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文坛扫描]信息16则
作者:洪 鸣等

《文学教育》 2006年 第13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作家点评各地语文高考作文题
       在2006年高考十几个作文题中,作家们公认北京的作文题《北京的符号》出得最好。海岩认为,考生可以联想到故宫、四合院,也可以联想到天桥的杂耍、王府井商业街……北京的符号非常多,考生的选材可以十分灵活。作家梁晓声也说,以前高考作文题目一般有两个,一个是感性的,叙事的;一个是理性的,议论的,考生可以任选其一。这次《北京的符号》这个题目模糊了这两者之间的界限,让有悟性的考生可以比较容易地找到落脚点,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方方认为湖北关于“三”的作文题很有意思。最大的好是题目具有包容性。她觉得今年湖北的作文题,重要的不是考学生,而是考阅卷老师。听说江苏高考作文题是《人与路》时,赵本夫的第一反应是:“好写,一般考生都可以拿到及格成绩。”但他同时也认为:“能从及格跨越到优秀成绩的考生应该不多。”赵本夫觉得,《人与路》这个题目现在看来有点“老且太大众化”。天津卷的《愿景》被网民“投诉”为“最意想不到”的作文题,陆天明觉得想出这个题目的老师“有点故意刁难”:“这篇作文题目有很强的政治色彩,‘愿景’一词是连战来大陆时说到的。将这个词加进《现代汉语词典》,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对‘两岸统一’的一种愿望,如果不了解这个词背景的考生,做这样的题目也许会流于一般性的想象,得分也许不会高。”同时,被网民投票认为“最适合发挥”的上海卷作文题《我想握住你的手》在陆天明眼中是一个非常小家子气的题目,“这个题目带有很浓的小资情调,我觉得我们不应该挑拨孩子们小资的心弦。”徐坤说,高考作文应该考查的是学生一般性的写作技巧,考核学生是否符合高中阶段的语文水平,是否有文才,是否有逻辑性等等,而不应该考查那些太深奥的东西。脱离学生生活氛围的题目,只能导致他们去说一些人所共知的假话套话。孙绍振认为,今年的福建高考作文题要求从三个话题中任选一个自拟题目写作,既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开放性要求,同时又减少了考生审题的难度,使他们尽可能获得多样的选择和发挥的余地。(晓易摘编)
       ●加拿大剧团将改编鲁迅作品
       2006年6月,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将携手加拿大史密斯·吉尔莫剧团共同创作以鲁迅小说人物为原型的形体剧,据悉,该剧团的核心人物迪安·吉尔莫和米歇尔·史密斯夫妇正与上海的演员们一起进行“工作坊”的训练。“工作坊”是剧团创作时采用的特殊方式,导演没有剧本,演员不定角色,导演从小说中提取一个场景,而后让所有的演员都参与到这个场景中,自由发挥,创作声音、动作,导演将根据演员的表现进行组合,最终将小说语言变为舞台对话,将一个个临散的场景重新组合连接。据悉,“工作坊”活动将在上海持续一个月,11月份将在加拿大继续,明年初,作品将会在上海最终成型。之所以选择鲁迅的作品,导演之一米歇尔·史密斯说,去年7月他在加拿大的图书馆里读到了鲁迅的文章,10月又读了鲁迅的一些小说,其中包括《祝福》,他觉得鲁迅是个很有意思的人,他的作品很深刻,总能在一个故事中藏着另一个故事。(洪鸣摘编)
       ●中国10位翻译家获俄首届高尔基奖
       5月,高莽、张建华、蓝英年等10位俄罗斯文学翻译家被俄罗斯作协授予了首届高尔基奖章和荣誉证书。俄罗斯作家协会主席加尼切夫表示,高尔基奖章是颁给国外的俄罗斯文学专家,以表彰专家们在俄罗斯文学翻译、研究方面做出的贡献。高莽、张建华以及任光宣三人获得了首届高尔基奖章,李明滨、蓝英年、张捷等七位翻译家则被授予了荣誉证书。高莽在接受颁奖后表示,从事俄罗斯文学翻译的有大学里的教授,有出版社的编辑,有俄罗斯文学研究者,也有普通的文学爱好者。“虽然我们有各种的不同,但我们的共同点就是热爱俄罗斯文学。”正是因为热爱,所以他们才会希望把它介绍给中国的读者,让读者们从俄罗斯文学中了解俄罗斯。(洪鸣摘编)
       ●刘心武美国讲“红楼”大受欢迎
       5月,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举办“揭秘《红楼梦》”讲座的刘心武回到北京,并透露了他此次讲“红楼”的经历。当初刘心武即将赴美演讲的消息刚刚传开,国内就掀起一片声讨之声,一些红学家指责刘心武的观点非正统红学,赴美演讲是混淆视听。但他也得到红学泰斗周汝昌等文化界人士的支持。周汝昌老人得知刘心武将赴美开讲《红楼梦》,欣喜至极,亲自作七律一首,为刘心武壮行,预祝美国“揭秘《红楼梦》”圆满成功。获知刘心武要在哥伦比亚大学“揭秘《红楼梦》”,当地“红迷”争相前往。在听众席中,有一位老者最引人注目,他就是已85岁高龄的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中国当代文学泰斗——夏志清。老人家不顾年迈,特地来捧场,坚持听完全天两场讲座,听到趣味盎然之处拍手叫绝,带头喝彩,将现场气氛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并表示,虽然今年已经85岁了,但听了刘心武的演讲后,一定要“回去重温旧梦,恶补《红楼梦》”。(洪鸣摘编)
       ●老舍小说被改编成电视剧《月牙儿与阳光》
       根据老舍小说《月牙儿》、《阳光》和《微神》合一改编而成,马伊俐、江珊、黄磊、寇振海联袂主演的30集电视剧《月牙儿与阳光》5月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月牙儿与阳光》讲述出身穷人和富人家庭的两个花季少女,虽然住在同一胡同,但是在北洋军阀混战时期,穷人家的女孩因为家中没有男性支撑,生活无计被迫堕落;而官宦家的小姐也要面对丈夫不忠或者成为男人升迁的工具等等同样悲惨的命运。值得一提的是舒乙先生提出要将《月牙儿》和《阳光》这一对姊妹篇合在一起改编为长篇电视连续剧后,又建议把《微神》的情节加进去。这样一来,电视剧不仅有了令人关切的命运、笑料,也有了爱情故事。(洪鸣摘编)
       
       ●黄裳佚作《来燕榭集外文钞》出版
       2006年6月,著名作家、藏书家黄裳先生的散文集《来燕榭集外文钞》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录了从未结集出版过的黄裳全部佚作,时间跨度长达70年。此外,著名画家黄永玉特为本书设计藏书票一枚,风格幽默搞怪。一文一图,两位文化老人不经意间的相映成趣让本书多了点历史的亲切感。黄裳先生的斋名———来燕榭,是一个响亮的名字,《来燕榭书跋》《来燕榭书简》等作品系列都根据其书斋命名。此次出版的近40万字的《来燕榭集外文钞》收录了游记、书话、剧评、题跋、人物印象记。这些佚作从1935年他在南开中学读书时撰写的《旅绥杂忆》,到抗战爆发后上海“孤岛”时期发表在《古今》杂志上的一系列文化随笔《关于墨》《四库琐话》等。黄裳的前半生写作生涯,在该书中显现出清晰的历史脉络。(洪鸣摘编)
       ●查尔斯·韦伯将出《毕业生》续集
       1967年的奥斯卡影片《毕业生》,不但成就了影星达斯汀·霍夫曼,也深深地影响了一代人。《毕业生》原著作者查尔斯·韦伯6月初宣布,他已与出版商签订了写续集的合同,新作将于明年6月上市。《毕业生》讲述了男主角本杰明·布拉德道克与鲁宾逊太太及她的女儿伊莱恩之间的三角恋故事,而今这三个角色的关系发展到什么地步了呢?时隔近40年后,这个谜底即将揭开。韦伯已做好准备展示这些角色的命运了,“勾勒出他们的未来,我花了不少时间。”在其续集《家庭学校》中,当年的年轻小伙子本杰明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他不让孩子去上学,而是在家里教他们。为躲避鲁宾逊太太,本杰明与伊莱恩住在纽约北部。英国著名出版商兰登书屋以3万英镑的价格买下了续集版权。这笔钱对韦伯来说,真是救命稻草。自从第一部小说面世后,韦伯就过着流浪的生活。今年早些时候,更因交不出房租,他和妻子弗瑞德在英格兰被扫地出门。66岁的韦伯说,无家可归让他开始联系出版商,发表这篇写了多年的小说。兰登书屋的编辑透露,新作短小犀利、非常有趣。当年影片《毕业生》获得高达6000万英镑的票房收入,但韦伯仅得到1.4万英镑的稿费,没拿到票房分红。之后几年,这笔钱大多被他捐给了慈善机构。他不仅将《毕业生》的版税捐给了“反诽谤联盟”,后来还拒绝接受父亲——加州一名富有的心脏病医生留下的丰厚遗产。韦伯表示:“没人能理解我为什么那么做,但我认为自己能因此长寿。如果变成富人,我与妻子的生活可能不会是现在这样,我将每天数着手里的钞票,而不是在家教育孩子,更不会有《毕业生》的续集。”(舒坦摘编)
       
       ●《汪静之文集》出版
       2006年是著名“湖畔诗人”汪静之诞辰104周年和逝世10周年。由汪静之儿女及亲属历时10年搜集、整理编成的《汪静之文集》6月由杭州西泠印社出版。文集包括诗歌、小说、文论、书信、回忆录等,分《蕙的风》、《六美缘》、《诗歌的原理》、《耶稣的吩咐》、《漪漪讯》和《没有被忘却的欣慰》六卷,共174万字。该文集收录了不少已绝版的20世纪二三十年代珍贵文献,也搜集了大量初次公开的作者手稿和佚诗,对1957年以后屡屡重版的《蕙的风》等诗集,则重新恢复了其“五四”时期的本来面目,具有较高的学术和收藏价值。(洪鸣摘编)
       ●王蒙自称坚决不开个人博客
       著名作家王蒙5月20日在广州市海珠区的“海珠讲坛”上,大谈网络文学的利弊,并提倡大家多读好书,少接触网络文学。对于网络文学,王蒙首先认可它存在的合理性。他指出,网络文学和手机短信笑话一样,是一种快餐文化,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比较随便,“逗人一笑而已”。“事物发展都会出现悖论,因为它(网络文学)太方便了,太容易了,那就会出现贬值,会出现垃圾。当然,我们不能因为出现垃圾,就取缔了这种方便,也不能因为大家都欢呼这种方便,就不把垃圾说成垃圾”。当被问到是否会在以后推出自己的博客时,王蒙持坚决的否定态度,“我没有这方面的打算”。有人认为博客是网络里的“超女现象”,也是一种自娱自乐。对此,王蒙深有同感。虽然不愿对“超女”作出任何评价,但王蒙将流行的卡拉OK现象与博客做了个对比。他说,卡拉OK起源于日本,是一种大众对待音乐的自娱自乐形式。但在意大利,卡拉OK是被禁止的,为什么呢,因为意大利很注重音乐教育,他们担心卡拉OK会影响大众对音乐的欣赏和理解。“同样,博客这种网络文学形式对人们的文字和语言认知能力形成破坏的可能性也是大大存在的”。王蒙认为对待博客,应该采取趋利避害的态度。(舒坦摘编)
       ●贾平凹谈读书与写作
       5月20日,在苏州大学文学院第九届读书节的开幕式上,“文坛独行侠”贾平凹与苏大学子齐聚一堂,交流自己读书的经历和感悟。他那乡土味十足的商州方言立刻掌控了现场:“我讲不了普通话,你们能听多少就多少,不过听懂了也就要失望了。”此话一出,全场笑倒。“读书节挺有意思,我一生中最大的荣幸就是从没有参加考试,但我们那个年代没有多少书可读呀。”“我们那个时候刚刚恢复高考,好多书不开放。小时候在亲戚家看到一本没有封面的小说,被书中的一些诗词吸引住了,就想把这本书‘偷’回家慢慢看,可是不久就被发现了,表哥追到我家里将书要了回去。当时我感觉挺尴尬的,后来才知道那本书原来就是《红楼梦》。”贾平凹强调,读书要注重自己的感觉。世界上有很多书,可能有些书适合你看,有些书不适合你看。这就像做菜,你尝一下它就知道了你需要哪一种。当谈到自己在大学时的创作时,他形容自己当时的状态“就像下蛋的母鸡一样坐卧不安”。大部分作品被退了回来,而被退回的信每次都会给一些搞恶作剧的同学拆开,嘲弄一番。但是“创作就是要不顾一切”,贾平凹毫不矫情地觉得自己只是一个很一般的作家,他认为文学创作不在于创作者的年龄、时间、贫富、身处在城市还是乡下,只要有股冲动和热度就可以,创作过程是很得意和舒服的。(舒坦摘编)
       ●马瑞芳称“狐狸精”是现代女性典范
       以独特的女性视角展示《聊斋》鬼魅世界的《马瑞芳揭秘〈聊斋志异〉》,5月由东方出版社出版。作为“百家讲坛”少有的女性主讲人,马瑞芳在讲《聊斋》时对“狐狸精”情有独钟。5月23日,马瑞芳在接受采访时笑称:在她看来,蒲松龄笔下呈现的狐狸精形象,与人们心目中的狐狸精迥然不同。她们不仅美丽迷人、智谋过人,还具有侠义心肠,肝胆照人,有些甚至具有很强的独立意识。马瑞芳特别欣赏狐狸精依靠自己的过人才智在社会和家庭里安身立命,按照自己的“活法”实现自身人生价值,她把她们视为独立可爱、敢爱敢恨的女性典型。“花妖”、“绿衣女子”、“白秋练”等马瑞芳可以说出《聊斋》里每一个狐狸精的与众不同之处。“这些才智过人的狐狸精都是些公关好手,也是些处理难题的好手。她们是怎样渡过人生难关、处理棘手问题的,对现代人的生活都具有参考价值。”(舒坦摘编)
       ●北村批评自娱自乐型作家
       2006年6月,著名作家北村创作的长篇小说《我和上帝有个约》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我和上帝有个约》以发生在某个城市的凶杀案为背景,用几近纪实的叙事手法将这个城市的市长、教授、记者、农民、商人、凶手和各色男女拉到读者面前,为每个人都有的“心病”开出了只有说明真相才能够解脱的药方。该书未出版前曾在媒体上连载,由于小说所蕴涵的文化意义直指人性软肋,许多读者反应强烈。在首发式上,北村批评作家群体对底层民众的生死缺乏关注,只顾自娱自乐。他说:“在这个年代里,作家其实有很多的写作素材可选择,真不知他们何以就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我愿意成为文坛里的‘叛徒’,希望通过我的‘揭发’,能引起作家们的注意。”(洪鸣摘编)
       ●鲁迅的曾孙女对鲁迅不太了解
       5月,现年22岁的鲁迅的曾孙女周璟馨参加台湾综艺节目《我猜、我猜、我猜猜猜》的视频照片在各大网站流传,立即引起各界的关注。17日,记者辗转联系上远在台湾的周璟馨。由于母亲是台北人,所以周璟馨父亲婚后便到台北生活,周璟馨也因此在台北长大。周璟馨告诉记者,自己很小的时候就知道曾祖父是鲁迅,并且觉得很骄傲。遗憾的是,台湾的国文课本里并没有收录曾祖父的文章,自己也只能在网络上才能读到。当记者追问周璟馨读过鲁迅哪些文章的时候,她腼腆地表示自己读得并不多,觉得曾祖父写的东西有点深奥,不容易理解,印象最深的是《阿Q正传》。周璟馨称自己对鲁迅也不是很了解,只是零散地听到家人的相关谈论。(舒坦摘编)
       ●《老娘泪》来自真实案件
       2006年6月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的电视剧《老娘泪》赢得了开门红。不少观众认为,剧中情深义重的母子情就是最令人感动的看点。作为央视今年的重点剧目,《老娘泪》关注恩情、启迪人生与职场、传递母爱,充满了时代感。“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但让人落泪和歌颂一个伟大的母亲不是我们的目的。震憾每一个罪恶的灵魂,让他们知道由于他们的罪恶给他们爱的人和爱他们的人带来多大的灾难,并以此警示后人才是我们真正的追求。”该剧导演雷献禾说。这部戏讲述是一个母亲怎样把她犯罪逃跑的儿子追回来自首的故事。作为母亲,最怕的事情就是自己的儿子出事,可偏偏最怕的就来了。于是这个母亲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她要替儿子还债,还要找回儿子,甚至想要亲手把他送进监狱,她的理由很简单:我们不能受良心的谴责。《老娘泪》的剧本源自两个真实的案件。一个是四川的交通厅长,犯了受贿罪,他的母样已经80岁,她不知道儿子到底犯了什么罪,以为就是欠了钱,于是就带着孙子去卖花来还儿子欠的钱,让人很感动。还有一个是儿子成了黑社会分子,案发之后跑了,为了逃避法律制裁整容了。母亲花了三年时间走遍全国去找他,终于把儿子找了回来。该剧编剧说,正是以上两个感人的、真实的案件促使了他创作了这个剧本。(洪鸣摘编)
       ●《简·爱》曾因诽谤被迫修改
       最新研究发现,因为担心被控诉进行名誉诽谤,英国女作家夏洛特·勃朗特当年在撰写经典文学名著《简·爱》时,被迫修改书中描述的关于罗沃德学校的部分章节。夏洛特·勃朗特在《简·爱》一书中提及的罗沃德学校由严厉的布罗克·赫斯特校长主持,该校对待学生极其苛刻,孩子们都处于半饥饿状态。而夏洛特在8岁时,和姐姐们一同被送进柯文桥学校读书。这所学校的校舍陈旧,学生们营养不良,校长威廉·卡鲁斯·威尔逊是个刻薄顽固的人,夏洛特的姐姐玛丽亚因此患肺病死去。因此,当时英国凡是读过《简·爱》这本书的人,都会由罗沃德学校联想到柯文桥,认为夏洛特所写的可怜少女海伦·彭斯,就是影射她的姐姐玛丽亚。研究者在一幢充满灰尘的小阁楼里,发现了一批夹杂在发霉的旧纸堆中的信件。其中有,在校长威尔逊决识到夏洛特对罗沃德的描述,涉嫌影射她对自己以及学校的看法后,心烦的校长就写信给这位昔日的学生,威胁要告她名誉诽谤罪。为了避免被起诉,夏洛特写了封道歉信,劝说校长不要起诉,并寄给他一份1400字的梗概,删除了书中让他不愉快的章节。(洪鸣摘编)
       ●法国媒体列出学中文十大理由
       法国《费加罗报》6月初刊文鼓励法国人“快快学中文”,并列出十大理由。这篇文章列出的十个理由包括“学中文帮助做生意”,“多一门技能对就业有利”,“不会中文在中国寸步难行”、“学中文有利于了解中国文化”等功利因素。理由中还包括“学中文可以只学口语而不必一定和文字发生关系”,“汉语语法简单”,“掌握五百字就能起步”等学习上的便利因素。而“中文有利于锻炼神经细胞”,“争取看原文才能品尝中国文化的原汁原味”两个理由的解释则比较有新意。而“看原版的毛泽东语录”也位列法国人学习中文的十大理由之一。文章还说,汉字代表一种现实、某种感情或一种意念。它们环环相扣,犹如一幅拼图,学会了解各个部位的意思,比玩日本的填数字游戏更有意思。文章还说,要看电影《霸王别姬》、阅读孔子著作或毛泽东语录,最好看原版、读原文,才能尝到原汁原味。伴随着中国热而兴起的中文热在法国有继续升温的趋势,有关学中文的信息屡见于法国报端。关于学习中文的方法竟然也出现了“美式方法”和“法式方法”之说。《费家罗报》的上述文章就指出,习惯笛卡尔思路的法国人肯定不适合美国人学习中文的习惯方法,文章因此认为只有法国汉学家著述的中文教材才是适合法国人的学习捷径。(舒坦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