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反思者]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的利与弊
作者:颜善良

《文学教育》 2006年 第1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多媒体技术在给语文教学改革带来勃勃生机的同时,也必然会产生一些消极因素。因此,如何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过程中尽量发挥其优势,消除其负面影响,扬长避短,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都应该认真思考和严肃对待的问题。
       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主要有以下一些优势:
       语文课是语言信息的吸收与输出的传导过程,它以信息的传递、交换、储存、处理为手段。要提高课堂效率,就要大面积、大容量、高速率地使学生了解更丰富的内容,掌握更多的信息。多媒体技术有效地扩展了教材的容量。利用计算机编制的教学软件,具有信息量大、现场感强、可及时反馈的优点,能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案,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指导,还可适时修改其表现形式,补充新的教学内容,使其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艺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从来就是寻找引人入胜的情境,就是寻找可以显现心灵方面的深刻而重要的旨趣和真正意蕴的那种情境。”黑格尔的这段话说明,具体、可感的教学情景对学生的学习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对审美沟通的传统研究认为,鉴赏主体在沟通阶段,主要诉诸情感,而不动用理性。而解读理性化、抽象性的教学内容是语文教学的难点。通过显示、模拟、再现、放大,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化枯燥为生动。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方面的障碍,从而降低难度,强化重点,突破难点。
       课堂教学中,多媒体可以让学生更方便地了解作品背景、作者资料,了解文本所涉及的历史、地理、风俗、文化或其它学科的知识,使学生获取更多的信息。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微机室、校园局域网等资源,使教学不仅仅局限于特定的时间(课堂)和特定的空间(教室),丰富了学习方式,拓宽了学习途径。
       多媒体使师生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完全控制课堂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参与、控制、调整学习进度,反馈学习内容,反思学习得失,这就使其由过去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成课堂的主动参与者。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人机互动的过程中,师生平等合作与交流,凸现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同效应,有利地突出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地位。
       当然,任何新科技的运用都具有两面性,而汉语又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种之一。在对最古老、最丰富、最精美的语言文字的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但它不可能、不应该也无法替代语文教学本身。
       多媒体最突出的优点是直观、形象、生动,但视听信息往往主宰了课堂,更直接、清晰、牢固的占据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抑制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品评、鉴赏以及主动思考和探索的意愿。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来营造气氛,唤起情感,但决不能用屏幕、画面来代替语言。因为文字提供的想象空间远远大于直观,所以传统语文教学强调“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强调通过诵读,读出情、悟出理,体会文意、文思、文气,再现作品的形式美和意境美,进而培养语感,以养气,以作文。因此,过多过滥地使用多媒体对学生的思考力、联想力和想象力是一种极大的束缚。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淡化了教师的书写和示范,降低了教师人格魅力的影响力,影响了师生的情感交流,削弱了学生探求语文知识的兴趣。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领悟文本的内涵,使用语言表情达意。如果缺少教师的激情引导、完美演绎和师生互动,忽视了语文课应有的思想、感情交流和沟通,割断了师生情感的纽带,这样的语文教学势必削弱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很难培养学生准确、生动、创造性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语文的媒介是语言文字,而课堂上,教师常常越俎代庖,以课件代替文本,课堂交流也多在学生与屏幕间进行。使其很难将全部身心融入文章至纯至美的意境,更谈不上对阅读材料的抽象思维和理性思考,忽视了文本,分散了精力。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应更深入地探索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的方式和方法,科学地安排使用的时间和频率,将传统教学的精髓与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融汇在一起,取长补短,使多媒体在语文教学改革和创新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颜善良,教师,现居湖北应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