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文章写法]作文选材的三个原则
作者:张来宝

《文学教育》 2006年 第15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很多同学怕写作文,总觉得无话可说,只好东拼西凑——要么虚构故事,浅吟低唱;要么总是那么几个老掉牙的事例,千篇一律。其实,他们不是没有积累,也不是没有生活感悟,而是没有正确的选材方法。那么,作文选材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首先,要注意链接课文,充实文章内容。
       语文课本是个庞大的素材库,这些素材涵盖了古今中外各个领域,又极具典范性,几乎所有的话题都可以在课本中找到相应的素材。如果对课本素材进行分类整理,写作时就能对号入座,不愁无话可说。如身处逆境自强不息的就有“就极刑而无愠色”发愤著书的司马迁,有走出残疾的阴影用笔闯出一条生路的史铁生,有热爱生活执著地追求光明的海伦·凯勒,有“即使被关在果壳里,仍自以为是无限空间之王”的霍金……又如高洁傲岸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有“往矣,吾愿曳尾于涂中”的庄子,有“举世浑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屈原,有“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陶渊明,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李白……又比如忧国忧民公而忘私的有“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的蔺相如,有告诫统治者“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贾谊,有劝谏皇帝“怨不在大,可畏惟人”的魏征,有“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的杜甫……还可以就课本人物建“人物画廊”:贵有自知之明的河伯,雄辩成大业的烛之武,豪放洒脱的苏轼,因循守旧反对变革的“套中人”别里科夫……其实,每年有很多高考优秀作文就成功地选用了课本素材。
       其次,要注意联系生活,写出真情实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写文章应有感而发,情感是联结作者和读者的桥梁。只有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真情,才能产生“使人心动”的魅力效果。但很多同学写作文时是为他人立言,文中没有自己的生活,没有自己的态度,也鲜有自己的声音,他们在写作时似乎忘了自己的存在。其实,同学们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有成功的喜悦也有挫折的悲伤;与同学相处,有相知相交的愉悦也有碰撞隔阂的苦恼。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同学们有了自己的生活圈子,有了自己的价值取向,也有了自己的生活感悟。如果能把自己圈子里的事情,把自己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感悟写进作文,那就是自己情感的自然流露,不堆砌,不做作,读的时候不觉得是在读文章,而是在聆听心声,在感受鲜活的生活。如高考满分作文《同一片天下同一颗心》一文,作者仿佛蘸着斑斑血泪叙写着亲历的一件件辛酸事。
       再次,要关注热点,增强时代气息。
       社会生活是一个异彩纷呈的大舞台,也是写作的源头活水。作为一名高中生,应该时刻关注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热点问题,学会用具有时代特色的眼光去观察社会生活,审视芸芸众生,把握时代跳动的脉搏,使文章折射出时代的光芒,让人从中听到时代的脚步声。我们要关注风云变幻的世界形势:伊朗核问题,巴以冲突,伊拉克的动荡不安,原油价格一路飚升……我们还要关注国内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三峡大坝封顶,人造太阳面世,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入人心……但也有让人揪心的生产安全问题,腐败问题,黑恶势力问题,房价问题……在我们身边,还有许许多多平凡的人,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如“感动中国”人物。这些材料既是我们写文章的有力证据,又能使文章焕发时代特色。时代的信息与学生的思想感情最容易沟通,我们处在一个开放的社会,处在一个科技、文艺等种种信息大量涌现的时代,我们应该也能够让我们的作文流淌着时代的活水。
       积累是吸收,写作是倾吐。我们的大脑时时刻刻都在积累,课内的、课外的,学校的、家庭的还有社会的各种信息源源不断地进入我们的视野。怎样将这些积累用于写作?我们还应该学会思考、比较、辨别,用自己的知识和理性重新建构这些材料,并将它们分门别类,便于搜索。这样在写作时才能信手拈来,我们的作文才会有情感,有个性,有灵性。
       张来宝,安徽绩溪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