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拾贝者]胡适《我的母亲》中的三次流泪
作者:庆俊生

《文学教育》 2006年 第1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人们常说,眼泪是女人的武器,言下之意,女人在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等方面感到无奈、委屈时,往往只能以泪洗面,一哭了之。而在大学者胡适笔下的《我的母亲》(人教版八年级下)中,母亲的眼泪是那样的圣洁,那样的大有深意。仔细品味其文,母亲的三次流泪,尤其震人魂魄。
       期望之泪,促我成才。母亲是一个乡村妇女,她和父亲只过了六年多一点的时间,对父亲的思想和事业不可能真正了解。但是,她是那样尊敬、崇拜自己的丈夫,丈夫是她的天,她的地,是“一个完全的人”,是一尊崇高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偶像,所以,她对儿子教育的目的就是“学他”。正因为如此,“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才对我昨天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有时候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跌股便是丢脸,出丑。)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母亲没有什么文化,也没有什么高超的教育技巧和教育策略,又拙于言辞,于是把对儿子成为他父亲那样的人的万千叮嘱化为“掉下泪来”,母亲的泪,既有对父亲的爱和思念,更饱含着对我的殷切期望。她是想用自己严格的管教和浓郁的亲情来激励我刻苦读书,成为一个像“我”父亲那样的“先生”,光耀门庭,自己的终身也有个依靠。正是母亲的眼泪,使我渐渐懂得自己的责任,于是就有了早起苦读的习惯,也就有了作者日后的博学广识,名动天下。
       止争之泪,以柔克刚。作为一个家道日趋衰颓的大家庭中的当家的后母,不仅要为一家的生活操心,更要处理化解家庭中的纠纷矛盾,特别是要处理“我”大嫂和二嫂的关系以及对待她们妯娌之间的矛盾。是啊,“最无能而又最不懂事”的大嫂和“能干而气量很窄小”的二嫂,自然是经常针尖对麦芒,你争我斗,互不相让。母亲能做什么呢?是“忍”,是“让”,是“避”。母亲先是“装作没听见”,“实存忍不住,便悄悄地走出门去”,到左邻右舍去避一避,“从不和两个嫂子吵一句嘴”。尽管如此,也有实在不可再忍的一天,母亲就在天明时,不起床,“轻轻地哭一场”,“哭她自己的丈夫,哭她自己的苦命,留不住她丈夫来照管她,哭着哭着,从声音很低到渐渐哭出声来”,家中生活的艰难,晚辈儿媳们之间的怄气,她一个后母没法说,也不想说,更不想去分个什么是非曲直,而是用自己的啜泣来发泄隐忍在心中的苦楚、哀怨和愤懑!这样一个年轻寡居女人的哭泣,蕴涵着对丈夫、对家人、对家事的种种情愫,这种隐忍,这种善良,真可惊天地、泣鬼神,从而使“那十天半个月来闹气”的嫂子,良心发现,不好意思地端来热茶,劝一会,并且换得“一两个月的太平清静的日子”。母亲那百感交集的眼泪,以柔克刚,化解了纷争,为家人也为我换得了暂时的安宁和清静。
       刚烈之泪,捍卫尊严。母亲是一位仁爱宽厚、忍辱负重的女性,她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不出语伤人。但她绝不是一味无原则地退让,当名节、尊严受到损害时,她是绝不充耳不闻、善罢甘休的!“无业的浪人”五叔,在烟馆散布流言,说“我”母亲有事总是请某人帮忙,大慨总有什么好处给他时,母亲“气得大哭”,并且召集了几位本家“把五叔喊来”“当面质问”,直到五叔“当面认错赔罪”,“她才罢休”。俗话说:“寡妇门前是非多”,在这里,母亲作为一位年轻的寡妇,如果任由这种流言蜚语传播,就是对她,也是对丈夫、对儿子最大的侮辱。所以她不惜“大哭”,并且当面问罪。母亲刚烈如火的性格,通过她的“大哭”而凸显出来。值得注意的是,她对于晚辈之间怄气,在“忍无可忍”时,只是“声音很低”地哭,而在这看起来很小的事却“气得大哭”,可见母亲把名节、尊严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
       纵览全文,作者似在不经意间通过母亲的“眼泪”为我们树起了一座母亲的丰碑!母亲的泪,它蕴涵着无尽的思念和期望,希望“我”能做一个像父亲那样的人;母亲的泪,它以柔克刚,化解了晚辈们之间的怄气;母亲的泪,更是捍卫了自己的名节和尊严的刚烈。
       母亲,她用自己的眼泪,让我们又一次领略了伟大的母性!
       庆俊生,教师,现居安徽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