来,调动学生的视觉直观功能,为突破难点创造良好的氛围。例如:在教学《海滨仲夏夜》时,教师准备三幅描绘晚霞光彩变化三阶段的景色图,让学生通过看图画来感受海滨夕阳西下时的色彩和光亮随着夕阳逐渐西沉而出现的三个阶段的变化景象,使学生对没有感知过或根本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也能够具有清晰的表象。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想象傍晚时作者伫立海滨,翘首凝望所观察到的大海、霞光、天空、星星、灯光等种种景象。
       三、传授知识,挖掘创新因素。
       (一)、精心设计创新情境,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在语文教学中,我的做法就是精心设计创新情境,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把学生的好奇心激发起来。例如,在教学《七根火柴》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情境:假如有一座红军博物馆,你就是讲解员,在你负责的展台上摆放着七根火柴,请你根据课文内容,介绍七根火柴的来历。问题一提出,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马上被调动起来,有的竟跃跃欲试……精心设计创新情境,能使学生打开思维之门,很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收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增加知识积累,拓宽知识领域,丰富创新和创造思维背景。
       一般来说,创新是在旧知基础上的创新。一个人的知识面越广,其创新思维就越活跃,创造能力就越强。因此,增加知识积累,尽可能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绝不可只局限于语文学科本身,应把学生的视野引向更广阔的领域,例如天文的、历史的、地理的、生物的等等,为创新和创造思维构建广阔的知识背景。
       (三)、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形式的联想、想象,拓宽思维空间。
       联想、想象是创新和创造之源,任何创造性活动都离不开联想和想象,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不断地有所创见。语文教材,特别是其中的文学作品,尤其具有形象性、表意性、灵活性,它本身就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和丰富的联想内容。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思维的多向展示,促使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地思考问题,以求得多种设想、方案或结论,尽力避免思维定势的形成。如教《竞选州长》,可让学生设想:“假如我不退出竞选,结局会怎样?”并要求学生发挥想象续写出不同的结尾。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联想、想象,灵活地填补课文内容,大胆地延伸课文内容,合理的再造课文内容,就能充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四、指导学生观察、质疑、积累,培养想象能力,探究新知识。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和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思考过程,启发学生多方面思维来寻求正确的结论,引导学生对信息自主地加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我们要从思想上引导学生树立“异想天开”“敢为人先”的思想,运用求异思维,不依常轨,不受传统方式的束缚,敢于寻求变异,从而引发新的思想,新的见解。如《变色龙》中奥楚篾洛夫这一人物语言多变,可进行同中求异的分析。也可以是不同文章之间主题思想、社会背景、人物形象的比较。通过比较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活跃了他们的思维,提高了阅读分析能力,让他们从感知到理解,克服思维定式、发展求异思维,让学生在自读、自省、自练中启发、领悟、提高。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这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时代赋予的责任。只要教师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多给学生一些引导,多给一些思考的时间,多提供一些展示能力的机会,鼓励学生向深山“探宝”,品尝创新的甜美,学生的创新意识才会增强,创造性思维能力才会得到提高,才能实现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美好理想!
       郭选红,教师,现居甘肃通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