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探索者]古典诗词教法新论
作者:陈治平

《文学教育》 2006年 第1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古典诗词以其含蓄的语言、精巧的结构、优美的意境等艺术魅力,熏陶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多读些古典诗词,有益于学生视野的开阔、情感的培养、精神的熏陶。因此,教师在讲授古典诗词时运用灵活的方式是很重要的。
       传统的教学总是教师讲,学生记,既枯燥乏味,令学生反感,又不能领略古典诗词的独特魅力,给人暴殄天物之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好古典诗词,我结合几年的教学实践,提出了读画结合的新教法。
       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可见多读是多么重要。讲古典诗词时,一定要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读,教师可依据实际情况点拨一下读的方法和层次。古典诗词是讲究格律和平仄的。诗歌根据每句的字数多少可分为五言诗和七言诗。五言诗的节奏一般是221或23,七言诗则大致是223,读时可这样作适当的停顿。至于词则根据具体的意思来灵活安排,不论是诗歌还是词在读时还可分层次来指点。我提出不同的目标分三层来读,即了解大意——朗读,重点把握——品读,意境再创——吟读。如讲马致远最出名的一首小令——《天净沙·秋思》时,我首先让学生自由朗读,力求了解这首词的意思及相关内容;然后就语言和特点两方面来重点品味,边读边抒;最后让学生闭上眼睛,全身心地融入词的意境中,把自己想象成一位身处异地想家思亲的游子,背诵全词,这三步读来,学生对这首诗的理解颇为深刻。所以,在学习中,适当地点拨读的要领,就要让学生多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品味,在读中背诵。
       苏轼在评价王维的诗文时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其实不仅王维的诗如此,很多古典诗词也是如此。那种优美的意境仅靠读还是难以把握,所以“画”就显出其妙处了。学生读后,可在脑海中勾画出一幅相应的画面来加深理解。例如在讲王维的《使至塞上》时,我让学生一人或几人一组来作画,然后从诗中选择相应的诗句题在旁边。有的学生画上的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真的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塞外壮阔而独特的风光,有的学生画着:漫天的黄沙中,一辆简陋的篷车,车上是孑然一身的诗人,空中是低转的大雁,活脱脱描绘出了诗人出塞时的孤苦之情。这种以画来学诗的方法,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作画能力,又加深了对诗文的理解,获得了美的感受,受到了精神的熏陶,可谓一举多得,大有裨益。再如苏轼的词《浣溪纱》,学生画里水中短短的兰芽、山中干净的沙路、整齐的松林、空中连绵的春雨,勾勒出了一幅清丽淡雅的画面,与词的意境浑然一体,妙趣横生。最有趣的是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发挥合理想象,创作出有独特个性的画来交流讨论,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读与画的结合,对于古典诗词的教法有很大帮助,因此,这种方式值得探究、推广。
       陈治平,教师,现居湖北安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