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导写者]立意创新的环节与技法
作者:杨中明

《文学教育》 2006年 第19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作文“喜新厌旧”,作文立意自然也不例外。立意新颖是衡量文章优秀的一个重要标准。如果一篇文章,一部作品,重弹前人的老调,重走别人的老路,提不出什么新见解,说不上给人新的启示,那么,即使文笔很优美,怕鲜有读者。茅盾先生说:“自家觉得写了出来时大概仍是‘老调’,还不如不写。”因此,立意创新应是写作者“求而不舍”的追求目标。
       要做到作文立意新颖,就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不能贪图省事,不肯动老筋,随便将已知的立意套用了事,而应力求跳出陈套创新意,应有“别出心裁”,确立与众不同主题的决心和信心。
       2、把握时代精神,在不违背准确、正确的原则下,描述新事物,阐述新观念,介绍新知识。
       3、“异想天开”,立意时不拘于一个主题而多开异想,并注意随手将这些“异想”记录下来,然后将“异想”的立意进行比较,选出新颖合理的。
       4、深入一步,在一般立意的基础上再“顺向”挖掘一下,写出别人还没有写的题材和见解。如赞美老师关心教育学生只能算是一般构思,而如果写成老师不仅关心教育学生,还关心帮助学生家长,那就比较新颖了。
       5、改旧为新,就是对自己已知的立意或说法加以改造,赋予它们新的内容和涵义,让它们更接近新观点、新认识。如中华民族历来提倡的“尊重父母”无疑是对的,但我们现在的“尊重”与古人对父母的唯唯诺诺显然不同,我们认为,用恰当的方式真诚地指出父母的不足也是“尊重父母”的表现之一。
       作文立意的创新,说到底是思维的创新。因此,要做到立意的新颖,就必须要有求异思维的习惯与品质,用这种思维方式去立意,叫做“求异法”,它主要有以下几种:
       1、反弹琵琶(亦称为逆向立意)。用熟悉的眼光研究熟悉的事物,常常并无发现;用陌生的眼光去研究熟悉的事物,常常会有新的突破。对于已有定论或正向思维、写不出新意的文章,可以“琵琶反弹”,别出心裁,从原观点的相反方向去思索去实践,从而提出有独到见解的新观点,这不失为蹊径独辟的明智之举。如竹,我们常称赞其坚贞虚心,但可以批评它腹中空空,不学无术,难就栋梁之材;雪,是春天的使者,是纯洁的象征,但又可以看成是粉饰太平,掩盖肮脏和罪恶的黑手。反弹琵琶是对定向思维的一种挑战,本身带有极大的诱惑,往往会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启示作用大。
       2、老树新花(亦称为旧意翻新)。古人或我们的前辈,从生活实践中总结出许多有益的经验和启示,对我们有一定的借鉴和教育意义,但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观念的更新,这些旧经验旧观念往往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或不全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改造旧观念——去其糟粕,留其精华,赋予其新的内涵。这种翻造的观点,不一定与原观点是对立的,可以是原观点的深化,原观点的再创造。例如,谈钉子精神,若再论其“钻劲、挤劲”,自然就落入窠臼,若据其形状和受力特点,突出其坚韧不拔、百折不回地朝着既定目标奋勇前进的精神,或反其意用之:为达到目的借他人之手逞自己的私利,就显出新颖。再如,给别人提意见时“言者无罪”,我们可以发展一步:言者不但无罪,还应得到嘉奖;“弟子不必不如师”可以发挥为:弟子必须超过老师,社会才能得以进步。
       3、一事多解(亦称为多角度立意)。同一事物、事理,从一个角度看有一定的道理,如果换个角度看,也可能同样是有道理有意义的。如同样的夕阳、黄昏,李商隐认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朱自清翻为“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而叶剑英赋予“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再如一般人从牵牛花靠“攀附”才向上的特点来批评攀附心理,但如果以牵牛花比喻身遭不幸的残疾人,表现他们虽柔弱(病残),却不甘寂寞,仍蓬勃向上的精神,自然会成为令人耳目一新的好文章。
       需要指出的是,“真理再往前迈一步就会成为谬误”。立意的创新必须以立意的正确为原则和前提,不能刻意求新而“过了头”,以致出现“奇谈怪议”之类的偏颇,甚至是偏激的“意”,这样反倒连立意的基本要求都达不到了,自然会得不偿失。
       杨中明,教师,现居安徽枞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