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探索者]兴趣培养与激发的途径
作者:余爱武

《文学教育》 2006年 第1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要十分重视兴趣在知识的获得、保持和应用中的作用。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兴趣至关重要。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增强学生的成就动机,提高兴趣的效能。
       成就动机是指一个人力求实现有价值的目标,以便获得新的发展或地位或赞扬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经验表明:成就动机越强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学习的内在潜力就发挥得越好。心理学家认为:成就动机越强的学生,他们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坚持性就越强,可见,成就动机强,可以更好地使潜在的兴趣转化为现实化的、起作用的兴趣。所以,增强学生的成就动机,首先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尽量为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经验表明,学生成就动机的强弱受早期学习经验的影响。早期有失败体验的学生由于经常受到指责和惩罚,会影响他们以后的大胆创新;反之,早期体验到成功的学生由于经常受到鼓励和赞扬,就会增加其成就意识和自信心。
       (2)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不断提高抱负水平。学生对自己所取得的成绩是否满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抱负水平与成绩的差距。抱负水平高的学生学习目标远大,成就动机强;反之,学习目标模糊,成就动机弱。但教师应该教育并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和调整自己的抱负水平。抱负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人格的健全发展。
       (3)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适当的归因,进行归因训练。所谓归因是指导寻找自己或别人行为结果的原因的过程。经验表明,一个人对自己的同一行为结果进行不同的归因,对其动机和情绪的影响是不一样的。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归因时,一方面引导他们实事求是地进行归因;另一方面要对他们加强内部归因训练,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高,将失败归因于自己努力不够,这对学生增强自信心,提高抱负水平是必要的。此外,教师自身要具有强烈的成就意识和探索精神,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教师对学生的期待,也是增强学生成就动机的重要因素。
       其次,要注意社会和家庭对学生成就动机的影响。人的成就动机是在自己不断取得成就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的,同时,它又离不开社会、家庭的影响。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创造良好的班风和班级舆论,鼓励每一个学生积极上进,教师还应注意利用家访和开家长会的机会,指导学生家长合理看待学生的成绩,以便有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
       二、中学生的兴趣较广泛,兴趣的稳定性很强,不同学生之间,兴趣的分化也更加突出。
       教师有责任当好中学生兴趣发展的引路人。为此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积极发展课内兴趣,教育学生努力学好每一门课程。中学还是基础教育阶段,所开设的课程内容应该为每一个学生所掌握,过早地偏科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不利的。
       (2)正确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保证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随着我国文化市场的繁荣,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范围也拓宽了。要关心和指导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注意为他们选择和推荐良好的、为他们所理解的读物;要防止他们盲目地模仿,教育他们以批评的态度去对待材料中的消极因素,提高认识,增强鉴别能力。
       (3)创造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形成广泛的兴趣。课外活动对学生的兴趣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培养十分重要,应引起教师们的重视。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用延长教学时间和增加作业量占用学生的课外时间,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是很不利的。
       三、关心学生,培养良好的兴趣品质。
       在教学和班级活动中,应该关心学生、热爱学生,着力培养下列良好的兴趣品质。
       (1)培养积极健康的兴趣倾向。兴趣的倾向性是指对什么内容发生兴趣,它是形成其它兴趣品质的前提。学生的兴趣可以是指向物质方面的,也可以是指向精神方面的。不同的学生,其兴趣的倾向性是有差异的。如有的学生对绘画有兴趣;有些人只对影响自己个人利益的东西感兴趣等。应该运用自身和集体的教育力量,发挥榜样的教育作用,培养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兴趣倾向。
       (2)围绕中心兴趣,培养和激发广博兴趣。广博兴趣和中心兴趣是一个良好兴趣品质的两个方面,二者是辩证统一的。良好的兴趣品质是既博又专,专博结合。现在,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普遍偏重,这对学生兴趣的发展是很不利的。教师应该走出只重视智育或考试成绩的怪圈,为学生多创造一些条件,鼓励并调动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一方面要为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广博兴趣积极出主意、想办法,当好参谋和组织者;另一方面要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指导他们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潜力,努力培养中心兴趣。
       对中学生来说,首先应培养他们有比较广泛的兴趣,再慢慢引导他们逐渐形成中心兴趣。
       (3)培养稳定而有效的兴趣。兴趣的稳定性,是指兴趣长时间地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些对象上。在这方面,个性差异很大。有些学生对事物缺乏稳定的兴趣;有的学生有着稳定的兴趣,凡事力求深入,锲而不舍。稳定而持久的兴趣,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有重要的意义。
       另一方面,兴趣的效能也是兴趣的重要品质,只有培养学生形成稳定而又有效的兴趣,才会产生积极的内部动机,激励学生掌握知识,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
       四、指导学生学会如何学习。
       学习兴趣与学习方法、学习策略也存在密切的关系。经验表明:认知策略的层级与学习动机水平有很大的关联,认知策略越
       好,学习动机水平越高,认知策略能帮助学生积极有效地进行信息加工,因而与学习的过程和效果都有直接的联系。因此,乐学必然依赖于会学。不会学,学不好,最后自然是不愿学、厌学。因此,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策略,这对提高学生认识兴趣,提高学习效率都是必不可少的。
       (1)普通认知策略。普通认知策略能够使学生有效地进行信息加工,从而控制自己的知觉、注意、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现有的研究表明,掌握寻找深层意义、分解目标、灵活探索和将部分综合成整体等四项普通认知策略,有助于增强自我调节。
       (2)解决学科问题的特殊策略。在解决不同学科问题时,学生还需要运用一些特殊的策略。教师应该结合自已学科的特点,在教学中把这种具体的学科策略有步骤地传授给学生。
       (3)元认知策略。元认知就是认知监控或对认知的认知。学生动用元认知策略对自己的认知活动进行计划、监督和评价,保证学习活动有效地进行。
       (4)学习努力程序的调控策略。努力程序的调控策略属于手段调节策略,包括时间利用策略、学习情境创设策略和寻求帮助策略等等。
       五、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愿望。
       掌握知识和获得应用技巧,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复杂认知活动。这一活动的重要动力是学习和掌握知识的热切愿望。专家指出:“发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孩子的激情,在培养学习愿望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教师的任务是坚持不懈地发展孩子对学习的真正满足感,以便由此产生和确立热切希望学习的情感状态。”专家还认为:“培养学习愿望是培养强烈兴趣的稳固情感状态。”
       一个学生应当孜孜以求,力争学好,但这不是为了满足个人的虚荣心和自尊心。激励学生学习的基本意志动因应该是:对学习的自觉态度,为共产主义社会建设者的未来活动做好准备,班级和学校等集体荣誉感。为了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为集体争光的愿望,教师应努力利用学生集体,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会使他们学习的愿望变得切实有效和富于理性。
       此外,合理地利用奖惩措施,充分调动内在动机(求知欲、对知识的追求等)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对培养学习愿望是必要的。前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指出,有些学生之所以不爱学习,对学习没有兴趣,甚至感到是一种“苦难”,其原因在于他们的学习是受间接的、外在性的动机所支配。许多家长用物质奖励来调动孩子的外部动机,这对兴趣这一内在动机的发展是有害的。
       总之,我们应该崇尚愉快教育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引向愿学、乐学的境界,学生学习和掌握学习策略的过程就是学会如何学习的过程,这对我们今天的教学改革也是很有启示的。
       余爱武,教师,现居江西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