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文本读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作者:蒋 伟

《文学教育》 2006年 第17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我想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注重个性发展,创设宽松环境。个性通常是指一个人具有的比较稳定的,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总和;个性心理特征调整着个性心理过程的进行,影响着人的外显行为和内隐活动,因此,个性被称为人类心理行为的动力来源。阅读就是一种个性化比较大的活动。语文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活动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阅读教学必须培养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个性阅读思维活动,必须从发展学生的个性入手,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学生的个性怎样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呢?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在愉快、和谐的情境中,人的智力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其个性心理特征也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只有在浓厚的创造氛围和有利于创新的环境中,只有在崇尚的真知、追求真理的环境中,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绽开出亮丽动人的花朵。
       二、转换师生角色,把课堂还给学生。传统的阅读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课堂双方严重错位。那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师生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呢?应该是互相的平等关系。一方面老师帮助学生学习,另一方面,学生帮助老师教学,也就是老师帮助学生使之顺利阅读,学生得到老师帮助从而完成阅读任务。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给自己恰当的角色定位,要十分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始终是阅读的策划者、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服务者、助手,而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转换师生角色,把课堂还给学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突破口,老师从主宰课堂的位置上“下岗”,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去提出问题,使他们有充分的机会去发现,去研究,去创造。只要老师正确引导,学生的自主意识就会得到很好的发挥,创新精神就会得到很好的发扬。
       三、摒弃条分缕析,重视整体感悟。传统的阅读教学,忽视了阅读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意义,忽视了阅读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构建价值,与需要的创新精神水火不相容。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语文阅读教学就把着重对课文内容的肢解性讲斩转化到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感悟上来。学生通过读熟以至背诵课文,积累语言材料,培养语感,使优美的语言和文章本身的逻辑思维规律转化为学生的语言和思维,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语言素质,语文能力、思维经验和审美情趣,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独立克服学习中的各种疑难问题的自主精神。
       四、鼓励大胆质疑,点燃创新火花。创新的本质是对现存事物的创造性扬弃。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在课堂上往往不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他们敢于打破传统、经验的束缚和影响,表达新颖、独到的见解。此时,面对学生的“标新立异”,教师不能横加指责或随意否定,而应顺势引导,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在教师的提示下,学生们经过大胆的怀疑,勇于探索,一次一次地辨伪去妄,点燃了一个个创新的火花。
       五、激发阅读兴趣,挖掘创新潜能。作为阅读教学活动中的指导者和参与者,教师主要是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学生走出书本,走出教室,走向社会,利用图书馆、网络、调查访问等手段,把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地联系起来。鼓励学生们积极地、多方面地探索,通过动口、动脑、动手实践,引起他们的情感体验,得出种种新的看法和认识,他们的心理、技能才能全面和谐地发展,创新才能逐渐成为他们自身品质的一部分。
       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光在课内狭小的空间里是放不开学生手脚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在从课内走向课外的阅读活动中,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及时地向学生推荐一些思想性、艺术性较高的好作品、新作品,给学生创设轻松、民主的氛围,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发现自我学习的天地,调动和保护学生自我探索的求知欲和热情。
       蒋伟,安徽淮北市石选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