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文学教法]诗歌教学应教出诗味
作者:石祥会

《文学教育》 2006年 第15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人,诗意地在大地上栖居。”这句名诗,给人们多么美好的想象和向往。我们的教师,也在谈论着教学的诗意。教学的诗意,诗意的教学,这是多么美妙的教学境界。但是,环顾之后,俯仰之中,语文教学还得姓“语”,诗歌教学还得有诗味。
       一、诗歌的诗味教学在感情
       诗歌不是无情物,师生皆是有情人。诗中情——学生情——教师情,诗歌教学就是一片情感的海洋。教师一片赤诚,一往情深,把诗中情变为教师情,激发学生情,培育学生情,使学生受到感动,感染和感化,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情感,以及内存的精神品质。于是,诗歌教学产生了它不可估量的育人价值。诗歌教学的诗味,又怎一个情字了得。有位老师教学《赠汪伦》,以情为主线,情溢课堂,情飘课外,情入心房。汪伦骗李白看“十里桃花,万家酒店”是友情,汪伦踏歌送别也是情,李白吟诗相赠还是情。教师送课下乡关乎情,学生课后以茶相谢更有情。课堂教学洋溢情:“同学们最想听谁读?”这句话说得多有感情,既尊重了全班同学,他们是主体,由他们来决定;又肯定了朗读的同学,说明他读得好,发挥他的作用。对读得精彩的同学:读得真好,读出了李白与汪伦之间浓浓的深情,我欣赏你。对读得不好的同学:真勇敢,多努力,你的人生一定会很美。教师的只言片语,时时流露着浓郁的感情,处处都是十足的诗味。整个课堂诗情浓烈,诗味醇厚,学生情动于中,被老师凝聚着厚爱的语言感染,为李白和汪伦深厚的友谊感动。整个课堂以“读”为主,没有花哨的活动,没有时髦的课件,只有自由读、品味读、想像读、深情读。读出了比千尺桃花潭更深的情感;读出了学生对老师的崇敬与眷恋。
       二、诗歌的诗味教学在意境
       这意境有两层含义。一是诗歌的意境;一是教学中学生的课堂生活情境。
       一般认为,意境是意象的组合。“意,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人所描绘的客观景物。主观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的景物之间有机融合成一个统一体,境中有意,意中有境,就是诗的意境。”“教学中的意境,是教学的情境化。教师要创设适合学生生命成长,有利于发展的教学情景,让学生置身其间,增强教学的实感性,给学生某种情绪感染,进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诗歌教学要上出诗味,要充满诗情画意,需要老师钟爱诗歌,倾情诗歌;需要老师较高的人文素养、丰厚的人文底蕴;需要灵活地驾驭课堂,还学生以主体地位,在体悟、品味中领会诗歌,接受诗歌美的熏陶和滋养。例如,在教学东晋诗人陶渊明《饮酒》(其五)时,学生在朗读时产生了分歧:有的学生主张“悠然见南山”的“见”读“jian”,有的认为该读“xian”。教师借机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走进诗歌:假如你就是诗人,你“不为五斗米折腰”,你辞官归隐,寄情田园,畅饮之后作此诗,此情此境将是怎样的?课堂教学立即进入了一个思维活跃、群情感奋的新境界。有的闭目遐思,有的摇头轻诵……最后,竟不约而同,说读“xian”更合意境,更合心境,展示出无意之中遇庐山,庐山无意映眼帘的妙处。因此,诗歌教学的诗味,离不开对语言的咀嚼,离不开学生的主动思想。只有两层意境和谐统一,课堂才有激情,才有活力。教师要相机诱发,因势利导,不断创造教学情境,开辟教学资源,让学生在情境中学,在意境在悟,诗歌才有味,学习才有趣。
       三、诗歌的诗味教学在自然
       如同苏州园林的画意贵在自然,诗歌的教学贵在和谐。教学过程的自然推进,教学思路的清晰流畅,教学目标的预设生成,教学手段的运用自如,教学感情的有效释放,都应着眼于自然和谐。不事矫揉造作,在乎本色生态。教学《世界,我给你命名》,在通过解题切入、实例展示等形象化手段后,认识到诗歌具有诗味的奥秘之一:就是给事物重新命名。(板书:诗歌,就是给事物重新命名。要求学生自由朗读两遍。)接着投影《苹果》:
       苹果是太阳的孩子/它是一个爱脸红的小胖子/苹果是一个小火炉/把美好燃烧/苹果是树上的一只鸟/它把一句话藏在肚子里/那就是甜蜜。
       师:同学们,用你们喜欢的方式朗读这首小诗,想想每句诗怎样读才有味,你是怎么读的。
       生:我是带着快乐的心情去朗读第一句的,我想读出小胖子的可爱来。(生读略)
       ……
       生:我是带着幸福的感觉去读第二句的,诗人把苹果变成了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小火炉,让我感到十分温暖。(学生一边朗读,一边做动作,表演很投入。)
       师:为什么作者会给苹果命名为小胖子、小火炉、小鸟呢?
       生(讨论):这是因为诗人把自己的情感移植到它们的身上了,移植的感情不同,命名也就不同了。
       师:同学们,试着为某物重新命名,让它载着你的感情在诗中流淌。
       生:我把夕阳命名为“母亲”,“夕阳,我的母亲/每当黑夜要来/您早已为我铺起/一路金黄”。
       生(同学戏称“睡神”):我为黑板重新命名为“绿板”,因为它的颜色变绿了,我再给它命名为“海洋”和“思想”。题目:绿板。诗歌:一块板/绿汪汪/你是知识的海洋/你是人类思想在飞扬/曾经,你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黑板(众生笑,既而鼓掌。)
       师:世界,我给你重新命名。世界真的很精彩。(投影,师生齐诵):“生活,幸福的源泉/诗歌,人生的支柱/唱吧,唱起歌的汉语/让我们的日子阳光灿烂/让我们的生活春暖花开/让诗歌走进课堂/走进我们的生活。”
       这堂课,我觉得自己就是一名学生,与大家一起探究,一起创作,一起自由的读诗,自由的写诗。从走进诗歌,到走出诗歌,又走近诗歌,可以说水到渠成,一路畅想一路歌,既品出了诗歌的味,也写出诗味来了。
       四、诗歌的诗味教学在个性
       以读为例,不同的诗歌,不同的学生,品出的诗味有别。既可浅吟低唱,也可高声朗读;既可独自吟咏,也可多人配合。学余光中的《乡愁》,可吟咏得低沉深情;学《有的人》,可男生一组女生一组交错朗读,男声慷慨激昂,女声悠扬深沉,把对作威作福者的恨和对造福人民者的爱,表现得酣畅淋漓;学习《再别康桥》,可用女生“二重读”,配以钢琴曲,前一个同学用中等音量舒缓语调深情吟诵:“轻轻地/我走了……”后一个同学紧随其后,用相同语速但慢一拍,以同样的深情,但轻柔点,同样吟诵:“轻轻地/我走了……”似错杂而和谐,让人听来回环往复,一唱三叹。
       当然,诗歌诗味教学的个性在于教师的个性。善歌者可引导学生为诗歌配调;善画者可引导学生将体悟到的诗歌意境绘出来。“好诗如画,王维之诗就被赞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诗情’当然可以演绎为‘画意’。”善写者可引导学生仿写,在仿写中发展,在继承中突变。十几岁的中学生,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骨子里就有着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如炬激情,只要巧妙点燃,每颗心灵都能飘出诗歌的芬芳。只要留神不把语文课上成音乐课,上成美术课,保持诗歌教学的语文味,诗歌教学就会因此而富有活力,本色又别有情趣。也许,诗歌教学若能放下诗歌清高的架子,撩开诗歌神秘的面纱,诗路上的歌者会越来越多。
       石祥会,教师,现居贵州习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