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导写者]个性化作文也应求真
作者:陈珍云

《文学教育》 2006年 第14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陶行知先生曾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然而目前中学生作文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假话、空话十分普遍。面对作文题,学生失去了自我,展露的是一个缺乏自尊自省的世界。作文教学步入了程式化、新八股的死胡同。作文课堂死水一潭。学生思维受到限制,写作主动性随之消失,变得机械呆板,创作源泉枯竭。针对这些弊端,我校语文组开展了四步作文教学的课题研讨,在作文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索,颇见成效。
       一、尊重个体感受,真情流露笔端。
       作文是创造性的思维活动,现实生活中每个学生的内心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而让这独一无二的心灵自由地表现出来,就是新课程标准下作文教学求真的一个突破口。学生个体思维方式千差万别,教师必须承认并利用这种差异,达到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目的。安排习作时,给学生一定的思想空间,让其在一定范围内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感受最深的内容进行练习,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时可以自由发挥,充分表达内心感受,学生的真情实感自然流露于笔端,充溢于字里行间,从而发挥出创作的潜能。对学生在文中发表的独特见解,教师不能盲目扼杀,应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的思想,正确引导,肯定为主,耐心点拨,达到让学生既学会“作文”,又学会“做人”的目的。教师更新作文教学观念,打破种种禁锢,还学生题材选择、思想表达、语言运用等方面的自由,让学生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写出自己的个性。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我注意文题的选择,有时征求学生自己的意见命题。针对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热门话题、敏感话题在班上展开充分的讨论,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迸出火花。如前段时间我校学生配置手机的现象十分突出,对此不少老师指出应予以控制,学校也准备采取一定的措施。这一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热情,观点各异,众说纷纭。在此基础上我要求学生就“科技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这一话题作文,学生普遍能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据,有的观点极为鲜明突出,论证也十分严密。值得注意的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是一味盲目的肯定,对学生偏离道德规范的文章,教师要及时予以纠正。
       二、突破思维定势,开拓作文思路。
       魏书生先生说:“对一个问题,有一百种解决的办法。”要寻求这一百种解决方法,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其中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主要思维方式,也就是沿着不同方向,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问题的多个答案。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可以摆脱传统习惯的禁锢,突破常规的束缚,闯出新路子。长期以来,学生受定向思维的影响,迷信老师,迷信书本,亦步亦趋,不敢提也提不出与之不同的新见解、新思路。教师有必要帮助他们解放思想,破除迷信,引导他们的思维从上下左右四面八方辐射,鼓励他们另辟蹊径,独树一帜,从不同角度获得解决问题的崭新途径和方法。写作的训练正是一种思维的训练,写作是一种精神的旅行,而精神旅行需要自由。现实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成绩并不突出的学生,作文却写得文采飞扬,这也许是因为他们不囿于书山题海,有一种表达的欲望和需要,放飞了思想情感,进行了个性化的表达。教学中,教师的千叮万嘱,条条框框有时反而让学生驻足不前,从而错过了沿途的美景,游兴大减。为此,在作文训练前,我尽量减少对学生思维的束缚,对于体裁的选择,主旨的确定,材料的搜集,表达方式的运用,结构详略的安排等具体问题,学生有充分自主选择权。学生通过理性的思考,个性化的表达,写出的文章往往神采飞扬,各具风貌,尽管有时在写作手法方面还显稚嫩,思想领域还不很成熟。但尽量减少写作的束缚,学生才能发现作文途中的无限风光,达到柳暗花明的境界。
       然而,个性化的写作,并不意味着毫无限制的随心所欲,片面强调取消任何限制的完全自由,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极端。教会学生思考方法,教给学生写作的基本常识,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独具特色的个性表达方式,是语文老师基本的职责。
       三、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让作文走进生活。
       推荐一些文质兼美的作品,让学生从中汲取丰厚的营养;选择一些至性至理的文章,掀起学生思想情感的涟漪。只有对学生个性化作品进行充电,厚积薄发,才能使作文更具生命力,才能使作文训练走向深刻。课堂上的自主阅读,课外的积累体验,对学生写作素养是个很好的提高。在我的建议下,我班学生订阅了大量的报刊、杂志,还成立了班级图书角,每星期有专门的阅读欣赏课,让学生读美文,谈体验,仿写、改写、续写,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大千世界,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会激发不同的个体产生不同的感悟,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含英咀华,触发他们写作的灵感,从而“情动而辞发”,挖掘自然之美,生活之美,人性之美,最终得到人生的启迪。一次写景作文的训练中,正逢冬天里的第一场雪,我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自然,谈论感受,告诉他们风景不是无情物,一切景语皆情语的道理。具体生动的情境丰富了学生的体验,自然有话可写。不把作文教学囿于狭小的课堂之内,使之向课外延伸拓展,学生置身于广阔天地之间,胸中有真情,笔下有真意,作文自然以情动人。
       要克服当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的诸多弊端,开创作文教改的新局面,须在“求真”上下功夫。一切从生活实际出发,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顺应学生心理,让他们写真话,抒真情,陶先生的那句名言,应成为我们全体语文教师的座右铭。
       陈珍云,教师,现居安徽东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