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研究者]史湘云原形揭密
作者:夏 昊

《文学教育》 2006年 第1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掉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众所周知,史湘云是整个大观园中最具魏晋之风的奇女子。尤其是“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卧芍药絪,呆香菱情解石榴裙”这一章节中曹雪芹对湘云醉酒后的神态及肖像描写给读者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湘云身上不仅有着无限的才华和大家的风范,更是有着无数的谜团。想要解开这些谜团,就必须找到湘云的人物原形。笔者近来做了一些探究,以供争鸣。那么湘云的人物原形究竟是谁呢?
       其实,湘云的原形就是明末清初的著名画家石涛。为什么这样说呢?请跟笔者一起来对比湘云与石涛的人生经历,使湘云这一重要人物背后的真相大白于天下。这里,我们首先介绍一下石涛:石涛(1641-1718)原姓朱,名若极,小字阿长,号大涤子,清湘野人,清湘陈人等,晚号瞎尊者,自称苦瓜和尚,济山僧,石涛也是其常用号。祖籍广西桂林,僧籍广西全州,法名超济,原济。石涛是明太祖朱元璋后裔第二代靖江王朱赞仪十世孙。
       湘云身上都有些什么疑团呢?湘云自幼父母双亡,但死因曹雪芹却一直未曾交代清楚。试问,如果湘云父母是正常死亡的话,那么雪芹要想交代清楚应该不难。难道这里面有什么难言之隐吗?难道死因并非正常吗?更为奇怪的是,湘云叔叔(伯伯)史侯携家眷外调后,湘云却来到贾府,为什么不像同样父母双亡的林黛玉那样回母亲的娘家?湘云母亲死了,难道母亲娘家人也没了吗?这些疑团背后究竟隐藏了些什么呢?其实雪芹在这一切的背后隐藏了明末最触目惊心的政变——朱亨嘉之变。这里还有必要补充一下,诸位可曾记得湘云出场时那句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史大姑娘来了”中的“大”字?仔细琢磨,如果按整个大观园来排序,那么这个“大”字说什么也轮不到湘云,而应该是元春。那么这个“大姑娘”必定是史家内部的排序。巧的是,石涛正是末代靖江王朱亨嘉正出长子。那么按正常逻辑来推断,有大必有二,可能还会有三四,要不然这个“大”字也唐突了。那么史二史三雪芹为什么没提到呢?以上所有问题的答案,全在朱亨嘉之变这件事中。
       嘉靖皇帝自缢之后,朱明王室内部不少人心中窃喜,窥视帝位,广西桂林靖江王朱亨嘉就是其中之一。明弘光元年五月,清军攻陷南京,弘光皇帝被俘。靖江王朱亨嘉以为时机成熟,八月初三,朱亨嘉黄袍加身,面南而坐,自称监国,改广西桂林为西京。为了扩大影响,争取多方面的支持朱亨嘉还派使臣前往桂湘黔等地颁诏授官,但遭到广西巡抚瞿式耜严词拒绝。八月十二日,朱亨嘉亲自带兵来到梧洲,拘捕瞿式耜。
       朱亨嘉自立后,感到广西地方狭小,兵马钱粮非常有限,难以为守,便欲拿下广东。不料南明其他各地政权(除浙江监国鲁王)都表示拥戴隆武帝。两广总督丁魁楚一面“亲迎睿驾”麻痹朱亨嘉,另一方面派精兵也进驻广西梧州。八月二十二日夜,丁魁楚部突然在梧洲对朱亨嘉部发起进攻并大败朱亨嘉部,朱亨嘉只好逃回桂林大本营。九月初五,丁魁楚部向桂林伪西京发动总攻。二十五日占领靖江王邸,生擒朱亨嘉。十月下旬,朱亨嘉被押解至广东肇庆。隆武二年二月,朱亨嘉被押解至福建福州。不久,朱亨嘉死于福州。朱亨嘉死时,石涛还不到10岁。[1]
       巧的是,湘云同样是自幼父母双亡,但原因不详,而石涛父母死于僭乱。试问,在那个文字狱猖獗的时代,雪芹敢明说前朝皇室旧事吗?很显然,雪芹将这段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真事隐”了起来。这应该是最合理的解释。然而,石涛却在桂林失守时由亲信护送逃了出来。行至广西全州为躲避追杀而遁入空门。从此以后,浪迹天涯,云游四方,开始了其辉煌的艺术生涯。石涛艺术成就极高,精于绘画,书法,诗。石涛艺术创作的根本与美学思想的核心就是画从于心,扬弃古法,注重革新。这不正是湘云身上浓厚的魏晋之风的表现吗?
       那么现在,我们就能解释为什么湘云不像同样父母双亡的林黛玉那样回母亲的娘家了。石涛父亲靖江王朱亨嘉所犯之罪属于谋反之罪,无论哪朝哪代,主犯按律应凌迟处死,其身旁近臣妻妾至少是满门抄斩,甚至株连九族。石涛自己能拣回一条命已经属于福大命大造化大了。准确的说,石涛这个罪王之子应该没地方可去。最后晚年石涛到了南京,这也正是湘云只身一人来到贾府的写照。同时,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只有史大,没有史二史三。可见,明靖江王这一支除石涛命大外,其余全部死于非命。朱亨嘉的所作所为正应了湘云判词前半句中“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中的那个“违”字。
       值得注意的是,石涛晚年与上层人物交往密切。晚年的石涛居住于南京,而当时曹家正在任江宁织造!而且曹寅(雪芹祖父)任江宁织造期间,与江南名士交往也相当密切,并于清康熙四十四年刊刻《全唐书》。有关石涛与曹家关系非同一般的最直接的证据就是曹寅所做《题朱赤霞对牛弹琴图》。其中《对牛弹琴图》正是石涛手迹!然而曹寅却说该《对牛弹琴图》是朱赤霞所作,而石涛又正是朱明皇族后裔原名若极。可见赤霞就是若极。大家可曾记得,湘云别号正是枕霞旧主!康熙六次下江南,其中曹寅主持接驾了四次。而康熙第一次南巡时石涛这一明朱后裔竟接驾与南京长干寺!另还有两次在扬州接驾。可见石涛拥有直接面圣的资格。而曹家同康熙皇帝的“发小”关系已经由前辈考出,足以充分证明,石涛应该就是曹家门客。处境与湘云在贾家极为相似。
       曹雪芹对名字的使用是相当讲究的。怎么解“史湘云”三字呢?史与石谐音,很好理解。由判词后半句“展眼掉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得知,“湘”就是湘江,而不是什么湖南。湘云就是湘江上空的浮云。我们再想象一下那种意境,夕阳斜洒在湘江上,是什么?正是赤霞!石涛的一生可分为四大阶段——幼年的桂林阶段,青年的武昌阶段,中年的宣城(黄山)阶段,晚年的南京阶段。而湘江正是发源于广西桂林(正是石涛出生之地)旁的灵川,流经广西湖南交界的全州(正是石涛出家之地),北上注入洞庭湖,随长江水东去至武昌(正是石涛青年住地),再至安徽(正是石涛中年住地)再至南京(正是石涛晚年住地)。那么石涛不就像一朵湘江水上的浮云,从桂林用一生的时间飘至南京吗?这“湘云”二字就是石涛这一生的写照!
       我们再单独看“史”这个字。从音的角度看,“史”为上声。我们把另外的阴平阳平去声一起连读竟然就是“失实势”。相对清朝爱新觉罗氏而言谁失实势了呢?自然,明朝朱家;从意的角度看,“史”做历史讲,相对清朝爱新觉罗氏而言谁成历史了呢?自然,还是明朝朱家。这真是妙极了,雪芹用字,真可谓鬼斧神工!
       很早以前,笔者就觉得护官符里描写的内容,虽说是奢华,但也是相当奇怪。我们现在来分析一下这个护官符: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宁国荣国二公之后,共二十房分,除宁荣亲派八房在都外,现原籍住者十二房。)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保龄侯尚书令史公之后,房分共十八,都中现住者十房,原籍现居八房。)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都太尉统制县伯王公之后,共十二房,都中二房,余在籍。)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紫薇舍人薛公之后,现领内府帑银行商,共八分房。)
       很显然,护官符里,最突出的就是史家。甚至可以说,另三家简直就没资格跟史家相提并论。另三家充其量就是有钱,很有钱,富贵至极,仅此而已。而史家政治地位的显赫使其格外显眼。阿房宫什么地方?始皇帝皇宫。三百里什么概念?至少是望不到边吧。就这种规模竟然还住不下一户史家!这也未免太奇怪了。据说当年项羽火烧阿房宫一把火烧了三个月,当然这可能夸张了些,不过我想至少一礼拜是有的。可是如果用史家就是明朝朱家来解释,那我们就一点也不觉得奇怪了。
       不知道大家注意了没有,这个护官符中,还有另外一个很惹眼的信息。这就是史公的官职——尚书令。
       尚书令是尚书台(尚书省)的主管。要说尚书令,就要从秦汉二朝皇帝身边的秘书机关尚书说起。秦及汉初,尚书是少府的属官。主要职能是在殿中主管收发文书和保管档案,六尚之一,地位并不高。汉武帝刘彻时为了加强皇权,政务不再专任丞相和御史大夫。由于尚书主管文书,审阅奏章,传达诏令,地位逐渐提高。由于尚书令在西汉成为政府机要部门,故凡掌实权的大臣(如霍光)都掌尚书令。三国时尚书台正式脱离少府,成为全国政务总汇。尚书令及其副手左右仆射地位已经很高,为三品,与九卿同级。
       至隋时,尚书令虽常设但长缺,由左仆射代尚书令职。唐初,唐太宗李世民为秦王时曾任尚书令。玄武门之变后,直至唐德宗李适为雍王时再兼此职,后为太子,大历十四年即位。《资治通鉴·第二百二十三卷》里有云:“十二月,已丑,加郭子仪尚书令。子仪以为‘太宗为此官,累胜不复置,近皇太子(指李适,笔者注)亦尝为之,非微至臣宜当’固辞,不受,还镇河中。”宋时,由于尚书台逐渐被中书台所取代,尚书令也逐渐被排斥出权利中心,以后元明清三朝便不设尚书令。[2]
       《红楼梦》是清朝作品,清朝不设尚书令,明朝也不设。那史公这个尚书令不是很有味道吗?而郭子仪的话告诉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那就是尚书令即天子!换句话说,雪芹以唐代尚书令之含义为典故告诉我们这个史家就是朱家幻化而来!这一点非常的重要。
       再来看湘云身上的一件非常重要的物品——金麒麟。石涛之父靖江王朱亨嘉曾自封监国。那么在朱亨嘉曾自封监国的同时作为正出长子的石涛的身份就不应该再是靖江王世子,而应该称太子。就算朱亨嘉只当了一天监国,那石涛曾为太子(伪太子)这一事实就应成立。而麒麟正是龙子之意!这也正解释了为什么湘云会拥有象征龙子的金麒麟。《红楼梦》里,湘云应该是公认的与红色最有缘的角色了。无论是“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中,湘云的牌是唯一的全红;“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中湘云所戴的那件醒目的大红猩猩昭君套;以及湘云一喝酒立刻就脸红的特点等等,晚辈这里就不赘述了,关于这一点周汝昌老前辈在《红楼夺目红》等作品中已经说的很详细明确了。红就是朱,这里应该没有问题。
       我们再就一个问题对应石涛与湘云,这个问题可能大家会比较关心,那就是怎么解释石涛出家的问题,其实这并不困难。想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先解决石涛是男性而湘云是女性的问题。在《红楼梦》里真对假,天对地,那么男对女恐怕没什么不可以的。再就是,湘云这一形象非常中性,身上有很多男人的影子。所以雪芹这一艺术构思应该不难理解。有了这个为前提,解释石涛出家问题就不难了。湘云曾嫁卫若兰,但是卫若兰英年早逝。也就是说,湘云早年守寡。这里补充一点《红楼梦》虽然与《金瓶梅》区别很大,但毕竟还是引申于《金瓶梅》。再就是,明末清初那个年代,春宫泛滥,南京扬州等地,花船妓院繁荣。但封建礼教毕竟还在。男的做和尚一般就是指男性放弃性生活了,这一点贾宝玉经常在林黛玉面前提到。而女性放弃性生活的行为就是守寡。守寡对应出家很好理解。再就是出嫁和出家谐音,也很好理解。
       最后,有必要解释一下为什么雪芹会将朱亨嘉之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和石涛这一艺术大家写进他的小说中。朱亨嘉之变这一事件,历史上的记载很有限,只是在某些(例如瞿式耜等)朱亨嘉敌对人物的传记中有略微的记载。但雪芹肯定深知,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很难想象清朝文吏评价朱亨嘉之变这一事件有多客观,有多公正。而石涛作为罪王之子,不可能有谁会为他树碑立传。再加上当时信息流通又远没有今天这么发达,甚至石涛这一艺术大家的朱明后裔身份都可能被后人忘记。从辈分上讲,石涛是雪芹的长辈,而且又相当熟悉。那么雪芹对石涛必然满怀崇敬之情。雪芹用小说的笔法真实将这一事件和这一人物展示给后人,这应该是雪芹设计史湘云这一人物最主要的目的之一吧。
       有关湘云和史氏家族,其实还有很多很多的谜团有待大家去解开。史湘云背后,是否只隐藏了明末朱亨嘉之变一件大事呢?恐怕不止。晚辈在这里抛砖引玉,略微发表一下个人想法,还希望广大专家和读者多多指正。
       参考文献:
       [1]顾诚:《南明史·第五节》以及《明史·瞿式耜传》等相关人物传记
       [2]严耕望:《论唐代尚书省之职权与地位》,《唐史研究丛稿》及《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18本
       夏昊,学生,现居武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