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拾贝者]品赏古诗词的四种方法
作者:陈红燕

《文学教育》 2006年 第10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中国古典诗歌,匠心独运,诗味、韵味、意味皆备。有效引领学生品赏古诗词,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运用想象品赏古诗词
       苏轼就曾极赞王维的诗画:“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如王维的《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一幅风景画,“落日”,是红色,“大漠”是黄色,“孤烟”是灰色,“长河”是绿色。孤烟是一条直线,而落日是一个圆圈。一幅多彩的边塞风景画,寥寥十个字就勾勒出来了。在教学时,老师不妨让学生自主解决生字,根据文下注释和工具书、课外资料进行自学,反复朗读、吟诵,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再要求他们把读到的内容想象出来,在大脑中形成具体的形象,并在小组中“说出来”,通过想象和表述来再造形象。
       二、巧用音律品赏古诗词
       诗节奏鲜明,音韵谐和,有天然的音乐美感。从它的起源来看,最初的诗就是劳动人民唱和的歌谣,两汉乐府民歌继承了这个“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传统,所以,几乎每首诗都可以采用唱的形式。
       在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可首先让学生欣赏用这首词谱曲的歌曲,再教学生学唱这首歌。让学生轻声地、动情地反复咏唱歌曲,在吟唱中去感悟、去理解、去发散、去想象。
       在教学其它诗词时,也可以让学生尝试自己谱曲,用哼唱的方式去感受诗所要表达的情感,可获得非常好的效果。
       三、横纵对比品赏古诗词
       借用前人现成的句子,只改动一两个字,甚至直接搬用过来,而赋以它新的含义。这是文人常用的技巧。如毛泽东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诗“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就是从李贸《金铜仙人辞汉歌》那里借来的。李贺原诗是:“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贺是突出深沉郁愤的情绪,毛泽东则是发达兴奋自豪的心态。
       古人去:“诗字点化之妙,譬如仙者,丹头在手,瓦砾俱金矣。”所谓点石成金之妙,也就是说诗歌创作可以互相借鉴,互相学习,有的诗句一经再创作,融化为自己词句后,脱胎换骨,获得了艺术生命力。而我们老师在教学时正可以巧妙地利用这些资源,举一反三,谈古论今,对比学习,把学生领入其中细细品赏。
       四、扩写表演品赏古诗词
       同现代文相比,诗词可谓是内容短小,而艺术容量无限的文学。古诗文往往用简洁凝炼的笔法去描写事物、表情达意。老师可引导学生整体感悟;再让学生大处着眼,细处着手,让学生以改写的形式去表现诗文中的艺术形象,用表演的方式再次深入解读文本。
       例如杜甫的《石豪吏》一文,诗人只用了一句“吏呼一何怒。”就写出了他的威势,接着让他退居幕后。然后就是老妇的一段抒情独白,但用心体味就发现妇人的话全是官吏逼出来的。而我们的任务是让学生充分调动想象,把官吏“捉”回幕前,让他和妇人进行对话,把这对白变成一段可供演出的台词,并在教室里尝试演出。让学生投身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感同身受。于是,就出现了“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的具体的再现,学生也更理解了文章的所表达的旨意。
       阅读古诗文重在激情、入境、悟理、怡性。让学生把诗文中的形象在头脑中再造出来,再把再造的形象用语言表现出来,对原作进行审美创造,这对学生理解原诗文,提高写作能力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诗词学习,还将涉及诸多的知识:历史、政治、人文、地理、民俗等,这些会使学生走进真正动人美妙的艺术殿堂。
       陈红燕,教师,现居浙江东阳。