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读者]从题目入手分析文本
作者:孙成远 聂瑞英

《文学教育》 2006年 第1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题目是文章的总纲,是对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一篇文章,其内容、结构及线索,甚至作者的思路、取材角度等无不包含在题目之中,因此,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对文章题目的分析。现结合当前中学课文,从以下六个方面对文章题目做分析。
       1、由题目分析,牵出文章思路。如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从题目的词语组合看,“拿来”是表示具体动作行为的动词,“主义”是表示重大的理论和主张的名词,把“拿来”称之为“主义”,体现出鲁迅先生寓庄于谐的语言特色,鲜明形象的语言风格。从题目所表达的旨意看,拿来主义虽是个名词,但却具有动词的性质,隐含着一个很鲜明的判断,即实行拿来主义。题目读到这份上,也就读出了文章的主旨。议论文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具有针对性,这就要引导学生思考“拿来主义”是针对什么提出来的,必然激起学生的探求欲,此时趁热打铁,速读课文,学生很自然地能找到闭关主义、送去主义。至此可以完成题目的板书:“闭关主义、送去主义、拿来主义”,既而进一步探讨怎样“拿来”,“拿来”的意义,转入对课文的研读,不用细讲,文章的思路就已经非常清晰了。
       2、由题目分析,看文章结构。周先慎的《简笔与繁笔》虽是一篇文艺评论,但从结构上分析颇具典型性。从语法角度分析题目,这是一个由并列结构的短语组成的一个反义词,引导学生分析简笔与繁笔的关系之后即可认定这个题目所显示的文章主题部分必然是并列式,即分别从简笔与繁笔两个角度论证。略加思索,就能判断出题目所含的内容是阐述简笔与繁笔运用要得当,即对简笔与繁笔进行辩证分析,必然在论证简与繁时顾及利弊好坏两个方面,这又形成了层次之间的并列结构。而议论文开头大多要提出自己的主张和看法,结尾加以归纳得出结论,全篇文章总分式的结构基本就形成了。学生通过速读课文,上述问题即迎刃而解。
       3、由题目分析,看文章内容。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题目是个偏正短语,中心词是“讲话”,属于演讲词。演讲词的特点是要有针对性,要提纲挈领,要饱含激情,具有鼓动性,要求语言口语化。“在马克思墓前”这个介词结构的状语表明了“讲话”的处所“墓前”,告诉我们这是一篇悼词,而悼词是对被悼念者的盖棺定论,即对逝者所做的评价,直接导入文章表达的内容,也就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动机,为理解课文带来方便。此外,雨果的《巴尔扎克葬词》更明显。作为文豪的雨果悼念文豪巴尔扎克,自然要对巴尔扎克的文学创作予以高度评价,同时文学家的辞采、语言特色一定尤为突出。
       4、由题目分析,看文章构思选材的角度。李健吾先生的《雨中登泰山》是一篇独具特色的记游散文(语文课本第一册)。单从题目看,就能读出作者的匠心。一个“雨”字,不单表明登山的气候条件,更重要的是以雨字结构文章。雨中登山雨中情,必定要写雨中所见所闻,雨中泰山雨中人,很自然地带出怎样写雨中泰山,雨中泰山有什么特点,雨中登泰山有何感受等问题,文章肯定以雨为中心组织材料。另一个关键词是“登”,为什么不用游,其中大有奥妙。作者主要是抒发勇于登山的豪迈情怀,奋勇攀登的乐观主义精神。很明显,文章必定围绕登字选材。泰山是我国的名山,充满人文气息,所写内容很多,但作者大都略去不写或一笔几笔带过。最突出的是文章最后部分,写到:“我们在黑龙潭附近呆了老半天,要不是下午赶火车的话,我们还会呆下去的。”这黑龙潭附近景点很多,既然是“呆了老半天”,想必都游览过了,诸如阴阳界、龙潭水库、冯玉祥墓等,作者却一字未写,何哉?与登山无关。可见“雨中登泰山”这个题目在构思方面的功夫。如果讲透了这个题目,文章由学生自读就明白了,还用老师喋喋不休吗?而且讲透这个题目对提高学生作文的选材组材能力也是大有裨益的。
       5、由题目分析,看抒情的角度。台湾作家李乐薇的抒情散文《我的空中楼阁》是散文精品,文字优美,感情真挚,如风行水上,流畅自然,令人爱不释手。其题目同样令人心动,耐人寻味。采用一语双关的修辞方法,这自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三个问题:一是作者是怎样描写空中楼阁的,二是以“我的空中楼阁”为题,表现了作者对空中楼阁的一种什么感情,三是空中楼阁是一个人人皆知的成语,此处显然不是成语中的比喻义,作者为什么喜爱空中楼阁。第一个问题是写作方法方面的问题,学生读书之后能从山与小屋的关系,树与小屋的关系,花与小屋的关系,光线与小屋的关系等方面研读课文。第二、三个问题学生思考之后会作答,表现了对独立的安静的生活的向往和喜爱。这三个问题既有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又有局部的鉴赏分析,同时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过万重山漫想》这个题目首先要解好一个“漫”字。就叫做题眼吧。漫字是随意的意思,由此学生自己就可以推知漫想就是随心所欲地展开联想和想象。再解“过万重山”,学生很容易地联想到李白“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诗句。过三峡能想到些什么呢?学生自然想解开这个悬念,带着这个悬念,学生一读书就会知道作者乘船穿越三峡而联想到的是穿越三峡第一人。面对汹涌澎湃的三峡,第一人义无返顾,勇于探索,时代就需要这种具有探索精神的人,因此文章必然讴歌探索创新的第一人。由此看,只是解题就让学生开拓了思路。
       6、由题目分析,看叙事的角度。比较单一的记叙类文体,其题目是比较显豁的,但比较复杂的记叙类文体,譬如小说,其题目往往比较含蓄,内容比较丰富。这类题目,要引导学生仔细揣摩,甚至是咬文嚼字,充分调动头脑已有的知识贮存,展开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的联想,争取能由题目弄清主旨,为全文的阅读鉴赏做好准备。例如鲁迅先生的《祝福》,这个题目含义颇丰。先要让学生思考什么是祝福,为什么要用祝福作题目,然后引导学生正确的解答这两个小题。祝福是一种民俗,是中国特有的年底祭祀的风俗。中国是个“礼治”国家,所以其中必含有封建礼教的因素,实质上就是封建礼教的展示。既是这样的一种氛围,以祝福作题,必然与祝福有关,或者是背景,或者是事件本身,而《祝福》一文二者都具备。接下来的问题是在祝福中发生了什么事,事件的最终结局是怎样的,人物的命运最终又是如何,这些事、这些人与“祝福”有什么关系。这些问题解答了,《祝福》的主旨,作者的写作意图也就明确了。这样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会读书就不是难事了。
       孙成远,聂瑞英,教师,现居山东邹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