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拾贝者]乐学是语文教学的最佳境界
作者:宋乐亭

《文学教育》 2006年 第10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曾几何时,教育工作者总喜欢把“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当作学习的座右铭送给学生。我觉得这种以“苦为舟”的学习态度与方法实在有些过时,在当今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应当提倡“学海无涯乐作舟”。以“乐”为基础,以“乐”为出发点,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新课改的实施,最重要的转变就是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要尊重学生的权利和学习感受,学生的学习是否快乐直接影响其学习的态度和效果。因此不断探讨如何让学生的学习变得快乐,如何建立快乐的语文课堂是实施新课程改革要努力探索和实践的问题。
       现代教育的本质呼唤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精神的回归,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人的权利、人格与发展。新的教育思想认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要求,只有学习快乐,才有真正的教育。著名的教育家杜威先生所倡导的学生中心理论认为:“学校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和感情,一切牺牲学生人格、个性而换取未来成就的做法是不人道的。”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快乐就关系着学生的感情,人格和个性问题。按照这种学生中心的理论指导,我们的教学就应该围绕着如何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去设计,这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快乐是人精神需要的根本,快乐能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极主动,充分发挥其智慧和潜能。尽情享受生活与学习中的快乐,久之,能使学生形成一种积极、奋发向上的品格,这当然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快乐学习不仅仅是因为教育,更是生活的本身,人的需要。语文学习有着丰富的资源和内容,使现代的语文教育充满个性和灵性。人文主义精神的回归是教育本质的回归,也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种种事实证明,构建快乐的学习课堂是当今教育改革与探索的要求和趋势。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平等而特殊的关系,对教师而言,学生不仅是来学习的,也是来交流、成长和发展的。他们在学校应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权利。理应受到教师的尊重和关爱。在学校,教师把家庭和社会带来的各种情绪与影响暂且抛弃,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学生。在教学中应以亲切的教态和愉悦的表情与学生交流,体察学生的情感变化。回答问题时的鼓励与赞
       许都是爱的具体表现。当代心理学家把爱心看作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甚至是任何方式都无法代替的心理需要,所以作为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理应为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并不断向学生传递亲切、信任、尊重、爱护、鼓励等情感信息,从而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引导学生亲其师进而信其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时一节课会因一段好的导语设计,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精彩导入就意味着一节课成功了一半。课堂上,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并采用不同授课形式去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这也是快乐学习的前提和保证。例如在学习童话《皇帝的新装》时,可以先创设问题的情景,由问题把学生带入丰富的想象空间,让其分角色朗读,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或编导一出课堂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会因好奇而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气氛就会十分活跃。学生在快乐、民主的氛围中学习,从而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学习的革命》一书中说:“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快乐中,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自信。”因此,我们广大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地赏识学生,时时给他们鼓励,使其心灵始终处于快乐状态。只有这样才能营造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氛围。当然,只有不断创新课堂形式,优化课堂结构,才能使学生在快乐中学好语文。
       宋乐亭,安徽太和第一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