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文学教法]准确把握诗歌特点进行教学
作者:程 娟

《文学教育》 2006年 第1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诗歌是人的思想感情的最自然最真实的流露,它是通过形象的语言、优美的意境来表现主题的。诗歌具有可感性、多义性、音乐性的特点,因而我们学习诗歌就要把握这些特点,激发起爱诗之情,学诗之兴。
       学习诗歌要调动读者的想象力,展开联想,这是诗歌的可感性所决定的。联想有三种类型。首先是画面联想。如《雨巷》一诗,面对江南小巷的画幅,画中长长的小巷,细细的雨帘,撑伞女孩渐渐远去的背影,都会在读者心中引起无尽遐想,从而达到情感上的共鸣。二是音乐联想,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播放与诗歌内容相关的音乐,在音乐声中展开联想。如学《致大海》,聆听音乐《海之歌》,在音乐声中你的心灵仿佛也受到了大海的撞击,不禁心潮澎湃,诗情荡漾,激发出朵朵情感的浪花。三是任意联想。拿到一首诗,闭目静坐,自由想象,在脑海中构筑画面,如读着《月光曲》,可在脑海里营造出幽美、迷幻般的画面:月色如梦如幻,月光如雾般笼罩着大地,在迷雾依稀中,盛装的男女载歌载舞,曼声低唱……当你沉浸在这种韵律之中时,诗歌所创造的意象和意境自然能映现在你的心中,甚至会有新的开拓和发挥。
       格罗塞斯曾说过:“每首原始的诗,不仅是诗的作品,也是音乐的作品。”这种音乐的感触往往是无形的,而感情的起伏就是诗的内在的、无形的音乐美。这种无形的音乐美必须通过押韵、四声、平仄和对仗等等构成的诗的有形的音乐美来表现,这种有形的音乐就构成了一种优美的节奏。节奏的效果一方面可以鼓舞我们,一方面可以沉静我们。郭沫若《凤凰涅槃》的《序曲》写凤凰准备自焚,节奏低缓;《凤凰更生歌》写凤凰新生,节奏轻快。领悟这种节奏也就成了我们学诗的关键,因此朗读是诗歌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
       现代诗歌还有一个极为显著的特点,即多义性。诗人创作诗歌,为了使诗句具有深层的意义,造成广泛的联想,避免意义的单一化,常用象征、比喻、双关等修辞手法,使得诗中的词句具有了多义性。正因为如此,诗歌才具有了深层的内涵,才值得反复玩味,也才更能激发起我们探索思考的好奇心理,使我们乐于细细咀嚼。如《断章》:“我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读这首诗,就要从诗中体会出深刻的哲理意味。再如《雨巷》,它绝不单纯是一首爱情诗,而是诗人借“雨巷”、“丁香”、“姑娘”这些意象表达自己对现实不满而又找不到出路的空茫哀怨的失望心情。我们要从写作的时代背景引发出对诗中所表现的意境的深层思考,才能准确地把握诗歌的内涵。
       要激发起对现代诗歌的兴趣,首先要培养对诗歌的热爱之情,这就要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方法一就是把诗歌欣赏从课堂搬上舞台,在舞台上以诗朗诵的形式吟诵自己喜爱的诗歌。指导学生不仅要在舞台上朗诵经典名诗,还要朗诵自己的诗作,激起创作之情。我曾经让我的学生根据自己入校体会、军训生活感受等题材创作诗歌,并从学生的创意出发,为他们写了长诗《放飞理想》,让全班同学在校文艺汇演中登台朗诵,学生在充满激情的吟诵中,经受了一次美的熏陶。方法二是到大自然中去,以山水之美陶冶情感,由自然之色引发诗情。可以在细雨蒙蒙的秋天,走进江南小巷,寻觅一下油纸伞下丁香般的梦幻;可以在风和日丽的周末,踏上郊外的青青田野,观赏诗人泰戈尔笔下的田园小景;可以在月明星稀的夜晚,围坐湖边,吟诵魏尔伦的《月光曲》。
       《论语·阳货篇》中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诗歌的这种情感美构成了审美功能,现代诗歌同样具有这样的审美功能。臧克家的《有的人》为鲁迅先生树立的一座丰碑,永远屹立在一代又一代青年心中;郭小川的《青纱帐——甘蔗林》,激起无数青年对当年战斗生活的美好追忆。阅读这些诗歌的过程,是一个感情激流澎湃的过程,能够受到健康情感的灌注,从而健康地成长。
       程娟,武汉江汉大学实验师范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