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文学教法]《皇帝的新装》教学案例
作者:王正军

《文学教育》 2006年 第1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一、案例背景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限制,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经常成为追求“标准答案”的过程。一问一答式的教学方式不仅使课堂变得琐碎冗长,而且会导致学生的思维只能以线性的定向的方式运作,使思维狭窄。甚至于把学生限制在一个思维态势里,整个教学过程就像一个作坊,或是一个现代车间,限制得较死。学生在学习时,无形中有一根绳子牵着他们,我们就无法注意到学生的个性差异,能力差异等等,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新课标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皇帝的新装》是苏教版七年级上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就故事而言,学生是很感兴趣的,但是要让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地学习、分析本文,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则有一定的难度。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意识到在教学中,必须创设一种适合这个年龄段孩子、能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调动学生学习的情趣,激发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力,倡导个性化阅读,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创造性思维。
       二、案例描述
       1、猜故事猜人物
       上课伊始,我对学生们说:今天上课请大家先把语文课本放到抽屉里,全班同学都带着疑惑的眼神照着做了,有些同学还嘀咕这是怎么回事。我接着问:大家有没有读过安徒生的童话?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卖火柴的小女孩》”。我说: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很有特色,也肯定会受大家欢迎的作品《皇帝的新装》。
       2、猜想故事
       不过,首先,我想跟大家一起边听故事边猜想。
       随后,我便叫事先准备好的语文科代表朗读,其他同学听并猜想,猜读时,到了一个新的开头,不急于往下读,而叫学生试着想象:
       例如:读到“为了穿得漂亮”,可以想象一下,这个皇帝都漂亮到了什么程度。
       读到“来了两个骗子”,可以想象一下,这两个骗子会怎样行骗。
       读到“都看不见这衣服”,可以想象一下,这个皇帝会怎样想,怎么办。
       读到“这位善良的老大臣来到那两个骗子的屋子里”,可以想象一下,这个老大臣看到骗局会有怎样的表现等等。
       学生表现的极为踊跃,纷纷举手猜想自己心中的故事情节。
       猜读想象这一环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与想象力。
       3、听声音猜人物
       随后,“我以这篇课文的情节围绕一个“骗”字展开,那么文中的各种人物是怎样围绕这个“骗”字进行活动的呢?讨论后,明确,骗子——行骗,皇帝——受骗,两位大臣——助骗,百姓——传骗,小孩子——揭骗。这样通过疏理情节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了课文内容。
       4、品味人物性格
       以猜读故事、听声音猜人物为契机,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评价故事中的人物。
       师:下面,我请同学们来评评这是一个怎样的皇帝。
       生:这是一个愚蠢之极的皇帝,他手下的大臣阿谀奉承,丑态百出。
       生:这个皇帝太爱慕虚荣了,所以才被骗。
       生:这是一个昏庸的、不可救药的皇帝。他身为皇帝,不去管理国家大事,不去关心臣民百姓,而是整天呆在更衣室里,可见他是个昏君。
       生:这是一个虚伪的皇帝,他明明什么也没看见,却不敢说出来。当他意识到百姓讲的话是真实的时候,他还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把游行大典举行完毕。
       师:骗子为什么用织新衣而不用别的手段来骗皇帝?你如何评价骗子?
       生:因为皇帝极其喜爱新装,所以骗子看准了皇帝的心思,用织新衣来骗他,可见骗子的狡猾。
       生:老师,我对骗子的看法和大家的看法有点不同,我觉得这个皇帝整天只关心新衣服,不理朝政,骗子这么骗他,可能是希望皇帝能吸取教训,改过自新,治理好国家。
       生:骗子骗皇帝,以毒攻毒,好!
       生:骗子如果是坏的,那就应该把他们绳之以法,而课文结尾却没有这样写,可见作者也并不痛恨那两个骗子。
       生:骗子不值得肯定,从主观上说他们行骗纯粹是为了个人捞取钱财,课文中对骗子的细致描写就可以看出。
       师:看来这个问题同学们各有各的想法,很好,其实我们在讨论人物性格的时候就应该学会从多角度多侧面地分析,对文章要有个性化的理解。
       5、拓展延伸想象
       师:文中的大臣、老百姓不敢说真话,现实生活中是否有类似情况?
       生:如有一次我做了坏事,由于害怕老师的批评,撒谎。
       生:有一次考试偷看,为了不让同学耻笑和老师的批评,而不敢说真话!
       生:领导检查、假冒伪劣
       师:请问同学们,如果你当时在皇帝游行的现场,会怎样做,试结合生活经验,讨论一下有关说真话的话题。
       生:如果我当时在场,那我肯定不敢说,因为那明摆着是要杀头的吗!识时务者为俊杰。
       生:我不怕死,我会大胆地说出来!因为做人要诚实。
       师:说真话需要勇气,有时还要付出代价,作为一个人,要敢于正视现实,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如果每一个人都多一份真诚,多一份爱,那么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
       三、案例评析
       阅读教学的理想状态应该是学生带着课文和自己的初步理解与感受走向教师,向教师求教;而不应该是教师带着已经准备好的对课文的理解走向学生,把结果讲给学生听。“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新课标中提倡阅读成为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过程,应该成为对话的关系。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老师与文本,老师与学生这样互动的局面,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不要将自己的见解或教参的解读强加到学生身上,而让学生在阅读中有自己独特的认识、感受、方法和体验。
       因此,学生和课文的直接对话是阅读教学过程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本课的教学中就用猜读故事、读文中的语言描写猜人物、多角度讨论等形式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去读,专注地去读,兴趣盎然地去读,模拟人物语气语调去读,在读的基础上,概括人物性格,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这堂课的设计到实施到结束,整堂课气氛活跃,师生互动,体现新课标“鼓励有创意的阅读”的精神。有着全新理念的引导,倡导语文的个性化阅读,教师真正做到了引导,而学生真正体现了其主人的身份。
       整个教学过程,教师营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学生在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中学习的积极性高涨,猜故事猜人物、续写故事。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思维的天空中自由翱翔,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创造性思维。
       总之,这节课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充分尊重,真正体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欢乐”。在倡导语文的个性化阅读、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面作了较成功的尝试。
       王正军,安徽天长市汊涧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