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探索者]如何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作者:高克香

《文学教育》 2006年 第1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文言文是汉语言的“文物”,是我们民族语言的根基,是掌握运用现代汉语的起点,也是继承和发扬中国文化的起点。高中生通过学习文言文,可以深入了解汉语言表达言简意丰、遣词造句考究、思想内容深刻、论辩艺术出色、结构严谨等特点,从而激起热爱民族语言、学习开发民族语言的热情,并且有助于培养中国人特有的审美情趣。但是,多数同学认为文言文枯燥难学,除了考试,一点用处也没有。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呢?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应做到:
       一、营造良好氛围,消除学生对文言文的恐惧感。
       要教好文言文,语文教师不仅要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正确的教学原则、高效的教学方法,更要具备较高的文言修养。上课时要表现出对课文相当精熟,基本能背诵,对一些名人逸事、名篇名句能信手拈来,旁征博引,得心应手。教师这样的表现能让学生直接感受到学好文言文的好处,顿生仰慕之情,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鼓舞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信心。
       二、遵循文体特点,寻找“虚”“实”之间的契合。
       把文言文完全当作“文言文”来教,这是“实”。因为要求“实”,就有一种让学生先从字面上至少弄个透彻的圆满心理,最好采取从头至尾的描摩式教学法,唯有这样才放心。可是教学又有个时间和效益的问题,这样教下去时间花费不起。而最大的难题是这样教学生不快乐,因为课堂过于沉闷,在今天大力倡导自主学习的背景下,教师也于心不安,自己也感到这样教是过于笨拙的办法,所以苦恼。
       把文言文同现代文一样来教,这是“虚”。那样,课堂上给学生的空间必然要大,结果内容学好了,字面可能还没落实,或者字面上似乎处处学到了,又处处没学实。这样,又如何去向课堂要“效益”?
       “实”亦难,“虚”亦惑,怎么办?我认为,根本的办法就是回到对这种特殊文体特点的认识上来。对于文言文,我想:第一,它同现代文在语言上有着很大的不同。所以必须正视它的字面教学,因为这是基础。第二,必须充分认识学生学习能力的局限性。第三,文言文主题教学相对于现代文来说,更有难度。因为教材中所选的文言文一般是名家名篇,主题深邃,学生把握起来很困难。基于以上认识,我认为,在文言文教学中融进过多的现代文教学方法,是值得商榷的。文言文教学应该在正视实际学情、遵循文体特点的基础上,冷静选择教学方法,当虚则虚,该实还得实。
       三、继承古人成功做法,加强诵读训练。
       加强诵读,有助于学生融入课文。学习文言文,应该继承古人成功的做法。诵读法是中国几千年语文教育最重要也最有效的方法。朱熹说:“学者观书,务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读一字,不可少读一字,不可多读一字,不可倒读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这不仅强调了诵读的重要,且提出了严格要求。教师一定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加以设计,对诵读多加指导,让学生读得得法。
       起初,要语音、句读准确,字正腔圆。然后,训练学生掌握音调、语气、停顿、重音等诵读技巧,尤其是读出文章的内在节奏,感知文章的“气、味、声、色”。再后,随着理解的加深,要让学生在抑扬顿挫、表情传神方面下工夫。最后,学生再反复诵读达到因气求声、心口合一的诵读境界。久之,学生便耳熟能详,闭目可诵,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艺术感受,不知不觉间就和作者心意相通了。
       四、注重学以致用,古今观照。
       文言文学习中,积累越丰厚,相应的阅读分析能力也就越强。对学生而言,学好文言文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文言文行文简洁、遣词造句考究、意境优美等特点,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影响深远。因此,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引导学生开掘文言文中写作素材方面的价值,也可以指导学生适当地尝试文言文的写作。或者提供文言文中涉及的话题锻炼学生运用素材的意识和能力,或者指定文中的素材让学生寻找合适的作文话题。通过这样较为持续而有意的训练,相信学生从课本中取材的意识和能力都能得到提升。
       教学文言文,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联系实际,以自己对古典文化的热爱之情感染学生,带领学生与经典同行,引导学生超越时空,与圣贤为友、同哲人对话,积贮人生体验,蓄积高尚情感,积聚幽雅趣味,从而丰富学生思想,启迪学生智慧,开阔学生胸襟,砥砺学生心智。
       高克香,教师,现居山东蒙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