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文章写法]给作文插上飞翔的双翼
作者:池蓉华

《文学教育》 2006年 第17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作文需要想象和联想。想象和联想是能够让学生在作文时激发创新思维、新颖构思、斑斓文采的有效方法,是作文飞翔的双翼。
       想象和联想能力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创新教育的口号,明确指出:推进素质教育最主要的是创新教育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1999年高考作文命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就为考生铺设了一个创新能力展示的舞台。这年的高考作文异彩纷呈,佳作迭出,考生们各具个性的智慧火花的闪耀跳动,也证明了命题是成功的。2000年《答案是丰富多彩的》、2001年《诚信》、2002年《心灵的选择》、2003年《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2004年《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2005年《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这些高考作文命题更鲜明地体现了创造精神的培养,突出了写作技能本身的考查,更注重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征。
       回顾这些年高考命题的发展思路,结合当前作文教学改革的发展势态,我们认为今后的高考作文命题,将更加注重对考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的考查,作文的题目将更加灵活,给考生提供的思维空间将更大。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而想象和联想训练则是培养发散性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在教学中,本人根据教材的特点和要求,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一点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联想性想象
       联想性想象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归纳教材中对于想象手法的运用特点,要引导学生领会想象内涵,随同教材展开想象,提高阅读效果,吸收想象精华。因此,我们就要认真钻研教材,选准选好想象的“触发点”。训练时,以引导审题、点题为目的,不展开叙述。这一步训练步骤如下:
       1、复习课文有关知识
       “出水很高”的荷叶→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
       密密层层的大荷叶→铜墙铁壁
       粉色荷花箭→哨兵
       ↗雪夜之灯
       古希腊、古欧洲的灯
       ↘友人遇见的灯
       以上主要是把握课文中运用想象和联想时其触发点和想象物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如《荷塘月色》中把“荷叶的风姿”比做“亭亭的舞女的裙”,以此为触发点触发学生想象,因裙与荷叶形状相似,“亭亭”是高颀的样子,又与“出水很高”相配。让学生感受“出水很高”的荷叶的风姿,还能让学生感受到荷叶的动态美。“袅娜”写荷花饱满盛开状,“羞涩”写荷花含苞待放。这两个词本是用来描写女子的娇美姿态、神情的,现在用来写荷花,赋予荷花以生命活力和感情,激发同学们想象荷花的神韵。《荷花淀》中把“密密层层的大荷叶”比作“铜墙铁壁”,以此为触发点触发学生想象,不仅可以对密密层层的荷叶的神态、气势加深认识,而且能自然地联想到当年革命战士的英雄气概和人民群众的抗敌斗志,从这个比喻出发想象开去,对为写荷叶的思想精神埋伏笔的细微之处就有更深的体会。而《灯》这篇文章中围绕“灯”进行的发散性联想,更是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灯”的象征意义得到启发,有的学生联想到自己人生路上的引路人——父母、老师、朋友,有的学生联想到人人都应该拥有的心中的灯——理想和信念,而有的学生则联想到能驱散黑暗、让污垢无处藏身的明灯——道德。这种复习归纳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文章中想象和联想手法的运用有直观的感受。
       2、模仿训练
        这一步主要是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存和生活经验,发展他们的想象能力。
       想象力的发展须凭借感知过的种种材料,因为感性知识是想象的基础,感性知识越丰富,想象力越强,反之,脑中空荡荡的,即使有触发点,脑中也难以形成生动、丰富的图象。就想象的内容来说,它渗透在观察对象的各方面,构成对物的想象、景的想象、人的想象、事的想象及情与理的想象。《文心雕龙·神思》里这样描写作家构思时的想象:“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关键是要有知识和生活。知识渊博,生活经验丰富,“神思”的翅膀就能飞得高、飞得远。因此,教学中要注意鼓励学生储存新鲜活泼的材料,引导学生挖掘独特、生动的内涵。感性知识日益丰富,开展想象就有坚实的基础。凡是学生能接触到的事物,都应放手让他们去想象,天上、地下、过去、未来、中国、外国、人、鬼、神、妖、花、鸟、虫、鱼,无物不及,无时不及,归结起来就是让想象力向宏(宏观世界)、微(微观世界)、深(质量)、多(数量)发展。而在此基础上,训练的要求可提高一步,从模仿课文一对一的想象和联想上升为由一个触发点对多个想象点的训练,如以“长和短”为触发点,既可联想到生命的长短,也可联想到每个人的长处和短处,还可想象将来人类身材的长短(高低)。这种训练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如对“○”的联想,学生们思维活跃,想象丰富,从“圆滑”“零”“地球”“自我封闭”到“一个袅袅升腾的烟圈”、“一只让弱者随波逐流的救生圈,一面叫强者奋勇进取的战鼓”。
       二、再现性想象训练(补充想象)
       这种训练方式要求根据已知,通过合理想象推测未知——根据事物的发生、发展推测或预言结果,依据表现出来的已知的事物推测或补充未表现出来的或省略的事物。文学作品为了使情节集中,人物形象分明,常以简驭繁,用笔比较跳荡,留给读者想象余地。教学中可抓住作品的这种特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推想能力。推想也就是再现性想象。阅读教学中可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描写的有关情节、有关场景促使学生脑中再现生活的原貌,然后要求他们顺着作者的思路推想情节的合理发展。例如,根据《荷花淀》的故事情节,补充想象埋伏在“荷花淀”中的水生们在仗前及看见船只后的心理、语言、表情、动作。题目一出,学生们思维活跃,发言踊跃。如一些学生想象刚刚参加战斗的“水生”“水娃”“小石头”等,有的“紧握着枪,手微微抖着”,有的“瞪大眼睛,一眨不眨,盯着湖面”,有的“青筋暴出,汗流满面”,而有的却“不时望望天,推测时间”,而当发现敌人在追水生嫂们时,战士们有的“一边骂,一边要往外冲”,有的“直埋怨女人们的落后、麻烦”,有的则“冷静劝阻,分析情况”……
       利用教材中的文学作品进行推测性想象训练是一种好方法,这种训练方法,既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又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从而体会作者剪裁得当、明暗相辅的匠心。
       三、创造性想象训练
       想象有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之别。再现文中场景多属再造想象,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不能停留在这一点上,要注意引导他们运用已经感知过的各种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创造新的形象,也就是说要培养创造想象和幻想的能力。青少年是喜欢新奇和富于幻想的。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知识、奥妙无穷的科幻小说,是发展学生想象力,引导学生描绘未来的好材料。作文题出得得当,能促使学生由此及彼、由纵而横地开展想象。这种训练方式要求学生借助丰富的想象突破现实的时间和空间,大胆地、创造性地编写新故事,描写新事物,表达新思维。如本单元的作文题目《如果有时间机器》、《我想飞》、《假如出现了克隆人》、《我在月球上的一天》,给学生的想象以更大的自由度,给思维插上了翅膀。这些作文,学生在没有任何参考的情况下,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有的学生想象通过时间机器回到远古,帮助古人过上现代生活;而有的学生则来到未来,生动地描绘了未来的太空学校,机器人老师;有的学生则想象自己在飞翔中遇到的种种奇迹……这次作文,学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天上人间,神思飞越,创造出种种新形象、新图景,出现了许多高质量的作文。
       这次作文训练三步曲,严格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熟悉到陌生的过程进行训练,取得了较好效果。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世界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二十一世纪中学作文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应该是引导学生为生活而写,为人生而写,为创新而写;注重感受生活和热爱生命的情感培养,注重信息处理和语言思维的能力培养,注重超越自我和创造自我的素质培养。让学生在写作中用好联想和想象,则是让写作插上了飞翔的双翼。
       池蓉华,福建邵武一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