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文学教法]“看”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作者:王胜国

《文学教育》 2006年 第13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文教育者通常把它概括为“听”“说”“读”“写”的能力。不管是正确地理解别人的意思还是恰当地表达自己的看法,都离不开具体的语言环境,而对语言环境的体察,就离不开看;当前,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人们常把“听”“说”“读”“写”并举,却往往忽略了看,这是不适宜的。
       看,即为观察,察言观色或见机行事皆离不开观察。听话者要正确地理解他人的意思,既要听其言,又要观其行,还要察其色。魏巍先生《我的老师》一文中写道:“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蔡芸枝先生)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我们的意思......”一个小学生正是用眼睛从老师那“好像要落下来”的教鞭中领略到了老师的爱。理解他人如此,表达自己的看法也不例外:只顾自己滔滔不绝而不注意听者的反应,这话无异白说,最少,说话的效果会大打折扣,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是深有体会的:通过观察学生的神情举止,教师可判断学生是在听讲还是心不在焉。不管是听话还是说话,都是运用语言进行交际,这种交际不管是以口语还是以书面语的形式进行,都要观察交际环境。口语交际要注意交际场合,正如穿衣要注意场合一样,这种交际场合、说话氛围有时并非是显性的,而是要通过观察才能领会的。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口语交际”的阶段目标中提出“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要做到文明得体,更是要仔细观察;书面交际则要注意语言环境,通过对上下文的观察来正确地理解文意。
       当前,在语文活动中,教师常常注重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总是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观察能力的培养。现代心理学认为,人们感知外部世界,36%来源于视觉。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既如此,作为人类认识世界、认识生活的重要手段之一的观察,当然是学生学习语文、实践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常有老师感慨学生的作文水平难以提高,学生埋怨写作文如同狗咬刺猬——无从下手……诸种疑惑,与师生忽视观察能力的培养是有着极大关系的。老师平时要强调观察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同时要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的方法。只有这样长期积累,学生的胸中才有可写之物,笔下才知如何去写。学生懂得了观察的重要性和观察方法后,才会逐渐养成观察的习惯,才能更好地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采用品味语言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形象思维能力。诚然,品味语言的确是学生学习语言、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但它也有局限性:即有时某种情景是作者用自己的眼睛来观察到的甚至是自己无法言表的。教师若能引导学生把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景,用自己所见到的或记忆中的或虚构的景象来映射,再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无疑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想象力。老舍先生描绘济南雪后的山景时说:“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那些小山太秀气”,每人眼中心里的“害羞”、“秀气”各不相同,感受的画面也各有千秋。这种“阅读感知——景象再现——语言描绘”的方式,不仅有益于促进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也有益于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个性。看到“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漏水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我与地坛》)的是史铁生的眼睛,看到一千个形象各异的哈姆雷特的将是一千个学生的眼睛。
       王胜国,湖北师范学院中文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