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文学教法]语文新课导入法浅论
作者:张文波

《文学教育》 2006年 第17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语文教学亦是如此,每学一篇新课文都需要导入。将学生在课间十分钟散放的心收回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全身心投入下面的课程,是每节课必经的阶段,也是每个教师都要掌握的技巧,这就是导入环节。教学过程的导入环节设计组织得好,可以为教学过程创造最佳的开端和背景,把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调动起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收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这样有助于在45分钟内突出重点,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所以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好导语。新课的导入方法很多,重要的是要讲求方法,注重实效,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教学的经验和有关资料,总结出以下三十法。
       1、开门见山导入法。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吴敬梓的《范进中举》,重点探讨文中的“个性语言描写”及“对比手法”的运用,下面先请一个同学谈谈自己所掌握的有关吴敬梓的情况……
       2、承上启下导入法。例:上节课大家学习了《散步》这篇文章,通过“散步”过程中的几个细节,体会了长辈对子孙无私的爱。的确,父母对子女的这种爱是无时不在的,它渗透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于毫不起眼的琐事当中。父母的只言片语、神情语气、动作体态,都可能蕴藏着无限的爱意,这些子女们有的当时就体会到了,有的过后才能体会到。这其中有的细节,甚至令人终生难忘,比如朱自清,他父亲在火车站给他送行时的“背影”,就让他感动得泪如泉涌……(《背影》)
       3、温故知新导入法。例:我们在初一时学过一篇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课文,大家一起回忆:文中写了一个美女蛇的故事,它的作用是什么?(为了增加百草园的神秘色彩)这个故事是讲谁的?(长妈妈)这个长妈妈是谁?她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她还有什么更神奇的故事?让我们通过鲁迅《朝花夕拾》的另一篇《阿长与<山海经>》来了解她……
       4、身边事例导入法。例:昨天,咱们班上有两位同学发生矛盾,以致出现打架行为,当老师对他们提出批评时,其中一位诚恳地承认了错误,另一位却拒不认错,他说,男子汉要活得有骨气!下面请大家思考一下,后一位同学到底有没有错?他这样做是否真的就是有骨气?真正的骨气是什么?这个答案,历史学家吴晗会告诉我们……(《谈骨气》)
       5、设置悬念导入法。例:美国有个女孩子叫海伦·凯勒,她刚出生十九个月就失去视力听力,不久又变哑,可就是这样一个见不到光明听不见声音也无法用语言表达内心世界的残疾人,居然奇迹般成了一个作家,这实在令人难以置信!这奇迹是怎样创造出来的?是谁在帮助她?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到海伦·凯勒的《我的老师》中寻找答案……
       6、生活经验导入法。例:同学们还记得入学时进行的军训吗?大家顶着烈日操练,后来又被一场暴雨浇得湿透,能说说其中的感受吗?(辛苦,难受)是的,烈日和暴雨带给我们的滋味确实不好,你们仅仅是在操练,就觉得难以忍受了,可那些为了生计而在烈日和暴雨下拼命奔跑、痛苦挣扎的人,他们心里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呢?下面我们把自己的感受和“骆驼祥子”的感受作一个比较……(《在烈日和暴雨下》)
       7、笑话引路导入法。例:有一位当年支援中国建设的苏联专家,当时学了一点汉语。最近重游中国,他在街上逛了一圈后,对陪同人员说:“在社会主义国家总有一个爱吹牛的通病。你看这满街都写着‘中国人民很行’、‘中国建设很行’、‘中国农业很行’。中国建设是很不错,但也没有必要满街写吧!”。陪同人员顺着其指示方向望去,原来是“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对于外国人来说,这个“很”和“银”字的确很容易混淆,但对于我们来说,只要了解了字的结构和部首的含义,就绝不会错认,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汉字的构造方法。
       8、欲扬先抑导入法。例:小小的火柴,在过去的生活中天天用到,再平凡不过了,几分钱就可以买到一盒。七根火柴,更不足挂齿,唾手可得。然而,你们可能想不到,在当年红军长征过草地时,七根火柴是多么的珍贵,散发了多少能量,具有何等重大的价值和意义!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作者紧紧扣住这七根火柴,描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谱写了一曲共产党员舍己为人的壮丽诗篇!(《七根火柴》)
       9、点面结合导入法。例:在上课前,请同学们一起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哪些课文的标题是一语双关的?(学生回忆:《驿路梨花》《一面》《哨子》……)对,双关的修辞用在标题中,能很好更含蓄地表达主题,也能使主题得到升华,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类似的文章《变色龙》
       10、直观形象导入法。例:(投影图1:两个亲密无间的少年,右边一个紫红圆脸,戴小毡帽、银项圈,活泼机灵。讲解:这是少年时的迅哥儿和闰土。)(投影图2:两个距离颇远的成年人,左边一个身穿着长衫,右边一个灰黄圆脸,戴破毡帽,着薄棉衣,衰老无神。讲解:这是中年的“我”与闰土)。为什么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在肉体和精神上有如此惊人的变化?是什么拉开了他和“我”的距离?下面让我们到鲁迅的《故乡》去寻找其原因……
       11、抒情朗诵导入法。例:(深情地朗诵诗歌《再别康桥》)同学们从我刚才的朗诵中听出了什么?我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要抒发一种什么感情?哪些地方是轻声?哪里是重读?哪里是急哪里是缓?哪里是感情的高潮?……朗诵是对诗歌的再创作,这一切都是很有学问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朗颂的技巧……
       12、音乐渲染导入法。例:(播放马思聪的小提琴曲《思乡曲》)请同学们仔细品味,再说说从中听出了一种什么思绪?(对故乡的思恋),对在文学艺术当中,对故乡的思恋有很多表现方法,有的用图画,有的用音乐,有的用散文,有的用诗歌,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两首表现同一主题的诗:《乡愁》,作者是余光中和席慕容。
       13、练习思考导入法。例:请大家先看“思考和练习题”:“文章最后才说出项链是假的,这样的布局有什么好处?”,我们一起想想,路瓦栽夫人为了体面,去参加宴会,丢了一挂从朋友那里借来的镶着宝石的金十字架项链,结果这只项链是假的,给夫人带来了十年苦难的生活,这“假”安排在哪里最能揭示资产阶级虚荣心的严重危害呢?放在借时?放在还时?或安排在另外什么地方?这可是这篇小说在构思上的奥妙,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掌握的主要内容……(《项链》)
       14、启迪心灵导入法。例:同学们,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悲壮的一幕,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不会忘记日军在中国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六周的屠杀,30万个冤魂,这是血写的历史,千夫所指,神人共愤!但是,在日本,右翼分子仍在篡改历史,掩盖罪行,并污蔑中国编造谎言。对此,我们一定要用血写的事实驳斥到底!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谎言掩盖不住血写的事实》里面的批驳方法……
       15、名言名句导入法。例: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十分深刻地指出:“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别的联系了!”革命导师的剖析入木三分,尖锐地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下金钱至上的罪恶。今天我们要学的《我的叔叔于勒》,就是资本主义罪恶本质的生动写照……
       16、引用故事导入法。例:下面我给同学们讲一个《画皮》的故事,从前有一个恶鬼,在人皮上画了一个美女,披在自己身上,然后去害人……类似狐、鬼的故事大家一定听过不少,但真有这样的事吗?(不是!)读狐说鬼是一种假托的方式,目的还是在说人、说社会现象。比如刚才的故事听起来很荒诞,想一想却很有道理,许多坏人在干坏事之前,不也是先把自己装扮成好人吗?这个故事就出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另一篇《狼》,看看它说的又是一个什么道理……
       17、介绍作者导入法。例:在世界文学史这块星空里,有一颗光彩夺目的戏剧巨星,他就是大家所熟知的英国伟大诗人、剧作家莎士比亚,他生于1564年,13岁时曾辍学谋生,但通过勤奋努力,他写出了37部剧本,154首14行诗,两首长诗和其他诗歌。他的作品堪称欧洲人文主义文学的顶峰,马克思、恩格斯曾给予他很高的评价,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他的一部著名戏剧《威尼斯商人》……
       18、介绍文体导入法。例:古代的“记”,我们学过不少,如《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核舟记》等,“记”在古代是一种不定体,写法可分两类:一类是寓情理于景物中,如《桃花源记》、《核舟记》。不过《核舟记》的“记”基本相当于说明文体。另一类是由景物之中自然生发出情理,而常以“卒章显志”的方式表现出来,我们今天学的《岳阳楼记》即属这类……
       19、分析标题导入法。例: 白杨树是一种普通的树,今天的这篇课文是专门写树吗?是说明文还是散文?它为什么要赞扬树,赞扬树是为了什么?(赞扬人)既然是赞扬人,为什么要从树写起,还用树来命题呢?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手法?好,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白杨礼赞》这篇课文……
       20、课堂表演导入法。例:下面我们请三名同学为我们表现小话剧《皇帝的新装》,为了今天的表演,他们已排练了一星期,大家认真看,看谁演得最到位,看看他们演出来的人物形象和课文中的有什么不同,哪些方面最像,哪些方面应该改进……
       21、点出人物导入法。例:提起鲁智深,大家都知道他是梁山的好汉,武功高强,能倒拔垂杨柳。他原是宋朝一个掌管练兵和捕盗的武官。那为什么他放着好好的官不做,要上梁山呢?这和他的性格有很大关系,那他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性格?这其中的因果关系是怎样的?学习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我们就明白了。
       22、概述情节导入法。例:青年鲁迅怀着一颗救国救民的红心到日本东京留学。因看不惯清朝留学生的附庸风雅和不学无术,于1904年到仙台学医,因此结识了藤野先生。后来鲁迅在“幻灯事件”中思想受到很大震动,决定弃医从文,向藤野先生告别。藤野先生很是悲伤,送了一张照片给他,并题字“惜别”。这张照片后来一直激励着鲁迅先生同反动派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这就是《藤野先生》这篇散文的情节,我们今天需要了解的,是文章中所选取的典型事例以及描写人物外貌的一种手法:白描。
       23、课堂辩论导入法。例:对于孔乙己的“偷”,一般人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偷”属于坏品行,是值得批判的,二是觉得迫于生计而“偷”,是值得同情的,那么你的看法呢?现在就请同学门各抒己见,但一定要言之有理。(《孔乙己》)
       24、针对通病导入法。例:我发现同学在练习写景、写物的散文的时候,往往存在只停留在事物表面的描写上,立意肤浅而不深、陈旧而不新的毛病。那是什么原因呢,就是没有掌握挖掘主题,即揭示事物寓意的方法,我们今天就好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一起去学学杨朔老师的《荔枝蜜》,看看他是怎样抓蜜蜂的生活特征,怎样运用想象和联想,继而把它写活的。
       25、即兴应变导入法。例:大家看窗外,今天阳光猛烈,天气炎热,是夏天最热的时候了,每个人都想躲进有空调的房间,女孩子们更怕被紫外线晒伤了皮肤,这种天气是我们最惧怕的,大家都盼着早些天黑。但是,在几百年前,在田间劳动的人们却和我们相反,他们希望夏天更长一些,这是为什么呢?学了白居易的《观刈麦》就知道了……
       26、点拨启发导入法。例:(给学生一支没有墨水的笔)小明,现在我给你一支笔,请你写出两句描写春天的句子。(学生左划右划就是写不出字,着急地说:“老师,这笔没水怎么写?”)是啊!钢笔里没水写不出字,我们没有素材也写不出好文章。如何积累写作的素材呢?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27、动手实验导入法。例:(上课前准备盛满水的大烧杯、玻璃棒、塑料勺、食盐、鸡蛋等。上课后把鸡蛋放入水中,沉入杯底)谁有办法让鸡蛋浮起来?(学生纷纷上台动手操作,经多次实验,有学生终于将盐全部加入水中,使鸡蛋浮了起来)从这个实验中我们得出一个结论:水的盐份越高,浮力就越大。所以,在亚洲西部地区,有一个海的水含盐量特别大,是淹不死人的,这个海就是——死海。(《死海不死》)
       28、影视欣赏导入法。例:(授课前给学生放映电影《泰坦尼克号》)我们上节课欣赏了电影《泰坦尼克号》,下面我请同学们谈谈这部电影最打动你的情节是哪里?你认为这部影片的主题除了写灾难以外还写了什么?影片的男女主人公给你什么印象?……(《<泰坦尼克号>节选》)
       29、课堂游戏导入法。 例:请同学们拿出一张小纸条,第一组写上自己的姓名,第二组写出一个时间,第三组写上一个地点,第四组写一个动作。写好后交上来。(随意抽取各组的纸条进行组合,引出许多笑话)刚才这个游戏,我让大家写的其实是记叙文的四个基本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下面我们具体地来认识它们……
       30、谜语启智导入法。 例:下面我出几个谜语,请大家猜《桃花源记》里的句子:多谢了(落英缤纷)、食不卫生病何来(从口入)、重操旧业(复前行)、家丑(不足为外人道也)……好,通过同学们的积极参与,我发现大家对课文还是挺熟练的,下面我们继续分析它的思想意义……
       其实人的创造力是无穷的,课堂也是丰富多彩的,作为课堂的第一环节,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在课前偶然听到的一句话,昨天晚上一部精彩的电视剧,同学们之间谈的一个热门话题,或者上一节课的一个亮点等都可以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知识基础、生活阅历、心理特征、思维方式等,再结合教材的特点设计为课堂的精彩导入,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由于水平有限,这里仅作简单的介绍。作为教师,我们还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创新,采用灵活多样的开讲方法,努力让自己的课堂更精彩,为学生创设一个更加良好的学习环境。
       张文波,广东惠州市第九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