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文章写法]为议论文的深刻支招
作者:孟庆焕 刘玉红

《文学教育》 2006年 第1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众所周知,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对深刻的具体解说是:“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③观点具有启发作用。”这三项要求实际上是对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表达主旨的要求。高考作文要求如此,我们平时的作文教学就应该向这个要求靠拢。下面笔者欲就如何使议论文“深刻”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以期为莘莘学子支招。
       一、怎样做到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1、探究并揭示现象存在的背景
       在自然的存在中找到必然的合理。例如:我国好多城市禁止燃放烟花炮竹,我们面对屡禁不止的现象,要找到宣传不到位,认识不到位,管理处罚不到位的问题。既然存在这样几个不到位,当然就会有“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发生。分析清楚“禁不止”与“不到位”之间的必然联系,就是我们所说的“探究并揭示现象存在的背景”。
       我们可以通过正反对照和比较分析来做到这一点,并举例说明。
       《千年的呼唤》(二00一年高考优秀作文)
       它曾是千年前的儒学大师发自肺腑的呐喊,它曾在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中变得不名一钱。它曾是无数饱学之士终生恪守的行为规范,它曾是阴险狡诈之辈赖以飞黄腾达的外衣。它太简单,简单得连牙牙学语的孩童都能叫出它的名字;它又太复杂,复杂得让有些人将它遗失得无怨无悔,无影无踪。
       它,就是诚信。
       有了它,才有了“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承诺;才有了五关之前“赤兔胭脂兽”的一骑绝尘,才有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丰功伟绩。因为诚信,“文不能安邦,武不能服众”的宋江才能坐上聚义厅的头把交椅,将替天行道的大旗扯得迎风飘扬;因为诚信,平遥小城诞生出来的“日升昌”,才将分号开遍大江南北,将半个中国的财富汇集一堂。同样是因为同广大人民群众的诚信之约,嘉兴南湖的微波,井冈山头的星火终于汇成滔天巨浪,熊熊烈火,席卷了古老的神州大地,一个年青政党走过了八十载的漫漫征程。
       然而,历史不会忘记,在一次次烈火硝烟中,在一场场血雨腥风下,诚信显得那样的苍白无力,无可奈何……
       宋襄公追求诚信,可在群雄逐鹿、弱肉强食的战国,靠诚信他屡战屡败,在失利与孤独中无力回天,忧愤而死;宋江追求诚信,为了它,他率领108名好汉接受了朝廷的招安,直到长江水荡涤着张顺的碧血,蓼儿洼埋下李逵的冤魂,这份忠贞,至死不渝,留下的只是无数仁人志士的扼腕叹息。终于,苏州才子金圣叹背弃了这条路,一个大手笔,腰折了宣扬忠孝节义的教科书,也许从那时起,诚信开始摆脱了封建枷锁的桎梏,一种崭新的人文精神开始悠然自立。
       当一场春风吹遍大江两岸,中国开始敞开胸怀,迎接八面来风,我们蓦然发现,时代已经赋予了诚信以新的内涵,它变得独立了,坚实了。在它的指引下,莱茵河畔,荡起了滚滚的“海尔”潮;联合国的讲坛,开始有了中国人字正腔圆的“呐喊”,就在昨天中国“入世”问题取得重大进展,站在世纪潮头,我坚信,新世纪的中国将以诚信、务实的形象,傲然挺立于太平洋的两岸。
       本文作者纵观古今,从正反两方面去分析认识诚信,将历史上的诚信之人,诚信之事信笔推出,紧接着作者笔锋一转,指出在特殊的背景下。诚信也曾苍白无力,扭曲变态,最后说明带着封建枷锁桎梏的诚信是必经摒弃的,应代之以独立的、坚实的,有着时代内涵的诚信。对比之中,凸现了事物的本质,因而思想深刻,见解独到。
       再举一个通过比较分析来揭示事物的本质意义的例子:
       据报载,不少地方盲目大建豪华公寓,动辄几十万、上百万一套,大款人数毕竟有限,工薪阶层又买不起,于是整幢地闲置在那里,占用了大量资金,造成“有人没房住,有房没人住”的浪费现象。
       如果说名人故居和古籍字画这些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真的是因财力有限而无法保护的话,那么投在豪华厅堂馆所和那些华屋豪室的钱又是哪来的呢?据统计,真正属于外资和私人投入的很少,绝大部分是公款投入不当造成的。一方面是珍贵古籍处在“尘泥渗漏,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的境地,另一方面,又是华屋豪宅“盘盘焉,图图焉,蜂房水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这一无一有,一陋一豪之间,我们不难看出某些决策者严重扭曲的价值观。
       ……
       上文选段通过比较分析,揭示了事物本质意义,达到了深刻说理的目的。
       2、探究并揭示现象的共同特征
       王若虞说:“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意即材料陈旧老化,即使主题再好,借助它也难以达到很好的效果。生活是广阔无边的,社会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新变化,新情况、新事件、新人物、新气象不断涌现,我们应该敏锐地抓住他们,在如此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随便举几个例子来说明某个道理,无异于儿戏。
       在说理时,应该选择独具个性的典型材料,所谓典型材料就是那些最具说服力,最能反映事物本质,最能证明论点的材料。选用典型材料可以起到少而精,以一当十的作用。
       例如,论述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仅为了测试黑熊嗅觉的灵敏程度,而用硫酸将黑熊烧伤,如果仅仅停留在他一个人身上,惊呼他对待动物竟如此残忍,那么这或许仅仅是一个偶然,一个个别,一个不可理喻的怪诞行为。可是如果我们联系现在社会上甚至在高等学府竟然出现种种虐待小动物的现象(包括把活着的小动物放到微波炉里烤),竟然屡次出现睚眦必报的现象,甚而至于出现马加爵事件,竟然出现动辄自杀的现象,我们就会对这些现象加以概括,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心理素质差甚至心灵扭曲,这样,就为下文进而探究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途径找到了依据。
       3、探究并揭示现象的特殊意义
       有的现象,超出了一般的常识,表现出了某种反常,但是这种特殊或者这种反常,蕴含着异乎寻常的道理,特殊之中包含着必然。揭示这种反常的现象与必然之间的联系,也就揭示了现象背后的本质。例如:
       从小目标到大终点
       有终点,那些从起跑线出发的人才有奔跑的方向;有目标,人生才有向前奔的劲头。目标,生命的源动力。
       曾经听过这样一件事:一个身患绝症的人竟奇迹般地活了十年。当人们问他是什么使他活下来的时候,他笑着答道:“是目标,是希望。”起先,在他病危的时候,每晚躺在床上他就对自己说:“我要再活一天,活到明晚就行。”第二天晚上,他又对自己说:“我要活到明晚。”就这样,他艰难地熬过了危险期,在身体稍有好转时,他又为自己制定了更大的目标,我要活过这一周……我要活过这个月……我要活到这一年……于是,一年又一年,他的生命延长了十年。他说:“目标要从小到大,因为我们要一步一步地走,如果当初我就对自己说,我要活十年,那我肯定活不过三天。”是呀,目标虽然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和方向,但是它总不能脱离实际,不能离我们太遥远。如果一个人把目标定的太高,那么,那个目标就会像挂在天空中的星星一祥,虽然闪亮,但是遥不可攀,可望而不可即,倘若星星真是挂在一定高度的天空中,我们一步一步上梯子,虽不可一步登天,但是总会有登上最高点的一步。有许多人都不屑于小的目标,小的进步,觉得那没什么,总是好高鹜远,想着一些不切实际的东西,总是抱着一些表面的东西瞎吹:“看人家某某,说要当某某,就当上了,我怎么不行呢?”试设想,如果有一天我对别人说:“你看人家克林顿,一个出身低微的人都当美国总统了,我怎么不行呢?”那我想我对面的那个听众一定会笑破肚皮的,他不一定是嘲笑我的能力,可他一定是在嘲笑我的愚昧无知,嘲笑我只看到了表面现象,就不知在别人成功的背后也是一滴滴汗洒下,一步步走来的。我们回过头来再说那位患绝症的朋友,我想在他生命的弥留之际,他一定在恍惚中对自己说着:“再活一分钟,再坚持一秒钟……”
       每一条小河都向往着大海,但如果他不顾一切的奔向海洋,那么我想在途中,它就一定会因土壤吸收,太阳蒸发而干涸。但如果它先与别的小河汇合,沿途吸纳细流,终有一天它会流向大海的怀抱。让我们的生命之河不断汇集,或许,有一天,就像材料所说的那样,我们可能改变整个世界。
       上文中的“一个身患绝症的人竟然奇迹般地活了十年”,是一个奇迹,也就是一种个别,一种特殊。这个特殊有什么深刻意义呢?请看当人们问他是什么使他活下来的时候,他笑着答道“是目标,是希望”。这就揭示了“目标”和“奇迹”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奇迹”和“成功之间”的联系。这就是“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在写作训练中,要强化“议例”能力训练。有些同学往往举完事例就万事大吉了。使例子与观点形成两张皮,其实,举完例子正是说理的好时机,要紧跟上议例。议例即说理。有的同学说,我不会议例,其实只要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要举这些例子,这些例子本身说明了什么?然后自己回答,形诸文字,就是议例,就是说理。
       二、如何做到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
       1、追因问果,寻根溯源
       “振叶以寻根,观澜而溯源”是刘勰在《文心雕龙·序志》中对魏晋以来的文论提出的评价标准,也是我们写作议论文,引导思路不断向纵深发展,致使说理不断深入的一条重要途径,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也就是说我们要在构思时善于多问几个为什么,以达到深刻透辟的效果。
       曾几何时,反腐倡廉是人们议论的重大社会政治话题,尤其是胡长清、成克杰等涉及国家高层官员的案子更为老百姓所关注。不少文章用这些例子来论证“祸患常积于忽微”的道理,有的则用猩猩嗜酒的寓言故事求同推出知其不可为而为之,遂由贪少到贪多终致落入法网的醒世哲理,议论能有深层开掘,但若再写这类文章,说理就很难突破。但是下面两篇文章的节选由于采用了追根溯源的办法来演绎归纳,读后令人耳目一新。
       错用堕落
       堕落,得有个前提,就是堕落者原来的思想品德言论行得有一定的高度,不然就没法堕落。如果原来就是一个不三不四的货色,现便是坏到人皆曰可杀的地步,也谈不上堕落,只能说他坏而又坏,恶上加恶。用了“堕落”这个词,就等于说他原来那段不三不四的经历还不错,只是后来的堕落不好,说汪精卫堕落也对,因为他确实革命过,但不能说高衙内调戏林娘子是堕落,因为他原本就是个无赖,你说他堕落,就不是批评他反倒是表扬他!
       一些贪官落马,处分决定和新闻报道往往长吁短叹一番,叹老的晚节不保,叹小的自毁前程,然后论之为“堕落”。但有的贪官根本不领情,公开称:“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人家自己宣称一开始当的就是贪官,我们却硬说人家堕落云云,岂不是一厢情愿?至少是语言贫乏,除了“堕落”想不起恰当的词儿。胡长清自说他入党就是“带着入了党就有了个人政治资本的想法”的,一开始就没打算当个好官。因而“胡长清腐化堕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他在湖南就热衷于‘搞’钱。到北京工作后,除‘搞’钱外,还伪造学历和学位;下派江西的几年时间,大肆进行权钱交易”。(据新华社北京4月13日电)这样一个入党动机不纯,当上官一路干坏事的人,何曾有过“堕落”前应有的思想品行?
       作者最后议论道,“堕落”用在以前就没什么“光荣历史”的人身上是贬词褒用,重要的教训是我们要从根本上把住选择干部这一关,不能让那些政治流氓、投机者混进党的干部队伍。从党的组织建设方面立论,立论审视点高。
       关注官员的“三圈”
       生活在一个高朋良友的圈子里,大家互相砥砺,同心向善,久之,自己也成为道德高尚的人;混迹于一个坏人成堆的圈子里,沾染许多恶习,久入鲍鱼之肆而不知其臭,最后自己也一同堕落。
       成克杰的堕落,就与他的交际圈里有一个名叫李平的女人密不可分。他们两人勾搭在一起后,多次利用成克杰手中的权力中饱私囊,非法获得达3000多万元。胡长清的垮台,则与他的朋友圈里的一个大款朋友周雪华有关,仅此人就向胡行贿达200万元,一步一步地把他推上断头台。湛江海关前关长曹秀康的落马,也与他的娱乐圈中那些和他一起吃喝嫖赌的朋友特别是一个名叫张漪的女人有直接关系,正是在声色犬马中,曹秀康一次次出卖国家利益,和走私分子穿一条裤子,使湛江海关关门洞开。
       因此,要认真严肃而不是敷衍了事地考察一名官员是否廉洁称职,除了在他的工作圈里搞民意测验外,还需了解一下他的交际圈、朋友圈和娱乐圈,看看他平素多与什么人交际往来,与哪些人呼朋唤友过从甚密,经常出入哪些娱乐场所,必定会有“意外收获”。比如说,他与夜总会当红的小姐熟稔无比,甚至有床第之欢!他和走私分子、黑社会老大亲密无间,经常投桃报李;他与那些骤然暴富、大发横财的不法商人称兄道弟,“礼尚往来”,三天两头出入赌场、舞厅、高尔夫球场,不论到哪里都要涮一涮、按一按、干一干——这样的官员,不查则已,一查总有问题,而且往往是大问题,不是贪污受贿,就是贪赃枉法;不是以权谋私,就是弄权舞弊,而且还要加上一条生活糜烂,腐化堕落。
       ……
       篇末,作者从党的干部应加强和群众的密切联系的高度,开源疏壅,阐发了要拒腐蚀、永不沾的深刻道理。
       前篇文章是从“纵”的方面追根,后篇文章是从“横”的方面溯源,从不同高度、不同视点论述了新形势下如何反腐败这一重大命题。
       2、运用反推,假设论证
       反面假设是假定在不利条件下会产生负面结果,从而论述正面条件和结果的必要和正确,在分析中展现自己独到的推理,以收到深刻之效,请看下面文章摘段:
       有感于郭沫若的成绩单
       从两张成绩单上的成绩看,郭沫若其时显然算不得优等生。第一张成绩单平均成绩79分,包括国文、国画在内的三门功课不及格,最差的仅35分。第二张成绩单上,图书、习字的成绩也很一般。倒是理科成绩,如算术、几何、代数、生理等反而比较突出。不过,郭沫若后来终究没有成为数学家或医学教授,而成了诗人、文学家、书法家、历史学家、艺术鉴赏家。
       品味再三,不免空发奇想。郭沫若倘“其生也晚”,若学于今日,这样的两张成绩单怕是很难捧进家门的。屁股上留下严父的“望子成龙”的掌印不说,单是慈母那“恨铁不成钢”的悲叹便足以令其心重如山。之后,父母大人大抵全凭两次优良的数学成绩果断决策,定向培养他专攻理科、督促他心无旁骛地钻进方程里。
       三、怎样做到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1、具有启发作用的观点要能引起人的关注和共鸣
       要想观点具有启发作用,前提是所论述的观点能够引起读者的关往,如果读者对某篇议论文的主要观点了无兴趣,那是无论如何不会产生启发作用的。怎样引起读者的关注呢?这就要求论述的问题,必须具有较强的时代感和现实性,甚至可以是人们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议论文写作,必须迅速把作文的话题或命题,与反映和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联系起来。不论面对什么题目,都要首先想一想,为什么当今会提出这个问题?我的文章要反映或解决当前存在的什么问题?这样,人们才会关心它,才会研究它,才有获得启发的前提。
       紧密联系现实、时代是作文的源头与活水,因为每一个作文题几乎都会紧密地跳动着现实的脉搏,紧随着时代的节拍,关键是看我们有无深刻的洞察力、敏锐的反映力,迅速的理解力。
       2、具有启发作用的观点要想他人之所未想,言他人之所未言
       观点为什么会具有启发作用,就是因为能够引起读者新的联想和认识,有所领悟。所以,要想“观点具有启发作用”,必须想他人之所未想,道他人之所未道,避免陈词滥调,避免空泛议论。我们要用心去关注社会,要真诚地去思考人生,不抱怨,不偏激,要怀着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去思考去思辨,要力图去改造,要积极乐观,这样从中产生的观点,思想一定是鲜活的、新颖的、充满生命力的。
       如在几所全国重点大学举办的“新世纪的展望”为题的演讲中,演讲者向听众提出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如何用最简练的词语概括20世纪?听众讨论后回答:“机器的世纪。”第二个问题是:“如何用最简练的词语概括你最希望的2l世纪?”得到的回答是:“人的世纪。”
       请以“人的世纪”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围绕着“人的世纪”的话题,会有很多不同的观点,什么样的观点才具有启发作用呢?是那些既面对现实,又不落俗套,出人意表的观点,例如:“人不可失其本心”、“从人出发,造福人类”、“以人为本,物为我用”、“人字应该大写”、“人的世纪——人文与科学的结合”、“人为万物之灵长”、“不为物役才能真正解放”、“洗去铜臭,始见真人”、“电脑取代不了人脑”等等。这样的立意,都能既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又能创意独特独辟蹊径,别树一帜,角度新颖,见解新鲜,给人一定的启迪。
       怎样才能做到标准立异,创意独到呢?
       其一,反弹琵琶,逆向求异
       逆向求异是指人的惯常的思维方向相反的一种求异思维的方式,即人们常说的翻案法。运用得当,往住给人们以新颖独到,耳目一新的感觉。
       例如钱,求同可推出:1、铜臭,腐蚀性,“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古往今来,以身试法者不少。例如和坤、刘青山、王宝森、李嘉廷等;2、由此引申出世路难行钱作马,《圣经》云:“向富人求钱,比穿过针线还难”,《雅典的泰门》更是对黄金一点点却能颠倒黑白是非俊丑作了入木三分的抨击。
       求异可推出:“富贵不能淫”;“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1985年春节一农民拾的一麻袋人民币上交;苏州青工杜芸芸不去海外继承巨额遗产;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这些年来捐献给慈善事业达几百亿美元之巨;邵逸夫基金会、霍英东出巨资奖励奥运冠军,等等。
       据此可用来拟一些作文题:《知足常乐》《矩足者不常乐》《绿叶与红花》《打鱼与晒网》、《东施效颦新说》《昙花的美丽》《为“黔之驴”辩》《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逆境与顺境》,如此等等,反弹琵琶,题意出新。
       其二,另辟蹊径,侧面求异
       逆向求异,即不从正面或反面去求异,而是从一个不为大家所注意的方面侧向求异,灼见其深意。
       如三国故事“斩马谡”,正面阐述多为诸葛亮用人不当,以致上演了“失空斩”。反面论证则是马谡言过其实,不可重用,往往和纸上谈兵的赵括相提并论,是否可以这样侧向求异呢?诸葛亮误用马谡,失了街亭,贻误了蜀汉大业,只是自贬三级,权丝毫未丢;而马谡却身首异处,做了刀下之鬼,岂不冤枉也!想来,这刀原不该架在马谡的脖子上,而应该将板子打在诸葛亮身上。想当年,刘备在世时,曾多次叮嘱诸葛亮说马谡夸夸其谈,难负大任,诸葛亮却我行我素,为什么?还不是马谡天天泡在诸葛亮处,说是讨论军事,其实是套近乎,满足诸葛亮的虚荣心。再想想诸葛亮排斥有勇有谋的魏延,同样也是任人唯亲的缘故,联系到现实生活中,一些领导干部宠信亲友,喜听好话,以致企业倒闭,所用之人卷款出逃,用人者最多以“交了学费”为推脱或写个检讨敷衍了事,有的甚至为之说情或者将其变向升迁,移地做官。其为官之道,又等而下之矣。这就使行文具有了现实性的讽喻意义。
       三,凹凸成镜,散点聚焦
       无论是什么样的议论文,都可以发散求异,从不同角度求异。例如:龟兔赛跑的故事为大家所熟知,可以发散出各种新的寓意:①给兔子落实政策,列宁说过,“鹰有时飞得比鸡还低,但鸡永远飞不到鹰那么高”,鲁迅也说:“有缺点的战士毕竟是战士”;②龟兔赛跑,谁输谁赢,讲好价钱,引申出一种人格问题;③平均主义思想,龟看兔子睡,自己奖金又不多发,你睡我也睡;④投机取巧作风,兔子跳在龟背上,坐享其成;⑤二次赛跑,小兔子一改赖怠作风,发挥优势,一举夺魁,而乌龟还在凭经验慢吞吞地爬,推出要用发展交化的眼光看待社会现实。
       发散可以打开思路,见仁见智,各抒己见。但就一整篇文章而言,还要进行聚散整合,焦点透视,选择适合自己言志抒情的某一侧面、某一角度来进行议论。
       3、具有启发作用的观点要能够把一般认识提升到新层次
       同样一个话题,大家都能讲出一些道理来。在这样的情况下,怎样做到“观点具有启发作用”呢?那就要鞭辟入理,入木三分,抓住问题的症结,把问题说到点子上。什么叫“把问题说到点子上?”就是抓住事物之间最关键最本质的联系。怎样做到这一点?就要用正确的方法论看问题,站在一定的高度看问题。
       钱能买到什么
       有人说:“只要有钱,没有买不到的东西,没有办不到的事。”可是也有人说:“钱能买的到的东西都不贵”。对钱的看法这样大相径庭,这是为什么呢?
       乍一看起来,是对钱的作用有不同的认识,但仅仅为此吗?站在不同的高度看问题,会看出不同的结论。如果眼睛仅仅盯在钱的作用上,那么似乎争论的意义是钱到底能办多大的事,似乎是一个需不需要努力挣钱的问题。可是换个角度看,站在一定的高度看问题,便会发现,这样的争论,实际上已经是不同的世界观的交锋,我们有些人的思想意识,已经被钱打开了缺口,他们的人生目标已经截然不同,有些人已经从“钱为我用”变为“我为钱用”,“甘为金钱醉似泥”。如果这样的人是干部,那么“为人民服务”就会逐渐转为金钱膜拜,腐败便由此产生了。我们的党和国家干部,正面临着如何对待金钱的严竣考验。
       上面的文章摘要,很好地说明了要想“观点具有启发作用”,必须把一般认识提升到新层次。对此,我们可以以问引论。例如“危害是什么,症结是什么,实质是什么,有什么必要性,有什么重要性,有什么紧迫性”。
       提出这些问题,回答这些问题,可以引起思路不断拓深。当然,在写一篇文章时,不必对以上问题逐一回答。哪些需要,哪些不需要,要视其具体情况而定,也可能不止一次提出和不止一次回答,引起自己和读者进一步深究。但一般来说,在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中,提出四五次问题就差不多了。
       总之,要想达到高考作文要求的“深刻”,首先,我们要有一种“欲为社会除弊事,肯为人间担道义”的责任感,要有一种“安天下者,舍我其谁”荷戟独行的豪迈气概,要有一种骨鲠在喉不吐不快的倾诉欲望;其次,必须有正确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必须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在作文训练中,要学会运用一定的方法引导自己深入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掌握一定的说理技巧,不断增强理性思考的能力,从而写出深刻、独特,启人神智的议论文。
       孟庆焕,刘玉红,教师,现居湖北保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