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探索者]实现高效背诵的几种途径
作者:周益友

《文学教育》 2006年 第1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作为一名中学生,对优秀的古典文学和当今脍炙人口的名篇进行一定量的记忆储备是十分必要的。博闻强记能丰富我们每一个中学生的文化底蕴,提升人文素养。但是,很多学生在背诵实践中不得要领,涩吟苦诵,效率低下。久而久之,兴致全无。因此如何指导学生进行高效率的背诵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通过精心总结、指导实践和比对结果,得出以下结论:在人们通常所倡导的理解背诵之外,述背、抄背、听背综合应用,可收到良好效果。
       一、述背——在脑中建构文章的框架。
       何谓述背?就是在学习了一篇叙事性文章之后对文章有了深入的感悟,几经朗诵,大脑中初步形成对文章主干的较清晰的线索印象,这时,可以合上书本,对文章加以重复式复述的吟诵。这个过程,不要求有多快的速度,也不要求准确无误,只要求以清楚的语言表达重新搭建文章的主体内容。述背一次之后,打开书本进行比对,找出错漏所在,记忆在心,再进行新一轮的尝试,于不熟练的地方发现新的错误,再进行清楚的修正。如是反复几次,一篇较长的叙事文章就能较为清晰地“复制”在自己的大脑中了。
       这一环节是把有声语言化悟为意象,再把意象还原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意象起着重要的衔接作用。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就曾肯定形成意象是“驭文之首术”,所言当指写作或审美,但借鉴于文章记诵是相通的。因此,述背过程中,我们头脑中的形象再创造与再表达是关键,同样可以像刘勰所言“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从而收到良好的记忆效果。主观上要力求较小的误差,否则“背”就成为空谈。
       对于描写性文字,这形象就是画面。经典的诗文总是一幅优美的图画。述背过程中的形象再创造不仅有助于我们牢固地记诵,更有利于驰骋我们的想象力,激发我们的审美情趣。把作者画在我们大脑中的画给生动地描述出来,就是作者的诗,述背的过程也就完成了。
       述背是一个强化记忆的过程,如没有这一层压力,朗读往往是漫不经心的;有了“述”的心理提示,记诵速度会加快。述背完成之后,熟练程度不够,正确率也没有达到要求,这时再辅之以抄背和听背,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抄背——使记诵趋于完善。
       所谓“抄背”就是口诵与手抄相结合。宋濂借书回来抄读,收获颇丰。这当然是买不起书之故,但实际上抄书也的确是古人读书、背书的一种方法。相传宋代的散文大家苏轼,读《汉书》时就曾经抄过三次,其目的就是加强记忆。明代的著名文学家张溥,每读一篇文章,总要先抄录下来,吟诵一遍,然后烧掉,随后又重抄一遍,再背诵再抄,如此反复七遍就把这篇文章背诵了。
       或许有人会提出异议,当今神州大地都在提倡减负,进行素质教育,提及“抄背”之方法是不合时宜的,学生的能力主要体现在阅读时的理解程度如何。这才是学习的方向,怎能耗费大好时光进行抄背呢?
       其实抄背的目的是积累,正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所在。抄背动手又动脑,用心又专,更有助于理解阅读与记忆,正是达到熟练背诵的捷径,有着一味地朗读和诵读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于多方面影响,许多学生在写作或默写诗文时,会出现错别字连篇和很少见其标点符号等现象,这些问题的出现与平时缺乏必要的抄背训练是有关联的。我们完全可以借抄背的方法解决这一痼疾,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抄背可以加强记忆,可以提高记忆质量。常言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也是从侧面对“抄”在“背”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的肯定。
       抄背可以增强对语文学习和背诵的兴趣。单一的背诵形式往往给学生带来一定的枯燥感,那么我们在抄背的过程中可以以书法练习的形式予以改观。或工整美观或似行云流水的书写款式会给爱自我欣赏的中学生带来审美上的愉悦,增强对背诵的兴趣。
       总之,古人的这种“抄背”方法是有助于提高识记效果的,完全可以借鉴于我们今天的教学与学习。只是必须从学习的实际出发,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抄背”要明确目的,注重实效,于无沉重的心理负担中完成。
       三、听背——全面达到背诵要求。
       述背和抄背使背诵任务基本完成,但是熟练程度、语气语调、情感酝酿等都未臻化境。故而进行简便易行的听背就是必然之举了。在通常的背诵过程中,我们多强调眼、口、耳、心之间的协作成效,而听背则更注重耳与心的独立协作效用。那么,如何进行听背呢?有两种方式:其一是把自己的背诵情况通过复读机等复制下来,而后听录音,在这一过程中,既可以修正自己在字词句方面出现的错误,还可以纠正自己不正确的发音、停顿、不完美的语气语调,还可以检查情感酝酿是否能准确地反映作者的情与意。更为重要的是在听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记忆,使背诵更加无误而熟练。第二种方式是听同学、老师或磁带的朗读,发现并纠正不足,强化记诵效果,促进背诵。
       我们对某种事物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和掌握时,对来自于外界的相关信息的刺激,大脑的敏感程度是相当强烈的。在这种高度注意的情况下,不断地接受、比较、修正,使记忆材料最终烂熟于心。我们通常有这样的经验:对自己喜爱的歌词记诵几遍之后,仍不能熟练地唱下来。如果再认真听上几遍,歌曲就牢牢地“印制”在脑海中了。其中蕴涵的道理是一样的。“耳熟能详”就是这方面最好的解释。
       述背、抄背、听背三种方式可在记诵过程中独立使用,也可以融合成为一个体系综合运用,因人而异,因具体情况而异。但就实践操作结果而言,综合运用效果更佳。我所带班级百分之八十的学生认为使用这种方法,背诵效率提高了25%~40%。而且在已成诵之后,学生们会自觉起来,在不期然间有意识地听背,会使背诵更加巩固,减缓了遗忘速度。如果广大中学生能科学地运用这些方法,会极大地提高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更多更熟练地记诵古今名篇,增强阅读与写作能力,提升个人文化品位。
       周益友,教师,现居安徽烈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