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研究者]论路遥作品的平民意识
作者:金明利

《文学教育》 2006年 第18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末期,可以说是“五四”运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又一重要的历史转型期,是社会主义中国在胜利后的危机和痛苦中开辟着新的希望的时期。在这一特殊的时期中,路遥坚持现实主义创作风格,写出了反映现实的短篇和中篇小说,如《青松与小红花》、《惊心动魄的一幕》、《人生》等,在1983年后,他又创作了全景式展现当代城乡社会生活,展示普通人命运和心理历程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路遥作为这一时期普通劳动人民的代言人,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现实的生活特征,可以说,具有强烈的平民意识。在这特别说明一下,社会主义社会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制度,在人民内部虽然没有贵贱之别,可仍存在社会分工的不同,种种差别还存在,因而,“平民意识”可被借用来同“特权意识”、“精英意识”、“等级观念”以及其他脱离普通劳动者的观念和意识相比较而存在。况且,当我们将“平民意识”和路遥作品中饱含的
       对普通劳动者的关心和深挚的热爱联系在一起谈的时候,就是很有必要的了。
       一
       路遥的作品取材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正在发展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他用平实而又富含深蕴的笔调叙写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他的作品当然具有强烈的平民意识。
       路遥为了使自己的创作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生活和社会心理的真实记录,写出普通人的烦恼和欢乐,关心普通人的命运和追求,就身体力行,深入生活底层,深入普通老百姓生活,实地考察,从生活和个人体验出发,进行创作。当然,他本来是出生在农村,成长在农村,也为他成为一位“农民作家”打下基础。他曾说:“如果我没有困难时期在学校的那段生活体验,我就不可能进行《在困难的日子里》的创作;如果我没有从农村到城市这样的生活经历,和这个经历过程中的各种体验,我也不可能写出《人生》。”[1]他为了写《平凡的世界》就以自己的家乡作为点,细致观察分析,并在几年中几乎走遍了延安、榆林两个陕北地区的所有县、市进行访问、调查;为了熟悉矿工生活,他兼任矿物局的宣传部长,在工地上和普通人一样劳动,观察和体验矿工生活。路遥是踏踏实实以普通人的身份去生活,他也从生活中的那些普通人中,发现了浑身闪着希望之光的孙少安、孙少平、田晓霞等,发现了充满柔情爱心的田润叶、兰香等,也发现了奸懒憨野的王满银和其他各形各色的人。他作品中的人物,无论主次,可以说都是从生活中来。作者也说:“我本身就是农民的儿子,我在农村长大,所以我对农民像刘巧珍、德顺爷爷这样的人有一种深切的感情,我把他们当作我的父辈和兄弟姊妹一样。”[2]在《平凡的世界》中,这样的父辈和兄弟姊妹大量出现。
       路遥勇敢面对现实,主动参与现实,平实地叙写现实,展现一个时代的普通人们的生活。作者用苦涩滞重、又土又硬的文句写农村贫困的环境、日常的事、人们不大关注的奋斗和追求等。人们渴望了解这些,人们喜爱这些作品。当我们读到《痛苦》中农村青年高大年所受的打击和他的奋发、成功,《人生》中高加林追求中的浮躁和矛盾,《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酸楚“初恋”、田润叶九转回肠的追求和无尽失落,田福军的恤民情等,会感觉到仿佛是在读生活,读自己。因为人们会从这些作品中的人物身上发现这时的自己,他们将引导自己(读者)去深深思考自己,思考自己的未来生活。
       二
       路遥几乎所有的作品,都从人民,特别是从普通劳动者的视角和立场出发,表现他们的痛苦和欢乐,反映他们的愿望和心声,歌颂他们在艰辛的生存状态中展现出来的奋斗精神美。
       《惊心动魄的一幕》中的县委书记马延雄,在动乱年代身处逆境时首先想到的是群众,并以不惜牺牲个人生命的壮举,换取群众的生命。《不会作诗的人》中党委书记首先不愿附和“四人帮”的极左路线,在被贬为小酱油厂长后,他从人民利益出发,解决了全镇人吃酱油难的问题。《你怎么想不到》中的郑小芳,大学毕业后本可留在省会工作,但她却不忘家乡人民的期望,毅然回到条件艰苦的毛鸟素沙漠。《痛苦》表现了一个农村青年大年由热恋到失恋到发奋成功的经历,《在困难的日子里》歌颂了“困难时期”马建强在饥饿中奋斗的精神。
       《人生》、《月夜静悄悄》、《平凡的世界》比以上作品在表现普通劳动者生活、思想等方面更有深度,它们直接触及了城乡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差别,以及分配不公和特权思想等。作者正是将高加林、大牛、孙少平、孙少安等青年当作与特权势力相对立的平头百姓的代表来表现的。在《人生》和《月夜静悄悄》中同有一个高明楼,他们利用职权和社会关系,在贫穷的农村盖起高墙大院,吃肉请客,子女优先安排在乡村小学,还走后门送他们招工进城。《平凡的世界》中的田福堂,掌握双水村的大权,不出工而得分总比别人多,也是享受着“特殊待遇”的特殊人物。作品中的这些特权势力,更能突出表现“平民”劳动者的奋斗不屈的精神,有利于表达他们的愿望和思想。虽然高加林、马建强、孙少安等青年身上也有种种弱点,但他们却是普通人中的优秀者,他们具有共同的优点:好学上进,能吃苦耐劳,素质良好,才能卓越,有理想,有抱负。他们也因而常受到条件优越,德才兼备的女性的青睐。而且在与她们的交往中,不自卑也不气馁,表现出了独立自主意识和人格尊严。这些作品中的主人公,为当代青年提供了一种形象:不管生活发生怎样的变化,作为年青人,都应该保持不断追求奋斗的精神。他们的形象会回映到生活中,对青年们的奋斗人生作相应的指引。如读到高加林,我们会想到:如果社会给他提供一个合情合理的环境,如果他努力克服自身的弱点,增强社会责任感,他将成为我们时代所需要的富有创造力的真正强者。《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安、孙少平、兰香和田晓霞等青年一代身上都闪现着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的精神光彩,给人以无比的信心和力量,激励人们勇敢地追求、创造,去实现美好的理想和人生价值。路遥的作品就是这样:真实地描绘普通人的平凡生活,让他们在体味现实生活的同时,去思索、憧憬美好的未来。
       路遥作品不但表达着有活力、有追求的年青一代的心声、愿望,还表达着生活底层最普通的中、老年农民的愿望。《平凡的世界》中,孙玉厚值得提起。当王满银犯事劳教后,田润顺领着孙少安找二爸说情,田主任听说少安是少平的哥哥,便随口说了句:“噢,平平安安!这孙玉厚还会起名字哩!”[3]读到此处想想孙玉厚,我们不得不有一种酸楚苦涩的滋味。在孙玉厚为少安的婚事到金俊海家借钱时,道出了他朴实老农民的苦恼和渴望:“庄稼人啊,什么时候才能有个改变呢?唉,如果就按现在……这光景还会一年不如一年!”[4]老实巴交的孙玉厚尝尽了贫困动乱的苦果,他无时无刻不在期待着平平安安的生活,而这只是求生存、求温饱的普通农民的最低需求。但在社会面前,在历史面前,这也是奢望,田润叶说过的“可他们家现在一点也不平安”正反映了当时底层劳动人民生活的现实。“什么时候才能过上几天轻松日子?”这何不是缺少平静安乐生活的所有中国人的心声呢?人们在苦难中思索着,在苦难中渴望着。
       正如路遥所说:“……我对中国农民的命运充满了焦灼的关切之情。我更多有关注他们在新生活过程中的艰辛与痛苦,而不仅仅是到达彼岸后的大欢乐。”[5]他创作的方法是现实地表现生活,创作的目的是服务于现实的活人生,让人们认识自己的力量、价值及局限,表明他对普通老百姓命运的关心和深挚的热爱。
       三
       路遥是带着对农民的理解、尊敬和热爱之情写中国农民的。在《平凡的世界》讨论会上,他说:“在生活中还是平凡的人、普通的人最多,我写这部长篇的最基本想法,就是写普通人……我是带着深挚的感情来写农民的。”[6]他的作品中处处饱含着这样的感情。在《平凡的世界》第五十二章,作者借孙少平的口说:“这黄土地上养育出来的人,尽管穿戴土俗,文化粗浅,但精人能人如同天上的星星一样稠密。在这个世界里,自有另一种复杂,另一种智慧,另一种哲学的深奥,另一种行为的伟大。”对农民的深情不仅表现在主人公内心的表白中,还表现在作品中刻画出的人物形象上,展现出的人物个性上。他作品中的农民,无论老小、丑俊、男女、穷富、领导者或被领导者等,都闪现着诱人的个性光彩。
       对于《人生》中的高加林,人们褒贬不一,但有一点是趋向肯定的,就是他为实现自身理想和价值所表现出来的积极顽强的奋斗精神。他回乡当民办教师时,以勤奋好学、多才多艺成为全公社拔尖的教师,他在那里曾是一个很受尊重的角色;当他重新成为农民时,在多年污秽的吃水井里撒下漂白粉,搞了一场“卫生革命”;即使是春风得意的在县城工作时,他仍以英雄般的献身精神投入抗灾第一线,发出一篇又一篇新闻报道。可以看出,高加林的奋斗精神和他对现代文明的向往交汇在一起,闪烁着烂灿的光彩。
       与浮躁、盲目的高加林相比,《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安、孙少平显得更有理性、成熟而稳重,显得更有希望。孙少安自少年就有展现自我、肯定自我价值的意识。他十三岁撑起家庭重担;在集体中,他各项劳动都是好手;在农村急待改革时,他又带领村民率先签合同分地。他充满自信,有强悍的吃苦精神,得到了村中精能人的尊重,让领导人田福堂觉出了威胁。虽说他也有一些弱点,如有点钱后就想买名誉,去投资电视剧拍摄,慢慢学会了耍奸商手段。而他在作品中仍以八十年代初期有头脑、能吃苦、靠双手劳动致富的先进农民的代表出现的。
       孙少平更注重自己选择生活之路,“他渴望到陌生的世界去!他读过不少书,脑子中保持着许多想象中的环境”。[7]他倔强、宽容仁爱、自立自尊、勇于进取;他受到像田晓霞这样卓越的年青女性的青睐,也被惠英嫂这样的贫苦的普通女人所喜爱;他所到之处的人们,都会对他投来钦佩的目光。孙少平充满青春的激情、浪漫,可他时时让自己的思想、行为回到普通人的层次。他用血汗和智慧体现着自身的价值,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跻身现代文明的青年奋斗者的代表。
       路遥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也很突出。如郑小芳、刘巧珍、贺秀莲、田润叶等,她们温和、善良,具有牺牲精神,在这儿就重点看以下几个普通又朴实的女性。
       贺秀莲不收任何彩礼嫁给心爱的男人孙少安,勤劳持家,并坚强地对待外来压力,心中不曾有自己。在他与丈夫的冲突中没有一次是纯为自己,甚至挨打还是让少安吃饱,最后却因长年劳累得了肺癌。田润叶在她丈夫出事前后有很大的变化,之前自己的内心总无法接受他,可从没有提出离婚,之后她对人性、人情和人的善良进行思考,担负起了妻子的责任,让李向前体会到了肢体完整时没有体会到的爱。少平的妹妹兰香对奶奶照顾尽致,小时候就每天和少平到野地里拔带露珠的青草叶,将露水淋在奶奶长年疼痛的眼睛上,让奶奶舒服。在王满银劳改,全家一派慌乱时,她知道自己帮不了什么忙,不经人指派,悄悄地去喂猪。这些也表现了少年女性的勤劳、善良、温情和知事明理。这些女性具有中国妇女的优良品德,美好性格。
       作品中的特权势力也得到了理解和尊重。双水村的领导人田福堂精明强干,威风八面,后来他觉到了孙少安带来的威胁,在实行责任制后,心灰意冷,不得不下地干活。可他并不因身体不行而连累儿女,这种同命运搏斗的意志使人们的情感发生了变化,我们尊重他的人格意志。即使是恶贯王满银也得到了理解,当他醒悟后,便真的开始依恋起这个家,整天跟在他心爱的女人兰花后面。
       作者在写人物时,心里是带着欣赏,带着关心,带着理解和尊敬之情的,他作品中的人物,无论美丑,都是宝贝,他们都具有独特的个性魅力。我们在生活中能找到他们,我们在心里能够理解他们,我们在感情上热爱他们——这些普通的劳动者。
       注释:
       [1][2]路遥《“答延河”编辑部问》
       [3]《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第十四章
       [4]《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第三十章
       [5]路遥《早晨从中午开始》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
       [6]《小说评论》1987年第2期
       [7]《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四十二章
       参考文献:
       ①李若迟《假如黄河和长江交汇在一起奔流——评路遥和他的〈平凡的世界〉》 延安大学学报 1987年第4期
       ②秋乡《路遥和〈平凡的世界〉》陕西日报
       ③李星《在现实主义的道路上——路遥论》
       金明利,女,教师,现居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