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文坛扫描]信息17则
作者:舒 坦等

《文学教育》 2006年 第15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本刊顾问吴义勤教授荣获“庄重文文学奖”
       6月中旬,第十届“庄重文文学奖”颁奖典礼在北京饭店举行。李洱、邱华栋、东西、梅卓、魏微、吴义勤、潘向黎、李东华8名青年作家获得该奖。在获奖作家中,李洱因“长篇小说《花腔》和《石榴树上结樱桃》对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对乡土乃至现代中国经验的嘈杂含混作出了犀利的辨析和叙述”而受到褒奖。藏族女作家梅卓则因“以纯正的藏文化精神,书写一个个藏人故事”而获奖。“庄重文文学奖”以近年来在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中取得优异成绩、年龄在40岁以内的青年作家为评奖对象,聘请作家、评论家、编辑、学者等组成的评奖委员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予以评定。(舒坦摘编)
       ●首届曹禺剧本奖揭晓
       首届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今年7月在广州颁奖。8部作品榜上有名:话剧《黄土谣》(作者孟冰)、话剧《郭双印连他乡党》(作者王真)、滑稽戏《青春跑道》(作者陆伦章)、话剧《马蹄声碎》(作者姚远)、京剧《成败萧何》(作者李莉)、潮剧《东吴郡王》(作者范莎侠)、京剧《霸王别姬》(作者杨林)、歌仔戏《邵江海》(作者曾学文)。这些获奖作品或关注三农问题,或展示当代艺人生活,或重新审视历史,或表现儿童情感,具有相当的代表性与涵盖度,作品的深度和力度,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准,是全国众多剧目创作中的佼佼者。曹禺剧本奖前身是创办于1980年的全国优秀剧本奖,2005年改为现名。该奖项20多年来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剧作家,推出了数百部优秀剧作,对当代戏剧文学和当代戏剧创作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洪鸣摘编)
       ●郭敬明《夏至未至》又被指证抄袭
       郭敬明《梦里花落知多少》之剽窃庄羽的《圈里圈外》已经被判决成立,然而郭敬明至今对庄羽没有任何道歉或赔偿表示。据了解,上海书城等书店已经开始对该书撤柜退货。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有人在某动漫论坛发现,郭敬明去年的第三部小说《夏至未至》与日本著名少女漫画《NANA》雷同。“看过《NANA》的人看《夏至未至》,任谁都会气愤。不仅《NANA》中很多经典的散文独白,连故事走向、人物性格都是巧合的。”据调查,《夏至未至》于去年初出版,而《NANA》原作自2000年就已在日本漫画杂志集英社连载。两部作品雷同处颇多,《夏》书的主人公遇见与NANA身世相同,爱好相似,甚至连生活中的一些遭遇也一样。(舒坦摘编)
       ●杜拉斯逝世十周年纪念论坛在沪举行
       上海法语培训中心06年7月为纪念杜拉斯逝世十周年,举行了一个别开生面的圆桌论坛,邀请的嘉宾有法国《文学杂志》的Aliette Armel和分别来自华东师大和南京大学法语系的教师袁筱一和黄荭。杜拉斯是一个“生活和写作不能分割”的人,她把生活当成写作,把写作当成生活,论坛以一本新出的名为《那曾是玛格丽特·杜拉斯》的传记为材料,回顾杜拉斯的传奇一生,包括她笔名的由来,小说《抵挡太平洋的堤坝》的故事原型等等。讲到大家最熟悉的《情人》,论坛进入高潮,杜拉斯小时候家庭经济拮据,她总觉得在殖民地的白人圈子里“不入流”,晚年回忆起那段日子,构造出了一个开房车的“白马王子”,在《情人》中实现了十四五岁时的梦想;她有句名言“我把生活当作神话”,生活中一些真实而又普通的元素经过重新建构,加上异国情调、殖民色彩以及用第一人称“我”写自己的故事等原因,使《情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荣膺龚古尔奖。专门从事杜拉斯研究的黄荭表示:“把杜拉斯的作品当作女性小资的读本,与在法国的情况并不符合,现在的接受还比较表面,我相信,再过五六年,对她的认识会越来越深刻。杜拉斯的真正影响会越来越清晰。”(洪鸣摘编)
       ●《叶圣陶童话全集》即将出版
       2006年6月,据人民教育出版社称,该社将分4卷出版《叶圣陶童话全集》。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以散文的形式来写童话,不少作品被收入中小学课本,影响了几代人。本次出版的《叶圣陶童话全集》分为四卷:《稻草人》(上、下)、《古代英雄的石像》和《鸟言兽语》。除童话集外,人教社还将出版《中国美术馆藏近代中国画大师作品精选》一书,依托中国美术馆馆藏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四位艺术大师近千件作品资源,共收录主图600幅左右,并附著录、年表。(洪鸣摘编)
       
       ●漫画版《追忆似水年华》被引进出版
       法国作家普鲁斯特的经典巨著《追忆似水年华》,又以另一种面貌与中国读者见面了。据人民文学出版社相关负责人称,一套由法国漫画家斯泰凡·厄埃历时多年绘制的漫画版《追寻逝去的时光》被引进出版。该书译者、翻译家周克希认为,阅读这一《丁丁历险记》式画风的漫画珍藏本,不失为亲近普鲁斯特的一种理想方式。据了解,法国头号漫画出版社盖·德尔古出版社从1998年开始出版漫画版《追寻逝去的时光》。由于漫画家斯泰凡·厄埃创作态度十分严谨,每隔两年才出版一册,所以至今这套漫画巨著仅出版三册,内容仅涵盖了小说的前两卷《贡布雷》和《在少女花影下》。考虑到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中文版将这三册合并为上卷。(洪鸣摘编)
       ●《小说地图》窥见小说世界的门径
       2006年6月,香港科技大学教授郑树森先生为读者编写的小说世界导览——《小说地图》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在书中,作者将漫游小说世界分为三段路程:其一,从外在到内在。由经营外在情节转为进入人物的内心活动,这是20世纪小说叙述最具典范性的变迁;其二,叩问现实的本质。奇幻、荒诞、魔幻的超现实构思,使小说从以现实为框架到完全放弃现实的发展;其三,写实基调的变奏。作者还在书中探讨了现实主义的传承、地域色彩与批判性,风格探索、结构尝试、观念翻修的努力。该书作者郑树森,曾著有《奥菲尔斯的变奏》、《文学理论与比较文学》、《电影类型与类型电影》等文学评论、中国文学研究专著多种。(洪鸣摘编)
       ●《断背山》作者代表作《船讯》登陆中国
       《断背山》作者安妮·普鲁代表作之一《船讯》6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讲一个纽约失败的中年男人,在荒凉的纽芬兰重获新生的故事。主人公“中年男”名叫奎尔,从小相貌丑陋。年迈的姑妈建议他带着两个年幼的女儿一起回到祖居的纽芬兰40余年无人居住的祖屋。在这个荒凉的岛上,奎尔靠给当地一份叫《拉呱鸟》的报纸写船讯和交通事故报道,竟然生平第一次得到了这个世界的点头肯定。就这样,奎尔慢慢摆脱了因丑陋相貌和失败人生所造成的心理阴影,终于找到了自己微小却坚定的人生位置。像《断背山》一样,《船讯》的语言风格粗砺简约,很难想象是出自一位女作家之手。它曾获1993年美国国家图书奖和1994年普利策小说奖、《爱尔兰时报》国际小说奖等多项大奖,评论界则认为,“这是一部当代文坛的罕见作品,讲述了赎救和疗伤,颂扬了人类精神的复活,而更为罕见的是,它同时又是一个甜蜜而温柔的爱情故事。”为了写《船讯》,女作家曾九次到加拿大纽芬兰深入生活,聆听、采访、做笔记。(洪鸣摘编)
       ●《最后一个匈奴》修订版面世
       7月初,陕西作家高建群的长篇小说《最后一个匈奴》修订版由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由于该小说在1993年面世后引起部分人的误解,有人对号入座,高建群在此次修订版中删除了有争议的部分,增加了楔子与尾声,并用插画的形式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与环境背景再现出来。据高建群介绍,此次出版的修订版《最后一个匈奴》,在删除争议部分的基础上,增加了两个章节,即《楔子·阿提拉羊皮书》和《尾声·赫连城的婚礼》,使小说篇幅由原本的45万字增加到51万字。对于删除部分,高建群解释说,这样做是为了抹掉一切容易引起无聊之人对号入座的痕迹,至于增加的楔子与尾声,则是希望使作品更为厚重,历史感更浓厚一些。该小说在1993年出版后,立即在中国文坛和读书界引起巨大轰动,与《废都》《白鹿原》并称为“陕军东征的三驾马车”。(舒坦摘编)
       
       ●韩少功称文坛抄袭泛滥缘于素材危机
       著名作家韩少功7月初为上海大学首届文学周献上闭幕演讲《文学:梦游与苏醒》。在讲座中,他表示:全球化趋势下的文学创作已经遭遇了素材危机,不少作家的写作素材竟完全来源于报纸和影碟。近年来,全球文坛出现越来越多的抄袭案。丹.布朗的畅销名著《达.芬奇密码》曾被多人指控抄袭,国内80后作家郭敬明的作品《梦里花落知多少》,也被法院终审裁定为抄袭事实成立。韩少功从这些抄袭案说起,提出了他对当代文坛频发抄袭事件的看法。他认为,虽然这些“剽窃案”的起因并不一定源于抄袭,可能确实是作品选材上不经意的雷同,但这种现象的频频出现,正是全球化时代作家面临素材危机以及写作内容日益同质化的表现:“虽然每个作家都在追求个人化的叙述风格,但受到全球化趋势的影响,大家都生活在‘同质化围城’中,相似的环境和生活经历,使作家很难有独特的个人经验,更难找到独特的创作素材。”据韩少功透露,目前有很多作家的创作素材完全来源于报纸的社会新闻版内容或者影视碟片,此前还曾有过一起抄袭案,在审理过程中发现,所谓的“抄袭”,只是由于两位作家的创作素材都是来源于《人民日报》社会新闻版上的同一条社会新闻。还有一些作家,由于缺少独特的社会体验,只能依靠看碟来获取写作素材,“他们写出一个言情小说,也许就是看了几十张爱情片的结果”。(舒坦摘编)
       ●陶东风教授批评玄幻小说
       玄幻小说在玩歪门邪道?《英雄》、《无极》在装神弄鬼?6月18日,著名学者、首都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陶东风在博客上发表了一篇批评文章,对正火爆的玄幻小说进行了言辞激烈的批评。“以《诛仙》为代表的拟武侠类玄幻文学不同于传统武侠小说的最大特点是它专擅装神弄鬼,其所谓‘幻想世界’是建立在各种胡乱杜撰的魔法、妖术和歪门邪道之上的。”陶东风以《诛仙》、《小兵传奇》、《坏蛋是怎么炼成的》等玄幻小说为例,称玄幻文学是为装神弄鬼而装神弄鬼,小说人物无论正反无一不热衷魔法妖道,作者更以此来掩盖自己除装神弄鬼之外其他方面艺术才华的严重贫乏。 装神弄鬼作为一种掩盖艺术才华之枯竭的雕虫小技,只有在想象力严重贫乏或受到严重控制的情况下才会出现。他说,和金庸等传统武侠小说相比,《诛仙》的传统文化知识至多是装潢门面的。陶东风教授还向记者表示,他的上述结论不仅得自玄幻文学,也得自其他的艺术领域。比如电影领域中的《神话》、《英雄》、《无极》等等,同样都是装神弄鬼之作。(洪鸣摘编)
       ●张炜指责知名作家写浅薄下流作品
       以长篇小说《九月寓言》名列中国当代文学史的著名作家张炜,6月底在上海大学的学生讲座上,对当下文学圈内的浅薄炒作之风表示了不满:“我们的文学越来越朝着下作肤浅的路上走去。在这个过程中,出版商和批评家们达成了共谋。文学好像被一个强大的现代妖怪所挟持,无法突围。”张炜指出,中国现在的文学已经出现了“往下走”的趋势,越来越多描述肤浅欲望的、“浅薄下流”的作品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其中甚至不乏某些知名作家和大作家的作品,“这种迎合流俗的现状,使我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几近绝望”。他借用了鲁迅先生的话来形容今天的文学走势,“我们的文学已经摆出了这样一个‘歪戴帽子’的姿势,你如果不歪戴一个帽子,似乎就没有资格被称作‘文学’,更不该被出版推介给读者。”张炜在讲座的最后愤慨地指出,文学遭遇了“物欲横流”的“现代妖怪”,本来就已经很难对付,却没想到批评家们也早就倒戈,与妖怪联手,“这样下去,妖怪一定挟持了文学越走越远,很难再回到正轨上来”。(舒坦摘编)
       ●《百年孤独》原型小镇改名未果
       《百年孤独》中充满了神奇魔幻故事的小镇马孔多差一点走进了现实,它的原型小镇、马尔克斯的家乡阿拉卡塔卡的居民拒绝了当地政府将小镇改名为“马孔多”的提议。马尔克斯出生在哥伦比亚北部加勒比地区的阿拉卡塔卡,他从小和迷信的祖母生活在一起,后来他把家乡放进了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百年孤独》,并命名为马孔多,小说里,这个地方发生了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不久前,阿拉卡塔卡镇长桑切斯称,为了纪念马尔克斯,并为小镇带来旅游业,他倡议将小镇改名为“阿拉卡塔卡·马孔多”。尽管为此镇长掀起了一场宣传活动,但是小镇居民还是否决了他的提议。“有超过90%的投票者同意改名,”镇长说,“只是这些人加起来还不到规定的投票数。”虽然马尔克斯在他的家乡非常著名,但是许多生活在阿拉卡塔卡镇的居民却并没有看过马尔克斯的作品。(洪鸣摘编)
       ●中国书市出现“忏悔”潮流
       广西作家东西有《后悔录》(人民文学出版社),东北作家刘兆林有《不悔录》(上海文艺出版社),现在又有作家王春元的《忏悔无门》(长江文艺出版社)。更早些时候,作家巴金也有《忏悔录》;法国作家、哲学家卢梭的《忏悔录》在18世纪出版时,也许不会想到又有诸多的后来人不断地出书示悔。针对目前书市上不断涌现的“忏悔潮流”,业内人士认为,近两年有关“忏悔”图书的出现,说明现在的社会已经开始关注怎样才能达到一种和谐与幸福。《忏悔无门》的作者王春元则表示,忏悔是人类社会自省的一个良药,是人类特有的精神本质回归,是最高级的良心发难。上世纪80年代创作《索伦河谷的枪声》的作家刘兆林,倾十年心血才锤炼出长篇力作《不悔录》。刘兆林表示,“《不悔录》写我四十岁那年,短暂而漫长,有了许多的谎言和背叛的生活。我坚信,我的谎言和背叛,是忠诚的,那是对人生的忠诚。”而著名作家东西的《后悔录》成书前三年就开始构思,他说:“因为我特别羡慕写人的普遍心理的小说——我经常要后悔,所以我想写一个后悔的故事,所以我就写了这个小说。后悔是一个普遍的心理特征,所以我想也许用这种方式去写作,更能够跟读者交流。”(洪鸣摘编)
       ●契诃夫夫妇800封信编成话剧《情书》
       “情书”这个词是否已经久违?当鸿雁传书的记忆湮没在时代高速的节奏之中,还有多少人愿意静静地坐在书桌前提笔写信?2006年6月,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排练美国话剧《情书》,唤起了大家对情书的记忆。《情书》将戏剧大师契诃夫与其夫人奥尔嘉4年间写下的800封情书集合成剧,温馨感人,其中谈到了托尔斯泰、高尔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等。《情书》植根于语言和戏剧表演本身,摈弃话剧舞台一浪高过一浪的形式化表演。该剧主演,也就是饰演契诃夫的尹铸胜热情洋溢地朗读:“如果我们现在不能在一起,那么有错的既不是我,也不是你,而是一个魔鬼,它在我身上种下了结核病菌,在你身上种下了对艺术的爱。”这是契诃夫给其夫人信中的话。由于契诃夫的身体状况和夫人演员工作的特殊性,他们竟有4年两地分离,平均3天一封信。尹铸胜对记者说,“希望看完《情书》的观众心里会有些东西被翻起,会回家把尘封多年的信再拿出来看一看,想一想那个写信的人现在在哪?还好吗?”在《情书》的结尾,饰演奥尔嘉的女演员伤感地说:“亲爱的,好久没有写信给你,我要跪到你面前,靠着你,听你的心跳……我们差点就会有自己的小孩。想想看,他今年应该两岁了……剧场,剧场……我不知道该爱它还是骂它。我该放弃剧场的,但是,我现在也只有剧场了……让我把你的手放在我的手心…我爱你……”《情书》安排奥尔嘉在契诃夫死后继续给他写信,用大段独白表达奥尔嘉对契诃夫的无尽思念。(洪鸣摘编)
       ●有趣的英译中国影片名
       我国有许多经典的影片被译介海外,由于中外文化的差异,很多影片名被翻译的面目全非,令人发笑。如《唐伯虎点秋香》的英文译名为《正在调情的学者》,《霸王别姬》的英文译名为《再见了,我的小老婆》,《水浒传》的英文译名为《四海之内皆兄弟》,《甲方乙方》的英文译名为《梦工厂》,《三国演义》的英文译名为《三个王国的罗曼史》,《不见不散》的英文译名为《在那里或者是平等的》,《东邪西毒》的英文译名为《时间的灰烬》,《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的英文译名为《潘多拉宝盒》,《烈火金刚》的英文译名为《钢遇上了火》,《刘三姐》的英文译名为《第三个姐姐刘》,《花样年华》的英文译名为《在爱的情绪中》,《鹿鼎记》的英文译名为《皇家流浪汉》,《海上花》的英文译名为《上海之花》,《人鬼情》的英文译名为《女人——恶魔——人类》。(覃少平摘编)
       ●《有钱与没钱》巧揭人生世俗相
       2006年《天涯》杂志(第三期)“民间语文”栏目中曾登载了一篇关于“没钱与有钱”的短文,巧妙的揭露了人在没钱与有钱时候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这里摘录如下,供读者欣赏:没钱的时候养猪;有钱的时候养狗。没钱的时候在街上骑自行车;有钱的时候在家中骑自行车。没钱的时候在家里吃咸菜稀饭;有钱的时候到酒楼吃咸菜稀饭。没钱的时候,老婆骂你是穷鬼;有钱的时候,老婆骂你是色鬼。没钱的时候,在最近的路灯下打牌;有钱的时候,去最远的渡假村打牌。没钱的时候,上班挣钱流臭汗;有钱的时候下班锻炼流臭汗。没钱的时候,捐个十元是做人;有钱的时候捐个十万是作秀。没钱的时候,身边一群朋友;有钱的时候,身边一群保镖。没钱的时候,买衣服先看价钱;有钱的时候,买衣服先看品牌。(闻雪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