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文学教法]古典文化在中学语文教育中的渗透
作者:金学锋

《文学教育》 2006年 第15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中国古典文化源远流长,诗词趣话、名家对联等各种文学样式百花齐放,为中学语文教学提供了可供借鉴的丰富材料。如何将古代文化的精华引入课堂,借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文化素养,一直是我积极探索并努力实践的课题,经过长期的摸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一、语文教学时的渗透
       诗词典故、联林佳话等趣味十足,知识性强,如果恰当地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去,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进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了解与热爱,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作者及背景简介时活用。介绍作者时,我常用到这类知识。
       首先是运用对联,例如在介绍《出师表》作者诸葛亮时,我用到了前人概述他一生功绩的对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草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讲到《核舟记》介绍苏轼与佛印的关系时,用到了二人同游赤壁打哑谜时的哑联:“水流东坡尸(诗)”(佛印出),“狗啃河上骨”(东坡对),使学生了解了两人关系密切;其次是典故趣话的巧用,例如介绍欧阳修时,讲了这样一个趣话:一天二书生在渡口等船,闲来无事便吟诗取乐,一个道“岸上两只鹅”,另一个对“哏嗄飞下河”,恰巧被微服路过此地的欧阳修听到,随口接道“白毛浮绿水,红掌拔清波。”本来俗不可耐的开头,经欧阳修这么一引用,还真有了点诗味。二人忙问他是干什么的?欧阳修笑而不答并反问他二人,二人大夸海口,说是赶考举子,并要投奔到文坛泰斗欧阳修门下,欧阳修听后哈哈大笑道:“修也不知你,你也不知羞。”说完扬长而去。此例不但说明当时欧阳修在北宋文坛上的重要地位,而且还表现出他幽默风趣的性格特征。
       这样的介绍确实能让学生增长知识、过耳不忘,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课文讲析中巧用。课文讲析,特别是文言文教学中恰当的使用,简直是锦上添花。例如我在教《岳阳楼记》讲到“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一句时,便插入了李白的趣话:李白仗剑去国游学天下,来到岳阳正碰上前朝宰相许圉师的孙女招亲,许圉师爱慕李白诗才当即就定下秦晋之好。订亲时,许家在岳阳楼上大宴宾客。当时赴宴的有一位叫裴卜的长史,心中不服,酒过三巡之后道:“诸位,平日每读公子诗文,雄奇豪放,字字珠玑。想来公子的书法也一定龙飞凤舞,只是无缘领教。佳日良辰,何不请公子亮亮大手笔,让我等一饱眼福,不知诸位意下如何?”众人拍手称快。李白兴致正高欣然应允,叫取“四宝”。不料被裴长史拦住,顺手取出自己备好的两幅二尺宽,一丈五尺长的白练,面对如此巨幅,李白豪不畏惧,望着茫茫空阔的洞庭湖和耸入云间的岳阳楼,心生一计,命人将两幅白练铺好,取来两支斗笔,饱蘸浓墨左右开弓在两匹白练间飞掠而过,“水天一色,风月无边”八个大字便赫然在目,众人一惊后便连连称赞:“双管齐下,真乃神笔。”后来,此联便被工匠们用楠木原大刻出,悬挂在岳阳楼上,成为李白留在世间的唯一真迹。讲到《醉翁亭记》中的“谢者中,弈者胜”,一句时,便介绍中国酒文化中的“诗钟”酒令:即在限定的时间内按照限定的条件说一句诗,否则不准喝酒,并举了苏轼一家对“诗钟”的趣闻;这年中秋节,“三苏”一家团聚,举酒欲饮之时,“老苏”说干喝无味,不如对诗,限定“七言”,用上“冷”“香”二字,他先道:“水向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兄妹三人听后,一齐为父亲敬酒;大苏随即也吟道:“拂石坐来夜带冷,踏花归去马啼香。”苏辙也上前为哥哥敬了一杯;小妹性急,怕自己落后,抢在二哥前说:“叫月杜鹃喉舌冷,宿花蝴蝶梦魂香”。说完她自己也满饮了一杯;该苏辙时,他故意慢吞吞的,直到小妹要罚他时,才吟出早已想好的句子:“隔院风疾紫燕冷,卷帘人瘦黄花香。”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这些引申、插入的内容,即能活跃课堂,又能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汉语知识教学时引用。单纯的汉语知识教学枯燥无味,这时教师若能恰当用典,其教学效果则截然不同。
       首先是知识短文教学,如在讲到语言的得体时,我引用了对联天子朱元章与大臣陶安的佳话;陶安是明代著名的大学士,一天朱元璋乘兴到他家,当时正值夏日午休,陶安以书作枕,在院中竹床上纳凉,朱元璋不期而至,吓得他官服都顾不穿,就势跪下请罪,朱元璋没有理他,而以满床书为题口占一联:“枕耽典籍与许多圣贤并头”,夸他有学问,陶安一时语塞,当他看见皇上手中画有江山图的折扇时,福至心灵,脱口而出:“扇写江山有一统乾坤在手”,即符合实情,又得体,将这位对联天子拍得大笑着说:“免礼平身。”于是,学生在笑声中了解了说话要看对象。
       其次是字词教学时运用。古代对联中有许多关于文字游戏的内容,极益于字词教学,如讲到多音字时,举“行行行行行行行,盛盛盛盛盛盛盛”(戏台联),上联用“行”的两个音“xìng”“hang”模拟锣声,下联用“盛”的两个音“sheng”“cheng”模拟鼓点;举“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豆芽坊联)等。
       讲到合体字时,举“白水泉边女子好,少女为妙;山石岩下古木枯,此木是柴。”“今夕何夕两夕已多,前人后人三人成众”等;其它如“形似字”、“一词多意现象”也都可借用相关的内容帮助教学。
       另外,修辞知识教学更能顺手拈来;例如讲“双关”时,举乾隆殿试大学士刘凤浩时的君臣对联,乾隆出:“东启明,西长庚,南祺北斗,朕是摘星汉”,刘凤浩对:“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臣为探花郎”,乾隆贵为天子故自称“摘星汉”,又含有掌权的人可以随意取舍人才之意;而刘凤浩的“探花郎”,既有看花人之意,又暗指自己为殿试第三名。讲比喻时,举清末慈禧一联点状元出的“雪落缸口天生一条玉带”,贡生张謇对以“虹出海外地涌半幅金环”。此联不仅对仗工整,而且比喻恰当,就因此联他被点为头名状元。
       二、课堂育人时的渗透
       语文教学的另一任务是育人。教学中,除了结合课本内容进行德育引导外,还可借用古典文化的精华启发感染学生。
       1.理想教育的示例。在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时,我引用明代诗人于谦儿时立志的趣话:一次8岁的于谦随父亲、叔叔游当地名胜凤凰台时,叔叔想试试他的才华,出联道:“今日同游凤凰台”,小于谦竟随口答曰:“他年独占麒麟阁”,从此句可以看出少年于谦的才思敏捷和志向远大。这些内容要比空洞的口头说教要形象的多。
       2.培养认真的学习态度时的示例。当学生在作文中或者读书时出现了错别字,我就讲古人因错别字造成的笑话。例如讲清末礼部尚书韩慕庐对得贤才的典故:一日韩慕庐从一山庄前经过,听到一家塾中先生教《礼记·曲礼》将“临财毋苟得”句教成“临财母狗得”,韩尚书大惊,忙进塾内,求见塾师,却见塾师年少俊爽,谈吐不凡,心中奇怪,这书生不像误人子弟之流呀,于是出题考他说:“曲礼一篇无母狗”,塾师闻听会意一笑对道:“春秋三传有公羊”。韩慕庐暗暗叹服,即问事情原委,原来是家塾主人今日闲来无事心血来潮,亲自上课过老师瘾,结果由于他学习时不认真,闹出了这样的笑话。
       3.课堂批评时的示例。课堂上学生不认真听讲或睡觉时,我也常采用借题发挥的方式进行点化、引导。如学生上课睡觉时,就念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庐时唱的诗:“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然后让睡觉者猜作者是谁。这样的课堂批评,不但犯错学生个人乐意接受,而且能借以教育全体学生,活跃课堂气氛。
       此外,在进行礼仪、恒心教育时都能从古典文化的精华中找到材料,这些内容本身就是一种极好的语文教材,经常恰当的运用,不但能引导学生做人,而且还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古典文化的熏陶,真可谓是“润物细无声”了。
       三、教后反思
       新的语文教材,注重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教师若能把古典文化的精华渗透到语文课的教学中去,一定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文化素质,认识祖国文化的丰厚,并能引导他们注重语文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当然,要想做到这些,教师必须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做学习型的人才,博览群书,广泛涉猎;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不断充电,以适应新形势下语文教改的需要;也才能把祖国古典文化的精华更好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去,使语文课上的更精彩。
       金学锋,河南通许县城关镇第一初级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