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拾贝者]艺术作品中的空白美
作者:孔繁荑 夏华玉

《文学教育》 2006年 第1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空白作为一种艺术手段,在古今中外的艺术佳作中广泛应用。在这些作品中作者特意设下空白,让读者去补充发挥,让读者和自己共同完成作品美学价值的创造。接受美学原理认为:作品的美学价值是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和读者在接受过程中共同创造的。这创造的基础便是作品的空白。
       八大山人画“游鱼”,不必费任何笔墨去描绘水,只是着意表现游鱼的形状和动态,纸上别无他物,却令人感到满幅是水。这种空白处理手法起到了以虚代实的艺术效果,可以调动观者的联想和想象,增强意境的丰厚与含蓄。
       《深山藏古寺》,这幅作品的诞生之所以成为千古美谈,就在于作者充分体现了命题者“藏”的空白艺术。画面上只出现一曲小溪,溪边一个小和尚正在担水,背景是渺远模糊的深山密林,却不见古寺。古寺是什么样子?观画者不难从担水的和尚推出密林中“深藏”不露的古寺。读者依据其潜伏信息去想象创造,达到了意境深远、趣味无穷的艺术境界。
       不仅绘画如此,写作中也常常使用空白艺术。如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这首诗的感情是非常沉痛的,在凄凉的晚年,诗人与李龟年相逢,自然会产生一种世事沧桑的沉痛伤感,但在这首诗的具体描绘中,却不露一字半句的感伤,只有细细寻味,才能领悟深蕴于作品中的凄凉与伤感。所以蘅塘退士评此诗云:“世运之治乱,年华之盛衰,彼此之凄凉流落,俱在此中,少陵七绝,此为压卷。”
       再如沈从文的《边城》结尾写道:“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傩送二人究竟能不能回到翠翠身边,翠翠的幸福依托在何处?作者没有明说。这种空白的处理,节省了许多文字,使情节曲径通幽,又把想象的主动权交给了读者,人物的前途命运靠读者自己去猜想,特别耐人寻味。
       空白能够激发读者的想象和联想,具有“言近旨远”、“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妙处。尽管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意是内隐的或是超离于文字本身,但“观文者批文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仍然能够获得和把握作品的真蕴。如果作者所要表现的情、思、意、念,不是蕴含在形象和意境之中,缺少一定的客观规定性,使读者看不出,猜不透,这样的作品是难以被肯定的。
       另外,文章的空白,不是无限的,而是有限的,它往往受制于与之相关的具体描写,根据上下文的描写能够想象出空白部分的具体内容,不能因刻意空白而造成语意的缺失。
       写文章不能把意思写得太满,太满则一览无余,没有了曲折幽回之妙,不能给人留下太多的美感。初学写作者往往惟恐人家不明白,常常要把文章写得不留一点余地。而空白作为一种艺术手段,对于克服这一方面缺点具有重要作用,确实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
       孔繁荑,山东威海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夏华玉,山东荣成职业中专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