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探索者]激活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
作者:王 建

《文学教育》 2006年 第18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众所周知,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语文教学离不开情感体验——感动。它是文本与教师、学生的生活体验撞击出的火花。感动是一种深化的情感体验,是一种较为强烈的心动感觉,是互动的双向结果,更是一种由外而内的或由内而外的情感表现。只有拥有感动的语文课堂才是生动活泼的,也只有拥有感动的语文教学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
       在新课程标准倡导教学的互动理念里,有“改变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这就为语文的课堂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深入探究和实践互动的教学过程中,感动就显示其不可忽视的作用。因为感动,教学就不再是单纯的工作任务,而是一种真实的生命体验,是一种人生价值的实现;因为感动,知识不再是枯燥的说教,而是点燃心灵的火花;也因为感动,课堂不再是监狱般的牢笼,而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乐园。感动来自于互动,互动必然滋生感动。感动让老师更加热爱教学,更愿倾注心血和汗水;感动也让学生兴趣盎然,更加热爱和珍惜学习与生活的时光。
       那么,怎样使感动发挥作用,又怎样让感动来达到语文教学的目标呢?
       一、建立教学环境,开发感动情感。
       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为语文教师提供了一个新的课程环境,是教师的需要,更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
       大家都知道,语文学科的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一性质决定了语文的功能和作用。语文课程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建立新的语文课堂教学环境,目的是改变传统语文教学的束缚,还语文教学本身的开放性,拓展语文教学的空间,增加广大师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这样,教学中的多样性就给语文的教学带来了更多的实践和思考。
       而感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情感体验,是文本与教师、学生的生活体验撞击出的火花。那么,在语文教学中,重视感动情感的开发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就老师而言,感动是取得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一个冷漠、毫无激情的教师,他的教学必定是枯燥无味的。而激情源于感动,开发感动情感是形成教师课堂教学激情的重要因素。
       审视语文教学的过程,感动主要有以下的几个方面:
       1.文本的精彩处。
       新课程理念是改变过去“教教材”的做法,语文课程是用教材教语文,不是教语文教材。教材不是圣旨,而是教学的参考。教材不是废纸,而是教学的辅导。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材真正地为教学服务。在这种前提下,教师对教材的研究与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语文课堂教学的根本是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所以,语文教师必须根据自身的感悟认真挖掘可种植的感动因素。而教材的感动因素往往源于文本的精彩处,它是文本与师生最密切的结合点。只要教师紧紧扣住这一点深入教学,感动便会如约而至。如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精彩处就在儿童喜欢玩乐的天性上。因为喜玩,所以百草园有无限的乐趣;因为好乐,所以三味书屋的教学才枯燥无味。有了这些领悟,对把握整篇文章就有了体验的基础,从而更好理解主题。
       2.老师的导语。
       有一定教学经验的老师都懂得导语的作用。好的导语能够紧紧扣住教材。教师的激情导入,不仅调动了自身的情感,同时,也引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无疑为成功的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然,教师的导语应在“导”上下功夫,精辟而实用,发挥“导航标”的作用。
       3.学生真实的理解和精彩的发言。
       在用文本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强调了结合生活经验,去思考和回答问题,就能释放师生的个性。新课改强调了课程的生成性,这就确定了课堂教学中的个性。而在有个性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就会对文本有了自己的理解。这种理解必定会推波助澜,让师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同时又为课堂教学的沟通提供了平台。
       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处处留心,善于倾听,学生真实的理解和精彩的发言就会让你吃惊、使你感动。如果你能把你的感动传递给学生,并用激情的语言引导学生的进一步感悟,课堂无疑将会更加精彩。
       4.学生朴实的体验和纯真的情感释放。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有对生活的不同感受,他们的体验是最朴实的。在生活的体验中,他们也有情感的积淀。善于调动学生的体验及情感的积淀进行教学,就能构建文本与师生真诚的对话,就能采掘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就能建设开放的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这样,语文的课堂教学就与现实生活的语文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了。而在用文本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只要教师能对此有一个充分的认识,那么,在感动于学生朴实的体验和纯真的情感释放时,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也就成型了。
       5.课后的反思。
       在课后的反思中,教师往往有两种情感的体验:一是成功的愉悦和享受,一是失败的懊丧和遗憾。“教师的教学是在不断的实践中成熟的。”当回想起课堂精彩的片段或尴尬与遗憾时,我们无不为自己的表现与学生的言行感动。这种感动将引领老师更深入体验教学的甘苦,也将使教师自身不断地走向成熟。
       显然,教师如果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行为,记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得失感想,就能不断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二、注重互动的教学,让感动发挥作用。
       语文教师在深入挖掘文本因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感动”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就可以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不少教学专家主张教学要知、情、意相结合。事实上,学生个体的主动参与和学生群体的积极互动是使课堂生动活泼的重要条件。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能够恰当地组织课堂活动,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进行尝试,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大胆说出自己的感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而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不仅可以得到教师的指导,还能与同桌互相讨论、互相启发,这就容易形成文本与师生间、文本与学生间的交流,实现课堂上多样的信息传递;学生在具体的、有内容的语文课堂环境中,容易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有所认识、有所创造,能够让学生体验到更多的学习乐趣,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当老师的感动与学生的感动产生契合时,就有了师生的同感。而利用同感就可开启学生的心灵,唤起学生的行为动机。这样,过去那种呆板单调的课堂就可以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改变。师生就可在“共享”中“共进”,实现“教学相长”。
       三、关注感动情感,让学生在学习中积淀和发展。
       充分利用老师和文本的感动因素调动学生的感动,发挥感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这是课改中语文教学既要注重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又注重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同时,也是实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有效途径。
       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如果能充分利用自身和文本的感动因素,那就会在师生、生生的双向互动中产生一些真诚的感动。如读到“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时,会产生对旷达胸襟的感动;在读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时,会产生对文字所描绘的盎然生机的感动;在读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时,会产生对慈母的感动;在读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时,会有一种坦然豁达的感动;在读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时,会产生对劳动人民的感动;在读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时,会产生对作者刚毅品格的感动;在读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时,会产生对友人的感动;在读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时,会产生对英雄的感动……
       这些朴素而真诚的感动在师生间涌动,在互动交流中将会得到尽情地发挥,也会在互动交流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感动始终是一种自然的情感流露和表白,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是心灵的滋补剂,是一种有益的洗濯和陶冶。在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感动就达到了既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又注重了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就能让学生的学习在感动中积淀和发展。
       正是基于此,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才那么耀眼,师生之间的感动才那么富有意义,而这些应归功于精深而博大的民族文化的积淀。让我们努力,真真切切地在实践中探索和总结:在教师的引领中得到感动;在文本阅读中寻找感动;在交流与沟通中体验感动;在反复训练中学习感动;最终让学生学会用语言表达感动。
       王建,教师,现居江苏邳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