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研究者]我国古代私家目录学述略考
作者:廖大容

《文学教育》 2006年 第14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中国的书目,大多为官家“辨章学术,考究源流”或受官府之意而编,由一人编向众人编发展的特点。中国书目的三大精华《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它们均为官修之书目,构成了中国目录学的基本框架。通晓三书之义例,对中国的目录学也就登堂入室了。但作为目录学的补充,私家书目及私家的重要著作也不容忽视。它们往往成为读书、治学、研究的入门之书和指路明灯。主要有;
       一、《郡斋读书志》。南宋晁公武著,当太守时所刻,因而称“郡斋”;又因世住汴京昭德,因而又名《昭德藏书志》。有考证、校语及目次,检用比较方便。此书用四部分类法(经、史、子、集),有总序(说明用四部法之意),有小序(每部前),有解题(每书后)。在每部中都叙学术源流,并依次作注;或列不同学说,并加以考证,文字简要。晁公武藏书多,博学多识。他的这种不但写目录,而且还写提要的形式,使《郡斋读书志》成为了我国最早的一部附有提要的私家藏书目录,为后人了解宋代及以前的各类书籍的面貌开了方便之门。
       二、《直斋书录解题》。宋代陈振孙著,是其据在江浙做官时所收购之藏书而著,后人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共22卷。因其号“直斋”,所以此书由此得名。分经、史、子、集四部,53类,没有总序和大序,其中9卷有小序,说明其分类变化的情况。每书都有解题,且相当成功。解题的语言简洁,主要说明作者及版本情况,注录了5万多字,超过了官修之目录。人们对此书评价高,它对后世也影响大。张宗泰《所学集》说:“《解题》叙述诸书源流,州分部居,议论分明,为藏书家著录之准。”
       三、《通志·校雠略》。宋代历史、目录学家郑樵撰。此书注明了作者对目录的理论观点。强调用科学的方法辑目录,强调类例,“明类例,析源流”。也有创新思想,推崇“会通”:通图书之有无,详今略古。还撰有《艺文略》、《图谱略》。《艺文略》对后世有大的帮助,他认为:书目泛释无益,应对疑晦者加以注释,无疑晦者则类举;当注则注,简明扼要。
       四、《文献通考·经籍考》。元代马端临撰,348卷;所研究起于先秦,止于南宋宋宁宗,收罗宏富,极便参考。也按四部编排,把《郡斋读书志》和《直斋书录解题》的“题要”有针对性地“裁断”下来,还兼录了许多其他内容。目的是记其著作之本末,考其流传之真伪,定其文理之纯驳。所形成的辑录体为后世推崇,成了后人摹仿的体例。
       五、《读书敏求记》。明末清初著名的藏书家钱曾撰。是我国第一部研究版本的目录书,专记宋版、元抄本及书之次第完缺与否,对古今不同的书也作了记载。他鉴别古今版本,是从版刻、行款、刀法、纸墨的颜色来判断书版雕印年代,再从祖本、子本或原版、修补版来定版本的价值。意义:目录学里的一种新兴学问——版本学,登上了大雅之堂。
       六、《校雠通义》。清代乾嘉时历史、目录学家章学诚所撰。提出了“辨章学术,考究源流”这一目录学的八字方针;他还提出了“互著”、“别裁”二方法。他认为:分类应据学术变迁和书籍情况加以更改,不应受旧制的束缚。主张编索引,提高校勘古籍之效率。他广泛深入钻研前人书目,继承但不因循,对后人贡献大。
       七、《书目答问》。清张之洞著,此书的实用价值高。列举了2000多部书,分为经、史、子、集,另加“丛书”。每部的分类,以时代先后为序;对特别重要的书,作了评注,以指示门径。特别重视乾嘉以来的著作,版本以时见为主,不嗜古好僻。书目完整,少误。1931年,范希曾的《书目答问补正》出版,对原书进行了补充、纠正、增入、注释,使之更丰富有用。
       此外,还有清人黄丕烈的《荛圃藏书题识》和王大隆《荛圃藏书题识续录》,顾广圻的《思适斋书》和王大隆的《思适斋书跋》等等。
       这些私家著述,丰富完善了我国古代目录学的内容。不仅是官修书目的补充,而且从中可见各个时代的治学之风,藏书、思想、著述之情况,对后世初学之人有特别重要的引入门径的作用。
       廖大容,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