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拾贝者]诗词中地理知识的渗透现象
作者:汪远忠

《文学教育》 2006年 第1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一、学习课题的产生。教学《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时,在学生讨论过程中,一位学生向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怎么才“八月桂花香”,“胡天”就“飞雪”了呢?语文课中提出的问题涉及到地理知识,我觉得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因为学科间知识相互渗透是现在教材的特点之一,在语文学科中渗透其他学科知识也是语文教学的要求之一,而且这个问题也引起了其他同学的共鸣。于是我决定在班上搞一次“诗词中地理知识的渗透现象探究”的综合性学习。在该节课结束时,我说:诗词是中华灿烂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她历史渊远。内涵丰富,她不仅是语言的艺术,而且还涉及到多门学科知识。刚才这位同学提出的“怎么才‘八月桂花香’,‘胡天’就‘飞雪’了呢”的问题,就涉及到纬度影响气候的地理知识。在我国诗词文化和民谚民谣中,涉及地理知识的内容很多,我们现在就开展一次对诗词中的地理知识渗透现象进行探究的研究性学习,以拓宽我们的知识视野,丰富我们的学科知识。这个课题的提出,得到了同学们的积极响应。
       二、探究准备。1、以小组为单位参与活动。2、回顾已学过的诗词,收集涉及地理知识的诗(词)句,并从地理知识的角度进行分析。3、到图书馆和上网查寻并收集涉及地理知识的诗(词)句,并从地理知识的角度进行分析。4、请教师长,收集涉及地理知识的民谚和民谣,并从地理知识的角度进行分析。
       三、探究成果展示。通过学生的充分准备和深入探究,以及在相关教师的指导下,各小组按要求圆满的完成了学习任务。现将学生的探究成果略举一二:
       1、唐后主李煜的词“问君能有几多愁,一江春水向东流”。中长江水为何向东流而不向南向西流?因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且南有云贵高原和南岭,故长江水只能向东流而不向南向西流。李白的诗“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也揭示了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
       2、白居易的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中“山寺桃花”为何要“人间四月芳菲尽”后“始盛开”?因为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有温度和湿度等,而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上升lOO米温度就降低O.6摄氏度,“山寺”与“人间”相比,海拔要高,温度就低,植物生长季节就较“人间”迟,所以。人间四月芳菲尽”后“山寺桃花始盛开”。民谣“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也反映了因海拔高度变化而形成的气候和植被垂直变化。
       3、王之涣的诗“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春风”为何“不度玉门关”?因为“春风”即东南风。来自太平洋(同时我国西南部分地区也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它影响的范围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以东的地区即季风区,而“玉门关”处在这一线以西,深居内陆,属于非季风区,故“春风”是“不度玉门关的”。
       4、毛泽东的诗“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中为何“坐地日行”是“八万里”而非“十万里”?因为地球的赤道周长约四万千米即八万里,而地球是自转的,自转一周为一日,所以“坐地日行”是“八万里”而不是“十万里”。
       四、教师小结。诗词中涉及到地理知识的内容是很多的,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写出了蜀地山川的雄伟险峻;“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写出了泰山的壮丽雄奇;“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写出了三峡的山高水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写出了庐山的奇异风光;“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写出了自然界的生态循环;谚语“早穿棉袄午穿纱,围起火炉吃西瓜”也揭示了新疆昼夜温差大的大陆性气候特点。总之,在诗词中,涉及地理知识的内容很多,以上所述只是冰山之一角。
       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兴趣浓厚,参与积极性高。在活动中,学生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丰富了自己的学科知识,认识到每门学科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学科间互相渗透的。
       汪远忠,教师,现居贵州余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