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课文研析]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赏析
作者:刘明彰

《文学教育》 2006年 第1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1037—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一生有大半时间处于新旧两党的斗争漩涡中,屡遭贬谪。其著述甚丰,今存散文七十三卷,词300余首,诗2700多首。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的词,题材广泛,以清破艳,以刚破柔,豪放雄健,开宋词豪放之先河。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一词是苏轼熙宁八年(1075年)任密州知州时写的一首悼念亡妻王弗的词,是词史上最早的一首悼亡词。王弗16岁与苏轼结婚,夫妻情深意笃,词作表达的便是苏轼对爱妻的深挚思念之情。
       上片,写十年生死相隔,音容渺茫,抒发了深沉的人生感慨。先说虽生死殊途而旧情难忘,一句:“十年生死两茫茫”将那种阴阳相隔,哭天抢地的情感从时间的流逝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据作者《亡妻王氏墓志铭》载,苏轼妻子王弗卒于治平二年(1065)正月,至写此词时正是十年。十年了,时间的风雨并没有洗去亡妻的音容笑貌,反是思念益深,“茫茫”一词何其凄切!次说孤坟相隔千里,话凄凉而不可得。“千里孤坟”,王氏葬于四川眉山苏家祖茔,离密州遥远,而自己外迁,颇为失意,孤坟孤人,愈显悲凉。末说由于自己变得苍老,即使能够相逢,对方也认不出来了。其实,此时的苏轼还只38岁,“尘满面、鬓如霜”,与其说是容貌苍老,不如说是漂泊失意。悼念之情中含漂泊之意,自是悲怆难禁。如此层层推进,自然引出梦中相逢一节。
       下片,抒写梦中情思。前五句述梦境,夫妻重聚,一切就似生前,而又相顾无言,泪落如泻;后三句写梦醒后浓重的哀思,情词凄切,感人至深。“夜来幽梦忽还乡”既然生不能相见,那就梦中相逢,一个“忽”字,思念之切跃然纸上。
       “小轩窗,正梳妆”,纯白描手法,仿佛爱妻就在眼前对镜梳妆,何等逼真感人。然而却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思念何处诉?思念向谁诉?一声“肠断处”,撕肝裂肺,将悼念之情推及极致。此片梦中情景,从梦幻特征看,是虚,从梦境展示的场景看,是实,尽得虚实相生之妙。
       本首词前有一个小标题:“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点明时间是正月,内容是记梦。农历正月正是尽享团聚之乐的日子,可作者与爱妻却是一在阳,一在阴,更兼流离迁徙之苦,漂泊失意之痛,悼亡之情倍增。而记的是梦,梦是思念存想之所致,唯有梦中相见,思念中含着人生无奈,透着世事沧桑,实在令人动容泪下。
       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语言朴素真纯,不假矫饰,将对亡妻的凄婉悼念之情与自己政途失意,流转江湖之苦融为一体,读来尽显悼念之凄切,人生之悲慨,正如唐圭璋在《唐宋词简释》中所言:“真情郁勃,句句沉痛,而音响凄厉,诚后山所谓‘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也。”
       刘明彰,湖南隆回县万和实验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