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研究者]简·爱的性格:反抗与独立
作者:王诗桥 宋先玲

《文学教育》 2006年 第20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简·爱》是19世纪英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发表于1847年,作品刻画了一位出身低微却具有强烈反抗与独立意识的不朽女性形象,作品在其发表时便轰动了英国乃至世界文坛,而作家本人也因此而享誉世界。
       《简·爱》叙述的是一位“身材矮小,相貌平平”的平凡孤女的生命历程。作品的主人公——简·爱出身低微,饱尝生活艰辛,但却在曲折而苦难的生命历程中形成了足以名垂青史、光耀千秋的光辉性格,即坚定而顽强的反抗与独立意识。当我们从她的生命历程中,感悟出其非凡的气质,坚强的意志甚至于渗透于骨髓之中的那种反抗与独立意识的时候,我们可以不为她那略带苦难的经历痛心疾首,略表同情,并借此聊以慰藉,但我们却不能不为她那种执着而坚定的信念而震憾,不得不为她在面对生活的不平、在绝对服从与绝对反抗中做出的绝然选择而赞叹惊呼——“猛士”,“勇敢反抗不平的猛士”!可以说,面对生活的不公、不正及不平,为了自由、平等及作为人的最起码的“活着”的权利,简·爱义无返顾地做出“勇敢地反抗”并“狠狠回击”,这是贯穿简·爱生命始终的性格核心。正因为如此,简·爱说:“当我们无缘无故地挨打的时候,我们应该回击,狠狠地回击。教训教训打我们的那个人。叫他永远不敢这样打人。”无疑,如此话语与其说是她对那些“无缘无故打人”的人的无意警告,倒不如说是她面对挨打而自觉地选择反抗的战斗宣言。我们正是从中看到了简·爱的伟大力量。
       简·爱具有强烈的反抗性格与独立意识,但这种性格与意识不是先天就有的,也不是孤立、静止的,而是在她曲折而苦难的生命历程中经历了由形成、发展到成熟,由自发、无意识的反抗到自觉、有意识地追求的全过程。作品中简·爱的一生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在里德舅妈家的生活,二是在劳渥德学校里的生活,三是在桑菲尔德与罗切斯特的爱情生活,四是离开罗切斯特后与圣约翰的生活。简·爱的性格便是在特定的环境中形成、发展并确定下来的。
       在里德舅妈家十年的生活,是简·爱反抗性格形成的最初土壤。十岁的简·爱是一个孤儿,寄养在舅妈里德太太家里,因其寄人篱下,又无亲人,因而受尽了百般凌辱。小姐的傲慢、舅妈的恶意、少爷的专横、仆人的偏见,在她幼小的心灵上打下了深深的印迹。俗话说,压迫愈深,反抗愈烈。长期的欺辱与压迫没有使她在精神上屈服,反而滋生了她精神上反叛的萌芽。面对少爷约翰的无理殴打,她奋力还击,并敢于骂他“又可恶又残酷”、“像个杀人犯”、“是个虐待奴隶的人”、“像罗马的皇帝”……她也敢于当面斥责向来惧怕的舅妈里德太太:“别人以为你是好人,可你坏,你狠心,你才会骗人呢……要是有人问我,我怎样爱你,你又怎样对待我,我就说我一想起你就恶心,你对我残酷到了可耻的地步……我永远不再叫你舅妈。”简·爱敢于揭露谎言与伪善,面对压迫公然反抗,发出仇恨的怒火,显然这是她在受尽无情的折磨与摧残又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所做的勇敢而大胆的回击。此时,简·爱的这种反抗、回击是积极的,却也是无意识的,她的反抗、回击只是出于生存和自卫意识,即当生命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并且在忍无可忍的时候,她出于本能的要求去维护自己生命中哪怕是微薄的权利。这种自发而无意识的反抗,其矛头也仅仅是伤害自己的直接对象而已。
       简·爱与自私狠心的里德太太发生了冲突,这使简·爱及里德太太都无法接受,里德太太唯一的办法就是摆脱她。于是简·爱被送进了慈善学校孤儿院。在慈善学校的八年里,面对表面上是慈善机构实际上是人间地狱的黑暗环境,面对摧残、压制真、善、美的一切恶势力,简·爱表现出了极度的仇恨与鄙视,这正是她反抗性格的发展及曲折显露。尽管作者在此直接描写简·爱的笔墨不多,但作者却刻画并形成了与之鲜明对照的另一个典型——海伦·彭斯,并由此衬托出了简·爱光彩夺目的反抗性格。彭斯深受宗教的毒害,她相信以德报怨,信仰《新约》上的说教:“爱你们的仇敌,诅咒你们的,要为他们祝福。”她毕恭毕敬心甘情愿的让一位老师狠打而不流一滴眼泪。无疑,面对不公平的待遇,彭斯想的是忍耐、顺从。而简·爱想到的却是反抗:“假如她用那条子打我,我就要从她手里把它夺过来,并且当面折断它……”她决心“狠狠回击”那“无缘无故打人”的人,“不公平惩罚我的人,我一定要反抗。”这不仅表现了当时英国下层妇女在宗教统治下受到的屈辱的深厚,而且表现出简·爱不向环境、命运相妥协,敢于反抗斗争,争取做人权利的精神。显然在这里,简·爱反抗的对象不再只是冲突的直接面对者,而且指向了一切恶势力,甚至是“神圣”的宗教。简·爱反抗的是一个天地更为广阔的环境。这也标志着简·爱反抗与独立性格的真正成熟。
       结束了孤儿院的生活,简·爱来到了罗切斯特的庄园——桑菲里德做家庭教师,开始了一段崭新生活的历程。在这里简·爱的反抗性格进一步发展并趋向成熟。如果我们说在此之前,简·爱的反抗回击是对生活的不平、现实黑暗的否定抗争的话,那么她在桑菲里德的生活则是从高层次上对生命中自由、平等的追求。
       爱情是个人性格的集中体现。在此,简·爱的反抗性格在她与罗切斯特的爱情故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显然,这里的爱情故事没有丝毫浪漫的情调,有的只是简·爱对自由、平等及人的尊严的理性追求。简·爱乐意与罗切斯特交往并去爱他,只是因为她感觉到他们“站在上帝面前是平等的”。罗切斯特能平等待人,所以简·爱觉得“他的态度随便,使我没有痛苦地约束。他那正直、诚心对我友谊的坦白,使我想接近他。”简·爱在与罗切斯特的交往中,深知自己出身卑微,地位低下,然而她始终保持自己做人的尊严,不卑不亢。即使与知心爱人在一起,简·爱也从未放弃自己的反抗精神和斗争精神。
       当罗切斯特认为他有权力耍点主人威风,可以要求简·爱跟他谈谈话以使他“散散心”时,简·爱却直言不讳地说:“我想先生,光凭你的年龄比我大,或者见的世面比我多,你是没有权力来命令我的,你是否有权自称优越,那要看你怎样利用你的岁月和经历了。”简·爱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的地位低下而去取悦主人。在粗暴、自称优越的主人面前从未感到惶惶然不知所措,简·爱所追求的爱情本身就具有大胆的平等宣言的性质,她不仅要维护自己的名誉,而且要维护自己的独立。所以当她误认为罗切斯特会娶英格兰小姐时,她怒气冲冲地喊出“我的灵魂跟你一样……”、“我们是平等的”这震撼人心的话语。当她发现自己所爱的罗切斯特有妻子并且正活着时,她痛下决心,毅然出走,宁可做一个独立、平等的流浪儿,也决不沦为罗切斯特的情妇。简·爱最终离开了桑菲尔德,在维护尊严与甘受侮辱之间,她选择了尊严。至此她的反抗性与独立性发展到了顶点,令人可敬可佩。
       拒绝圣约翰的求婚,也是简·爱反抗与独立性格的体现。尽管在与圣约翰的交往中,简·爱的反抗锋芒有所减弱,但是当简·爱意识到嫁给圣约翰违背自己做人的原则时,她毫不犹豫加以反驳:“作为他的妻子,就老是守在他的身边,总是受限制,总是受到阻挠……被迫把我的天性压得低低的,迫使它在心里燃烧而不发出一声叫喊,这将是无法忍受的。”简·爱追求的是平等的爱情婚姻。而在圣约翰那里,她看到的是冷酷无情的利己打算,所以简·爱又在罗切斯特炽热的爱的感召中,回到了罗切斯特的身边,以平等的身份嫁给了罗切斯特。简·爱否定并离开圣约翰,维护了自己最终的一份完美。因而,简·爱的反抗是自始至终的,简·爱的反抗精神所产生的震憾力量是伟大的,也是永恒的。
       简·爱是一个崭新的具有强烈反抗与独立意识的光辉艺术形象。她不仅属于产生她的那个特定时代,同时也属于当时乃至她以后的整个世界。
       简·爱是产生她的那个特定时代里被压迫、被侮辱妇女的典型代表。她的贫困无权的社会地位,漂泊无靠的生活,痛苦的不幸遭遇,是19世纪英国劳苦群众苦难生活的真实反映。在当时妇女享受不到最基本的政治、教育、感情和物质权力的情况下,简·爱为争取自己作为妇女的自由与平等,敢于斗争并揭露和抨击那个压抑妇女个性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无疑成为了女性觉醒的先声。
       简·爱自当是不朽的。作者通过简·爱的前半生,再现了她生活的时代尤其是当时的英国社会现实,使我们认识到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残酷的剥削、压迫及金钱万能的本质。同时作品中提出的如男女平等、妇女解放等诸多问题,即使在今天,仍有深刻的时代意义。
       《简·爱》及简·爱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王诗桥,宋先玲,教师,现居湖北保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