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新作快评]评王族的《动物的唯美》
作者:孔惠惠

《文学教育》 2006年 第15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如今,报纸电视等大众传媒之上除了“足球宝贝”、“超级女声”之类的选秀节目外,人气最旺的节目(栏目)大概就属各种“讲述”了。和传统的事件报道相比,“讲述”在强调亲历性的同时,更有一份自然随意的情调,能达成一种面对面的效果,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次闲聊之中。这闲聊当然会有一个大致的主题,但这主题却未必明言,因为闲聊绝不会变成一段逻辑严密精心组织的演说或是谈话,在开头来一段引子,然后层层深入,最后升华、突出主题——总之,这种将你带入现场,营造了闲聊氛围的“讲述”体,最打动读者的地方就在于它保持了生活的原汁原味,而生活并非事先安排好的程序,不是脉络一目了然的骨头架子,它充满了血肉。
       在写完以上铺垫后,我们再来看这篇《动物的唯美》,它吸引人的地方显然包括其独特的主题和给人以深刻印象的一些有关动物的故事。然而仅有以上两点是否就足以构成一篇既能引发读者思索,又能让读者读之轻松并多少得到一些消遣以及日后闲聊之谈资的散文呢?这篇散文除了以上的“看点”外,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是一篇类似“讲述”的文字,能够达到一种“面对面”闲聊的效果。且看它的开头,“第一次听到有关动物的故事是有关骆驼的”,随意自然,正是闲聊时的开场白。如果换成“动物其实也和人一样,有着自己的心灵和追求,创造着自己的唯美”之类的开头,那么后面的故事即便再动人,文章也成了一种理念的演绎。再来看它的结尾,“我问他何以见得。他说,有一只骆驼流泪了。那是一只母骆驼,是死去的那只骆驼的母亲”,然后文章就噶然而止,正如一场自然中断的谈话,也没有我们习惯的结语或总结。至于文章的语调,也是作者在讲述他亲耳听到和亲眼见到的事情,“眼见”与“耳闻”交错道来。文章由几个或“眼见”或“耳闻”的故事、场景组成,这些故事、场景当然都有关骆驼,但彼此之间也没有明显的逻辑承续关系。比方说文章开头的故事写的是骆驼的坚毅、执着,但接下来就是一些骆驼的独特、传奇的习性以及骆驼喝水的休闲场景,并没有顺着开头的故事层层递进。而这些轻松的文字之后,文章笔风再次为之一转,似乎又回到了开头的味道,回到了那种凝重的氛围。同时文章中也有一些议论,但它们也并不系统,并不集中,而是散落在那些故事中,只是说完故事后的几句简单的点评,如“这样的话,应该写到教科书里去……”至于有关文章标题的暗示和说明,也没有在文章中出现过一次,整个文章并没有刻意的烘托与达到高潮时的点题。这个标题,实际上只是对读者从旁的提醒,有心的读者在读完文章后再看看标题,大概可以感到一种情绪、体验上的契合。
       总之,它或许并不是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所需要的那一类“范文”。但是想想看,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为什么要读文章?自然是为了轻松和休闲,在这样的前提下如果还能增长一些知识、陶冶一下性情自然更好。《动物的唯美》正是我们在生活中需要的那类文章。它使我们感受到了闲聊时的那份随意自然,这里面有沉重也有轻松,小小的议论点缀在生动的叙述中,这些穿插和点缀使我们的神经避免了紧张,而形成了舒缓、轻松的闲聊式的阅读节奏。所谓散文之“散”,或许就在于这种不时的“岔开”与“枝蔓”,它就像一颗枝叶繁茂的大树,尽管主干隐藏不显,但是我们所需要的不正是那片浓荫吗?
       孔惠惠,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