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新作快评]评王妍丁的《长夜的心事》
作者:邹建军

《文学教育》 2006年 第1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大概是去年的秋天,我到云南大理出席国际诗人笔会第七届年会时,意外地遇到了青年女诗人王妍丁。她还是那样的漂亮而有风度,对于世界上的一切总是充满一种自信,像数年前我在楚雄第一次见到她时一样。只是因为岁月的不饶人,脸上与眼神中略有一点沧桑而已。正是在国际诗人笔会举办的一个诗歌晚会上,我第一次听到她深情地朗诵自己的新作,像很有感染力的那一种,她的朗诵引起了听众的一阵阵掌声。我当时觉得,王妍丁不仅会写诗,而且还是一个朗诵艺术家,她的确有很强的表演才能。
       《长夜的心事》虽然写的是云南大理的风光与故事,在本质上却是一组自我抒情诗,其中有她自己的形象、自己的心事、自己的想象,她那种人到中年的情感、东北女子的特有个性与气质,凝聚在组诗的字里行间。在每一首诗中,我们都可以见到一个“我”的形象,我想这绝不是诗人的一种假托,“我”其实就是诗人自己。那种情感的真诚与真挚,让我不得不有所触动。诗歌写作要以真情为基础,说起来很容易,要做到真还有距离;有些诗人的作品,在表面的真诚下却是种种娇情与伪情;九十年代以后的一些现代诗中,也有不少虚情假意的东西。“真想在这里/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把一身的倦容/交给一个/有情有意的人”、“让多年没有激动的情绪/狠狠地膨胀一次”(《故事》),这也许是诗人当时的真实想法,我们知道大理那个地方,流传有阿鹏与金花深情相爱的故事,《五朵金花的故事》就是诞生在那个古老的国度里,金庸先生的许多武侠小说就是以那里为背景的。在这样的环境里,诗人触景生情,想放飞自己的情感与想象,是可以理解的。在《一个突然到来的念头》里,再一次出现了“我”:“我想雨下得更大些/让雨水把我/淹没/我想重新发芽/长成/翠绿的模样/宁静 温婉/像草但不是草/像玉又不是玉/那是一次永不褪色的/假设”。这里的“我”想让“雨”下得更大些,是诗人那种浪漫气质的写真;而那个令人神往的“向往”,也正是诗人自我形象的写照:像“草”那样富于生命力,又像“玉”那样透明与真纯、宁静与温婉。这真是一种十分平凡而美好的想象,我想她这是对于人间尘世生活的一种厌倦,也是对于自我人生的一种再生。
       王妍丁的诗在真实的故事与物象中有着自己的想象,“三道茶”、“茶马古道”都是真实的大理与丽江古城中所实有的风物与历史遗迹:在大理,招待客人的最有名的“茶”就是“三道茶”,它体现了一个民族所拥有的最为高贵的一种礼仪,对外来的尊贵的客人,分三道献上土产的“茶”,据说每一道的味道都不一样,以此表达白族人民对生活的一种体验:生活本来是先苦后甜与曲折多姿的。正是在那里的歌舞晚会上,英俊的“阿鹏”与漂亮的“金花”给我们献上了“三道茶”,让我们感到了一种浓浓的民族之情。我喝了它没有写半句诗来,妍丁却写出了一首首饱含人生哲理的好诗。她虔诚地用自己干净的“手掌”托住“杯子”,“茶”的暖流却走过了“长夜的心事”,让她重又听到了少时的哭声,感到了成长历程中的种种渴望;第一道是“苦”的,第二道是“无味”的,第三道是“甜”的,于是她不仅认为生活需要“注视”和“苏醒”,并且深深地感到“茶”是智者,它教我们学会过滤“枝头的青涩和/汗水的咸味”。在《茶马古道》中,因看到“古道”已经成为一条少有人走的路,于是想象“马的唇齿/已停止了咀嚼”;而我们要寻找那些失散已久的秘密,就必须打开心底从未打开的“门”。可见建立在感觉基础上的想象力,对于诗歌写作是多么的重要。
       王妍丁的诗以发现生活中的一些细节为目标,并让它经过情感的溶解产生出虚实相生的意象,正是这些意象成为了闪闪发光的诗眼。我们也知道其诗中的意象并不算十分丰富,语言也不是那么繁丽,然而其意象却是闪闪发光的,诗人体认到的所有诗情画意都凝聚在意象里。
       王妍丁的组诗是生活的实景、艺术的想象和自我的真情的结合,有她的感觉、有她的灵动与智慧。我自己是很喜欢这组诗的,我想这并不是因为我是她的朋友,而是因为她的才华与灵秀。不知读者诸君以为如何?
       邹建军,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外国文学研究》常务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