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文学教法]语文创新教学的几点尝试
作者:徐晓宁

《文学教育》 2006年 第15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让语文课融知识性、实践性、趣味性于一体,并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拓展学生视野,组织好课外阅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实践中,我尝试了如下做法:
       一、激兴趣,活中求学
       兴趣是引导学生入门的最好老师。孔子曾有过这样的教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学到知识。
       朱自清的散文《春》,描写形象生动、抒情自然流畅,确实是一篇佳作。学生们在读这篇课文时都要情不自禁陶醉于其中。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就让他们搜集有关描写春天的优美诗句,反复记忆。经过设计、准备之后,在班里举行一次诗歌朗诵活动。把学生分成四组,每组必须有一个学生在一分钟内说出一句描写春天的诗句。这样学生们在课前积极准备内容,课上踊跃表现自己,认真设计朗读的表情、语调,互相揣摩评议,共同为小组出力得分。有的说“春风又绿江南岸”,有的说“二月春风似剪刀”,有的说“春江水暖鸭先知”,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最后根据得分评出优胜组,并根据朗读情况,评选出最佳朗读者。这样很巧妙自然地把诗句记在心中,使学生在活泼热烈的活动中既学到了知识,又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启思维,动中求智
       好奇、好动是中学生的年龄特征,语文教育应结合他们的特点来进行,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在组织课外阅读时,我就让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通过动眼,培养细心观察的能力;通过动脑,提高思维素质;通过动口,提高朗读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动手,提高写字和习作的本领。
       例如:在教《小橘灯》时,让学生亲自动手试做一盏小橘灯,体会文中动作描写的细致;在教《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时,又让学生去做纪念碑的模型,形象逼真,更有利于了解它的结构特点;在教《驿路梨花》时,让学生人人当“小画家”,画一幅“梨林月色图”,感受氛围。由课内到课外,同样如此,让学生动起来。
       我也经常让学生去读各种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并根据内容来组织不同的活动。例如:在读课外小说《水浒传》时,在班里举行小说人物的表演活动,让学生从服饰、语言、神态、动作等方面生动有趣地去扮演其中一个人物;在欣赏散文《荷塘月色》时,让一个学生朗读,一个学生作画,另两个分别吹口哨、拉二胡,形式多样,情景交融,增强气氛;在读议论文《中学生的打扮能否新潮》时,让他们根据各自观点,搜集材料,进行辩论,有理有据,旁征博引,唇枪舌战,气氛热烈。
       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在动中去思考,去判断,去学习。然后,选一些适当的话题,让他们去摹仿着写,这样,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又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人人有感受,个个在勤奋。
       三、拓空间,多中求全
       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仅靠基础课对教材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拓展活动空间,在课外为学生提供进行语言实践的机会,如开展成语接龙、演讲比赛、编报、写慰问信等活动,让学生主动多读课外书籍,获取知识、开阔视野、培养创造才能。就拿我班手抄报来说吧,我教的是一个“作文教学方法”试验班,刚开始办报时,同学们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他们经过认真讨论,给小报起名叫《满天星》。为减轻学生负担,我只要求一个月办一期。由于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强烈要求两个星期办一期。为了不挫伤他们的极积性,我同意他们这种做法。对办得好的手抄报,鼓励学生要多读、多看、多思考,并在班里给予奖励和表扬。同学们主动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各自的才能和创造性,编出的小报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全班都十分喜爱这份小报。这种集动口、动眼、动手、动脑于一体的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全面地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当然,在实际教学中,有的学生虽然读了书,但进步不快,原因是他们不会也不善读书,这也需要教者的及时指导。
       (一)教会他们读懂。
       充分利用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学会结合:把不懂的问题做上记号或写下来,向学生和老师请教;熟读精思:“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建立在边读边思考的基础上,“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式的阅读肯定是无效的。
       (二)教会他们会读。
       注意勾、画、圈、点,以加深效果。摘抄名言佳句,经常背诵,注意积累;加批注,写心得笔记,加深印象;注意体裁,抓住重点,理清思路,明确中心,揣摩语言,研究技巧。
       (三)教会他们善读。
       联读,就是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读课内作者的其他作品,读与课内题材相同的作品(包括体裁不同的),读节选课文的前后内容。扩大范围,了解全面,便于整体把握,领会更准确。
       对读,就是把观点、文体、题材、表现方法、相同或迥异的作品对照起来读。了解其相同点与不同点,同中求异,异中求同。
       选读,对自然文史知识类可选择泛读、略读、跳读的浏览方式,一目十行,捕捉信息,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活跃思想;对美文佳作、经典片段类可选择精读、细读、品读法,咀嚼涵咏、反复体味,品其精华,悟其微妙;对诗歌、散文类可选择美读,体会气韵,领其情感,培养语感;对科普知识、日报杂论类则采取默读,便于停留和反复,利于理解和思考。
       这样,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课程,学生的知识面广了,思维活跃了,也敢于问为什么了。由此,语文课外阅读活动已深深吸住了孩子们的心。著名哲学家培根说过:“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可见,让孩子们去采撷课外知识这朵多彩的奇葩,“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以更高的素质迎接新时代的挑战吧!
       徐晓宁,江苏启东长江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